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垂直遍历 java_314. 二叉树的垂直遍历

题目:

给定一个二叉树,返回其结点 垂直方向(从上到下,逐列)遍历的值。

如果两个结点在同一行和列,那么顺序则为 从左到右。

示例 1:

输入: [3,9,20,null,null,15,7]

3

/\

/ \

9 20

/\

/ \

15 7

输出:

[

[9],

[3,15],

[20],

[7]

]

示例 2:

输入: [3,9,8,4,0,1,7] 3

/\

/ \

9 8

/\ /\

/ \ / \

4 0 1 7

输出:

[

[4],

[9],

[3,0,1],

[8],

[7]

]

示例 3:

输入: [3,9,8,4,0,1,7,null,null,null,2,5](注意:0 的右侧子节点为 2,1 的左侧子节点为 5)

3

/\

/ \

9 8

/\ /\

/ \/ \

4 01 7

/\

/ \

5 2

输出:

[

[4],

[9,5],

[3,0,1],

[8,2],

[7]

]

解答:

最近一直准备春招,天天看C++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都好久没刷题了,中等题都做不出来。想了半天觉得应该和层次遍历有关,但又没有具体的思路。看了别人的答案恍然大悟:

垂直遍历,用一个横坐标来指示节点最终的位置就可以,大致意思是这样:

f932ab795050b61f88cb691266c6f5ec.png

由于深度从小到大,所以考虑BFS层次遍历。这样先遍历层数少的,再遍历层数大的,天然满足深度从少到多的条件。

当然用DFS也可以做,但dfs形参中要保存当前的层数,防止最后出现先遍历到比较深的节点最终排在较浅节点的前面。

另外同一行中还有从左到右的限制,这个我们只要按层次遍历的顺序,每行从左到右去分别加入左孩子、右孩子就可以满足这个限制条件。

BFS代码: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struct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

classSolution {public:

vector> verticalOrder(TreeNode*root) {if(root==nullptr){return{};

}

vector >res;

map >memo;

queuedata_queue;

queuecoordinate_queue;

data_queue.push(root);

coordinate_queue.push(0);

TreeNode* cur=nullptr;intcur_coor;while(not data_queue.empty()){

cur=data_queue.front(),cur_coor=coordinate_queue.front();

data_queue.pop(),coordinate_queue.pop();

memo[cur_coor].emplace_back(cur->val);//cur的值记录在横坐标为cur_coor的数组中

if(cur->left){

data_queue.push(cur->left);

coordinate_queue.push(cur_coor-1);

}if(cur->right){

data_queue.push(cur->right);

coordinate_queue.push(cur_coor+1);

}

}for(auto&pair:memo){

res.emplace_back(move(pair.second));

}returnres;

}

};

21b6f67542443523fa9c351a2c1d4d47.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1、树状显示二叉树: 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输出的二叉树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 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 (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 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假设其双亲的位置为(i-1,parentpos)。若其第i层的节点是其左孩子,那末左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右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 提示:利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利用两个队列Q,QI。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 2、完全二叉树判断 用一个二叉链表存储的二叉树,判断其是否是完全二叉树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