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通信,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技术背景
在2003年,索尼(sony)公司和当时的飞利浦(philips)半导体(现恩智浦NXP半导体)进行合作,双方联合对外发布了一种兼容IS014443非接触式卡协议的无线通讯技术,取名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具体通信规范称作NFCIP-1规范。在发布NFC技术没多久,双方向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提交标准草案,申请成为近场通信标准并很快被认可为ECMA.340标准,紧接着借助ECMA向ISO/ IEC提交了标准申请并最终被认可为ISO/IECl8092标准。
NFC终端主要有三种工作模式:
1. 主动模式
在主动模式下NFC终端可以作为一个读卡器,发出射频场去识别和读/写别的NFC设备信息。
2. 被动模式
这个模式正好和主动模式相反,此时NFC终端则被模拟成一张卡,它只在其他设备发出的射频场中被动响应,被读/写信息。
3. 双向模式
在此模式下NFC终端双方都主动发出射频场来建立点对点的通信。相当于两个NFC设备都处于主动模式。
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换数据。在被动模式下,启动NFC通信的设备,也称为NFC发起设备(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