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灵机器人智能点读笔好吗_人工智能那么火,但机器人写诗靠谱不?能超过人类吗?...

        当前,人工智能不是一般的火啊,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单地说,意味着机器具备人的某些智能,意味着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包括对人的视、听、触、感觉及思维方式的模拟。根据应用的领域, 人工智能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定理证明、逻辑推理、博弈、信息感应与辨证处理。

        阿尔法(AlphaGo)曾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广泛讨论。美国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其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出来的机器人——阿尔法围棋(AlphaGo),通过“深度学习”,于2016年3月,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最后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名噪一时。同样在美国,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研发出了会走、会跑、会躲避的“大狗”,让全世界屏幕前的观众兴奋不已,赞不绝口。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和投资,尤为活跃,仅人脸识别领域就跑出了旷视、商汤、云从、依图四大独角兽,其中旷视即将登陆港交所,有望成为国内“AI第一股”。

       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接触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曾参与过许多有趣的讨论,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本身不是一个行业,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工具自身不会有价值,除非它有确定的应用场景,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成本节约或体验改善。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尴尬之处在于:缺乏合适的应用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讲,若能开发出可以写诗的机器人,似乎就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善莫大焉。

          但,让机器人来做诗,这事儿靠谱吗?机器人写诗能超过人类吗?

         前几天,有几位诗友分享了几首据说是机器人创作的格律诗。它们其实是一个被称为“深度学习应用演示平台”,所“创作”的近体诗。我转发到这里,给大家欣赏一下:

         第一首名为《南开学子诗歌群》:

36b04710a40ff9d832808155b354b23a.png

          这首诗“号称”七言绝句,“歌颂”了南开“风雅客”,很明显,它押了韵,是平水韵“十一真”韵。

          第二首名为《游烟台》:

5a88c62f399896734b429ca11495d93e.png

        这首诗“号称”七言律诗,“描绘”了游烟台的“所见所感”,也押了韵,是平水韵“十四寒”韵。

       参考我在《除了押韵以外,格律诗还有哪些讲究?》一文中分析的格律诗之基本句式,我们看看它们是否符合平仄要求:

南开学子诗歌群

文/诗词机器人

诗歌集里见天真,万古千秋一样新。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爱南开风雅客,吟坛长占四时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游烟台

文/诗词机器人

一上烟台眼界宽,江山如画入毫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云连吴楚千峰出,天接东南万里看。(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风雨不妨龙卧稳,乾坤何处雁飞寒。(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凭高极目无穷意,落日孤城起暮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上述绝句,前三句是符合基本句式的,而律诗,第一句和最后两句是符合基本句式的;这两首诗中,其他的句子,按照“放松平仄”的要求,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故而这两首诗,平仄是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的。同时,律诗的中间两联,形成了较为工整的对仗。此外前面也说了,这两首诗的押韵,也没有任何问题。因此,可以讲,这两首诗是完全符合近体诗关于格律的要求的!

         看到这儿,可能很多人会有些兴奋,认为AI太厉害了,连格律诗都写得出来;可能还有些人会黯然神伤,觉得AI竟然攻破了人类这样一个专业领域,恐怕职业诗人要失业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三年前,我受邀参加央视一个节目的录制,与其他四位诗词爱好者,以“诗人”的身份,“有幸”与清华大学研发的会写诗的机器人,一起同台比赛,进行了一场有关写诗的“人机大战”。可以说,关于机器人写诗这件事,我有过亲身的经历与思索,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次比赛是在北京的央视节目录制基地——星光影视园进行的。除了我以外,其他的诗人包括:某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中国诗词大会的一位明星选手、一位中文科班出身的诗词才女、一位天涯论坛上的网红诗人。为保证比赛的专业性,节目组邀请了中华诗词学会的理事魏新河先生作为学术顾问与点评老师,央视主持人张腾岳作为现场主持人,央视另一名主持人龙洋和歌手胡海泉作为现场解说嘉宾,某航空公司50名空姐作为图灵测试的观察者。

        我们五个人“代表”了人类,作为一方,而我们的对手呢,是“九歌”。

     《九歌》原是屈原所著《楚辞》的篇名,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是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81e6ac0a01bcd9c50247504afa50b385.png

       “九歌”这个名字古雅范儿十足,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但舞台上被称为“九歌”的,其实是一款写诗软件,或称为写诗机器人。比赛当天,我们对它知之甚少,只知道它是由清华大学一支AI研发团队,在两年时间中,往计算机里输入了30多万首唐朝以来的古诗,让“九歌”深度学习。据说它已经学会创作诗歌,可以和人类比赛写诗了 ......

      前面提到了“图灵测试”, 这里需要和大家解释一下。图灵测试(The Turing test)是由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艾伦·麦席森·图灵发明的,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机器让平均每个观察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在我们的比赛中,图灵测试的具体规则是:在每个环节中,诗人们与九歌根据主持人的要求作诗,然后把写好的诗,发送出去;接着在现场屏幕上会出现若干首诗,但是不显示诗的作者,而由现场的观察者每个人判断哪首诗最有可能是九歌写的,并按下代表那首诗的按键,最后统计哪首诗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的诗的作者身份,会披露出来。如果披露出来的作者是九歌,就代表九歌没有通过图灵测试,比赛就结束。反过来,如果披露出来的作者不是九歌,就代表观察者被九歌给“误导”了,则九歌成功通过这一环节图灵测试,再进入下一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经与魏新河老师交流,主持人张腾岳宣布以李商隐的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为首句,进行集句,要求创作一首七绝。我们先来看看李商隐这首完整的律诗: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文/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92daaa1bb8c5b99e64a7becca2a5856.png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其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啻为千古绝唱。

       比赛任务公布后,我们每个人都开动脑筋,一边酝酿诗意,一边在记忆里搜寻符合押韵、涵义关联、承接自然的古人诗句,以确定接下来的三句,然后与第一句合在一起,形成一首完整的七绝。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们通过PAD,把完成的集句,发送出去。接下来,我们都转身注视着舞台上的大屏幕。

        这时,屏幕上已出现了六首以“心有灵犀一点通”为首句的七绝——我们五个人的和九歌的。我首先发现了自己的那首绝句,然后我再依次默诵了其他五首——我知道,其他五首里肯定有一首是九歌写的。

        当时,我一心想找出九歌的作品。但我承认,读完几遍之后,我依然没有理出头绪,找出判断的依据。因为那些集句里的诗句,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句,一首首诗整体来看,各有特色,没有看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场下的观察者——空姐们都议论纷纷,猜测哪一首可能是九歌写出来的,魏老师、主持人、嘉宾们则在一旁机智地进行点评。

        开始打分了!

        观察者需要选出她们各自心目中认定为九歌作品的那首诗,六首诗对应的分数交替上升。我也紧张地看着我那首诗对应的分数,心里希望它不要增长得太快。写了那么久的诗,总不能被别人看成是机器人水平吧?哈哈......我侧身看了一眼舞台上的那台计算机——“九歌”所栖居的地方,我想,估计它在暗暗发笑吧:人类被迷惑了.....

       最后,其中的一首诗得到了最高分——不是我的,但当时我也不确定,它的作者是九歌,还是其他四位诗人之一?嘉宾、观察者开始交头接耳,进行猜测。

         结果终于出来了!那首得分最高的诗(被观察者们认定为最可能是九歌作品的诗)的作者,是某届诗词大会的冠军。

        结果出来以后,我们有些惊讶,一起向那个秀气的女孩挥手作别,为她提前离开舞台感到可惜。这也意味着,九歌在第一个环节中,通过了图灵测试,赢得了第一场比赛的胜利。留在台上的我们,心情略感复杂:既庆幸自己没有被观察者挑中,同时也为那个女孩感到遗憾,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在下一个环节中九歌再次通过图灵测试,按照比赛规则,就意味着九歌在诗歌创作上,战胜了人类。我们需要为捍卫人类的光荣而战......

         很快就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这时魏老师提议,让场上剩下的四位诗人和九歌,以“静夜思”为题,写一首五绝。

        留给我们的时间依然只有五分钟,场上很快就安静下来了,我们开始了创作。五分钟后,舞台的屏幕上出现了五首五言绝句。我转过身,仔细地看着这些诗。

        哪一首可能是九歌写的呢?

       我来回默诵了几遍,终于把目光盯在了其中的一首。我还记得,那首绝句,押韵、平仄都毫无问题,用词颇为古雅,初看一眼,觉得很出色,把夜晚的宁静刻画得很好。但是慢慢地,我似乎能感到这首诗背后寂静的冷:仿佛是把一些与夜晚相关的字与词,以似曾相识的方式进行了组合,却又难以领会它确切所指,像是一幅没有生机的水墨画 ......

         难道它就是九歌,这个懂格律但不懂情感的机器人写出来的?

         观察者的投票开始了。起初,五首诗的得分交替上升。但是不一会儿,我特别瞩目的那首诗的得分开始更快地增加,逐渐超过了其他四首诗,场上的气氛也更为活跃了,大家纷纷指着屏幕上的各首诗评论起来。

         最后的结果出来了。果然,得分最高的那首诗,后来公布的作者,就是九歌!这也意味着,九歌没有通过这一轮的图灵测试,也意味着我们四个人取得了第二轮的胜利,也是最终的胜利!结果出来时,我们场上的四人快乐地击掌相拥,庆祝胜利!场下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是在庆祝,我们代表人类,打败了机器人!

        后来,我们几个参加比赛的诗词爱好者、魏老师、节目组工作人员,还依然保持着联系。我也时常会回忆起这次难得经历。

       当然,自那以后,我也会经常思考,机器人写诗靠谱吗?机器人写诗会超过人类吗?

       我个人的理解是:机器人写诗是靠谱的。因为九歌或其他写诗机器人,都是在“记住”诗词的押韵、平仄、对仗这些规则后,通过大量“阅读”古诗,熟悉字词之间的关联度——实际是在进行大数据分析,所以写出来的诗,肯定能符合格律要求(就像AlphaGo懂得围棋规则一样),甚至在意思的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准确度,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阅读者所理解,尽管也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感觉。

          接下来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机器人写诗,能够超过人类吗?

          这实际上涉及到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在普遍意义上的比较。具体到诗歌创作领域,我觉得基于以下几个原因,机器人不可能超过人类:

        首先,在诗词领域,一直以来,就有所谓的“诗言志”、“词言情”。

       古代的诗,是文人墨客表达自身情感的问题,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自己或悲愤,或慷慨,或壮志难酬的情感以及志向,故“诗言志”;古代的词,内容以女子闺怨之类为第一主角,因而多表达对在外征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爱慕男子的爱意,是情感的寄托(苏轼、辛弃疾等人写的诗类词除外)。因此诗词本身是有强烈的个人意志与情感色彩的,这是诗词的灵魂。以汉朝的一首乐府诗为例:

上邪

文/佚名(汉)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b6d6a9c5d8558e30df81956f5a24ea2f.png

        这是一首情诗,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尽管机器人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或神经网络模式,模仿人类的思考和行为。但是这种模仿在简单重复劳动中,或危险复杂环境之下,或需要高速计算的情况下,机器人是可以胜任的,甚至比人都做得好。但是意志力与情感是人类所特有,机器人在这一点上先天不足。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机器人在情感领域的普遍“短板”。因此类似于《上邪》这样充满强烈情感色彩的诗句,AI智能绝难企及。同样是“创作”,机器人做翻译或写固定格式的新闻通稿是可以的,因为它们不涉及意志力与情感。一旦涉及到意志力与情感,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是绝难达到的(即使偶有“真情流露”,也无法真正“感动”人)。即便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其次,每位诗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经历,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屈原的忧国忧民、曹操的慷慨激昂、李白的狂放不羁、杜甫的悲天悯人、苏轼的起起伏伏、辛弃疾的英雄豪气等等,使他们的诗歌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

观沧海

文/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4d0630aee482c6e66046b1bba28454c.png

      这是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这样的诗句,是与曹操成为汉末枭雄前的独特经历相关的。

        而写诗机器人,是“集百家之长”,不可能有独特经历,所以造成了机器人写出来的诗句往往似曾相识,辨识度不高,或者说没有特色。就像前面举的例子《游烟台》,基本上没有把烟台的特色写出来,比如蓬莱仙境、依山傍海等,所以那首诗,把诗中的“烟台”改为“青岛”、“上海”,则诗的题目改为《游青岛》、《游上海》也都可以。

        再次,九歌机器人输入的30万首古诗,基本都是古人之作,不可避免带有古人诗词“气质”,比如有的用词冷僻,风格上感春悲秋,哀婉之作比较多,所以要写出一些新时代的气息,非常难。

       最后,我提倡的诗词“真善美”的标准,机器人是很难贯彻的,因为真善美无法通过诗句去学习,他们与人类特有的心灵状态有关,是无法通过大数据学习获得的。 另外大数据分析本身,可以由开发者在字词关系的权重方面进行设定,而开发者自身的诗词修为,会相当程度上影响机器人的学习。

        就我而言,诗词机器人或类似的软件,可以帮我来检测写出来的诗词是否符合格律。另一方面,我们要想到,机器人都能掌握近体诗的格律要求,诗词初学者去掌握它就更没有问题,因为那些要求都是我们老祖宗提炼出来的,肯定能学好。这也许是诗词机器人对大家的一个励志的意义吧。

       在结束这篇小文之前,我发现“九歌”开发团队已经做了一个“人工智能诗歌写作系统”,在线上就可以试试九歌的写作水平,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以下是它的线上界面:

d051359095707995b9d5caf06d2c1fa5.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