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工作原理通俗解释_量子力学发展史(二)测不准原理

caa5d6f4423d1845bd4dc59af491aadf.png

在宏观世界中,当一个物体在这个宇宙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测量仪器去测量一个物体的各种状态或者各种参数,又或者通过各种已经有定律去推理或预测这个物体下一秒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好比:我们可以用尺子去测量一条绳子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一间课室的长宽利用面积公式去算出课室的面积,我们可以观察月球的运动轨迹去结合现有的经典物理定律去推断一个月后月球的状态(位置、公转速度等等状态值)。

81fad1180c2d2373da134b3e46a3d245.png

但是在量子领域中,我们的经典物理定律就似乎不太适用了,很多东西都是不确定的,也就是不可被测的。在量子力学里,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维尔纳·海森堡于1927年发表论文《论量子理论运动学与力学的物理内涵》给出这原理的原本启发式论述,希望能够成功地定性分析与表述简单量子实验的物理性质。这原理又称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d30eaad9e3d54f78b3eec3202f930a6e.png

不确定性原理主要有三种不可行表述

  • 顺序测量不确定性原理:不可能在测量位置时完全不搅扰动量,反之亦然。
  • 联合测量不确定性原理:不可能对于位置与动量做联合测量,即同步地测量位置与动量,只能做近似联合测量。
  • 制备不确定性原理:不可能制备出量子态具有明确位置与明确动量的量子系统。

在量子领域中,我们主要测量的是量子的动量和位置(和波长有关)关系,这两个量是正则共轭量,这两个量是有点对立的意思(通俗的说法),比如我们时间和能力就是一对正则共轭量,时间测量的越准确,那么能量就越不准确,就像量子一样,量子的动量测量的越准确,那么位置就有无限种可能,也就是越不准确。(可以参照傅里叶变换),简单点说就是一个量子级别的东西,我们不能准确的去测量它某一个时刻的具体状态量(比如位置、能量、角动量、自选方向等等)。主要是因为我们实验过程中要用宏观的仪器去测量,比如我们需要测量电子的运动轨迹,那就必须要有光子照射到电子上,那我们才能看到或者观察到电子,才能去记录它的运动轨迹,但是电子给光子照射后还是原来的电子吗?她是不是已经被改变了运动状态了呢?

最著名的应该算双缝干涉实验了,人们为了探究光到底是什么时发明的一个实验。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能给出结论,光到底是什么,而是给出了一个无奈的答案,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通俗点讲,光既是波,也是粒子,光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糊涂了吧,但是现在的解释就是这样的。

ab051dcbb4a895c601e99628d6c8c09e.png

双缝干涉实验则是证明光是一种波,因为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性质,其实用电子或者其他微粒子也能做出这个实验,也证明了所有的物质都是波。现阶段双缝干涉实验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很好地解释所产生的现象,所以很多科学家也做了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得出的结论都是很诡异的。

诡异在于当我们用单个电子像枪一样打出去,当此电子经过双缝后,我们在后面放上一个光屏时,他显示的是如上图的干涉条纹,很多条,一亮一白。但是当我们重复实验时,在电子经过双缝后,我们拿个摄像机去跟拍电子的路径时,我们会发现他不干涉了,在光屏后面只是形成了两条亮条,不会再次出现很多条的干涉条纹了,电子似乎知道我们在观测他们,他们就不敢乱动了,都变规矩了。现阶段用现有的物理知识仍无法解释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惠更斯就做了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得到的结论就更加诡异了,得出了未来可以改变过去的结论,违反了我们的因果律。

(关于测不准原理,可以看我上传的视频)难道量子领域的很多物理量都是真的不可被测定的?哥本哈根学派就丢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波函数,量子力学中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甚至到了唯心主义了(我个人见解,不喜勿喷),到底波函数又是什么?下一文章揭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