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纯前端 已经不行了,是不行,不是不太行;
第一种:死磕技术,但别硬卷
别碰“青春饭”技术(比如纯前端、初级APP开发),转攻企业级刚需领域:
云计算(AWS/Azure/阿里云认证,学容器化、运维自动化)
大数据(数仓搭建、数据治理、ETL工具)
安全/合规(等保、渗透测试,尤其ToB企业需求大)
传统行业技术升级(比如银行用Java老系统维护,制造业MES系统开发)
怎么搞:考个认证(比如云计算厂商证书)、混行业圈子(比如金融IT群),进国企/外企/传统企业技术部,工资可能不如互联网,但能稳到退休。
接私活:
专做难搞但利润高的活:老旧系统重构、企业定制化开发(比如医院HIS系统、政府项目)。
去哪接:熟人介绍(前同事、甲方)、猪八戒网(筛选高价单)、本地企业上门推销(中小工厂很多需要数字化改造,但不懂行)。
第二种:转行不转岗,吃信息差红利
ToB行业售前/售后:
干过开发的去给企业卖软件、做解决方案,优势碾压销售:能听懂客户需求,能忽悠技术亮点。
年薪:20-50万(看提成),35岁正吃香。
怎么入行:LinkedIn上投云计算/ERP/大数据公司的售前岗位,强调“技术背景+沟通能力”。
做培训,割韭菜
(合法版):
别卷Python/Java培训,瞄准小众高薪技能:
教传统行业老板用低代码搭系统(比如用简道云做进销存)。
教外贸公司用爬虫抓数据(教工具,不写代码)。
怎么搞:抖音/视频号发案例视频(“教超市老板1小时做个库存管理系统”),引流到私域开课。
第三种:抱紧体制大腿
这个看岗位,很多事业编的 35岁时门槛
公务员/事业单位:
直接考信息化岗位(比如税务局信息中心、气象局IT岗),竞争比三不限岗位小很多。
怎么准备:考软考中级/高级(评职称有用),关注本地政府招聘网站。
缺点:工资砍半,但能准点下班接私活。
国企编外人员:
电网、银行、中石油等内部IT部门,很多外包转正机会。
门槛:会Spring Boot、能忍受老技术栈(比如Struts+JSP)。
优点:35岁算年轻人,40岁还能当骨干。
第四种:用技术搞副业,鸡蛋别放一个篮子
做个“技术中间商”:
接甲方项目,转包给大学生/培训班学员,赚差价(比如接个10万的政府网站,4万外包,自己躺赚6万)。
关键:学会写方案书、搞关系(请甲方吃饭比写代码重要)。
开发小众工具:
做个细分领域工具:比如律所用的合同比对工具、跨境电商自动上架工具。
成本:用现成模板改(GitHub上找),上架到独立站或微信小程序。
案例:有人做“外卖店铺自动设计海报工具”,年费499,拉200个客户就10万。
第五种:苟住,猥琐发育
进外企:
微软、IBM、SAP等对年龄包容度高,技术要求反而没互联网高。
怎么进:刷LeetCode中等难度+练英语口语(技术面试比国内大厂简单)。
给大佬当黑手套:
加入传统行业老板的数字化转型团队(比如建材厂想搞电商),你负责技术落地,占干股。
怎么找:参加本地商会活动、混老板饭局(喝顿酒可能比投100份简历有用)。
重点提醒
别和年轻人拼加班,找需要“背锅经验”的岗位(比如政府项目要有人担责,年轻人不敢)。
技术学“卖相好”的:低代码、BI工具(Tableau/PowerBI)、自动化脚本(哪怕你只是半吊子,但老板觉得高级)。
脸皮要厚:35岁转行不丢人,死守已淘汰技术(比如jQuery)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