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中国邮政在6月6日提前发行了对应邮票,而在6月7日的哈工大校庆上进行了邮票发行仪式。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其实再想想攀登珠峰60周年纪念,不也是分两次进行了吗?5月25日和6月10日,在中国邮政身上发生什么事情,都是不必大惊小怪的。中国邮政在发行模式和方式上,现在基本是百花齐放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任性的很。
对于哈工大来说,喜欢校园封题材的同学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哈尔滨的邮友昨天和今天都应该是忙的不亦乐乎了。因为昨天是新邮发行,今天是真正的校庆日,而且,还有一枚纪念邮戳启用。怎么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呢?虽然之前网上已经传出了很多关于机戳的限制条件等等。不过,对于办理的“大户”来说,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的,过机戳实寄是必须的,对于一个高校而言,百年校庆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好好纪念一下,真的对不起那么多的莘莘学子的。

今年上午8点,“风华百年,情邮万里”《哈工大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发行仪式在哈工大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以庄严、厚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教学楼为主体,设计构图严谨、层次简练有序,白色的背景衬托出雄伟壮丽的欧式教学楼建筑,同时配合“中国邮政”、面值、校徽、数字“100”和通过无色荧光工艺表现的校训元素,凸显出哈工大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辉煌的成就。
该套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师沈嘉宏设计,哈工大黄聪摄影,北京邮票厂采用胶雕套印工艺印制。在紫外灯光下可以看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邮票面值1.20元。计划发行数量780万套。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作为C9联盟之一,哈工大也是最后一个发行邮票的C9联盟大学。C9联盟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C9联盟也是国家首批985重点建设高校中的一流大学,联盟形式类似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集团等。笔者制作了C9联盟大学邮票纪念封,通过一个封承载C9所有大学的纪念邮票,以一种集邮爱好者的形式来纪念哈工大建校100周年。
此外,哈工大被誉为航天骄子,因为中国很多航天领域的高级人才大多数是出自哈工大。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技术负责人就是哈工大校友——孙家栋。而作为发射手按下发射按钮把中国“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的,也是哈工大校友——胡世祥。

从“东方红一号”首巡太空,到嫦娥三号登陆月球,一大批哈工大杰出校友或担任总师、总指挥,或成为各系统、各岗位的中坚和骨干。信手采撷,有太多的哈工大人承载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两弹元勋”孙家栋院士,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院士,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绕月探测工程原副总指挥马兴瑞,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载人航天飞船系统总指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尚志,KM6总设计师黄本诚,长征二号丙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庄逢辰……一批批哈工大校友风雨兼程,共同谱写着航天事业的新画卷。
2006年5月,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哈工大作报告时说,“我一直盼望着要来哈工大,因为哈工大为航天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从总指挥到科研人员,40%以上都来自哈工大,这就是一种航天情结。”正是缘于这种深深的航天情结,一批批优秀毕业生选择到国防、航天系统工作,哈工大已累计为航天领域输送了几万名学子。因此加贴航天类的邮票,对于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纪念来说,也是无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