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求位移c语言_高中物理必修一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讲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会推导公式

2、掌握公式,并能灵活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消去时间t,得。

即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

要点诠释:

①该公式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关系式推导出来的,因为不含时间,所以若所研究的问题中不涉及时间时利用该公式可以很方便,应优先采用。

②公式中四个矢量a、x需要规定统一的正方向。

要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1)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2)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4)平均速度公式:

要点诠释:

运用基本公式求解时注意四个公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公式(1)中不涉及x,公式(2)中不涉及,公式(3)中不涉及t,公式(4)中不涉及a,抓住各公式特点,灵活选取公式求解。共涉及五个量,若知道三个量,可选取两个公式求出另两个量。

要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

  要点诠释:

(1)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x=aT2(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推证:设物体以初速v0、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计时起时间T内的位移

在第2个时间T内的位移

即△x=aT2。 进一步推证可得

②x2-x1=x3-x2=…=xn-xn-1,据此可补上纸带上缺少的长度数据。

(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推证:由vt=v0+at, ①

知经时间的瞬时速度

由①得,代入②中,得

(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v0与vt的关系为

推证:由速度-位移公式, ①

将①代入②可得,即.

要点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

要点诠释: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它自己有着特殊的规律,熟知这些规律对我们解决很多运动学问题很有帮助。

设以t=0开始计时,以T为时间单位,则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1:2:3:……。

可由vt=at,直接导出

(2)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

推证:由位移公式得,

可见,x1 :x2:x3:……:xn=1 :3 :5: ……:(2n-1)。

即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比等于连续奇数的比。

(3)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可由公式直接导出。

(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推证:由知,

通过第二段相同位移所用时间

同理:,

则。

要点五、纸带问题的分析方法

(1)“位移差法”判断运动情况,设时间间隔相等的相邻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x1、x2、x3……。

①若x2-x1=x3-x2=……==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x2-x1=x3-x2=……==△x≠0,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逐差法”求加速度,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有

然后取平均值,即

该公式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准确性。

要点诠释:①如果不用“逐差法”求,而用相邻的x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再求平均值可得:

比较可知,逐差法将纸带上x1到x6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而后一种方法只用上了x1和x6两个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只受x1和x6两个数据影响,算出a的偶然误差较大。

②其实从上式可以看出,逐差法求平均加速度的实质是用(x6+x5+x4)这一大段位移减去(x3+x2+x1)这一大段位移,那么在处理纸带时,可以测量出这两大段位移代入上式计算加速度,但要注意分母(3T)2而不是3T2。

(3)瞬间速度的求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与物体在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时的瞬时速度相同,即.所以,第n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

(4)“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t图象,直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公式的应用

1、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当火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而车尾经过这个路标时的速度为v2,求:

(1)列车的加速度a;

(2)列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v;

(3)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

【答案】(1) (2) (3)

【解析】火车的运动情况可以等效成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速度为v1,前进位移l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2)火车的前一半通过此路标时,有,

火车的后一半通过此路标时,有,

所以有,故.

(3)火车的平均速度,故所用时间.

【总结升华】对于不涉及运动时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求解,使用可大大简化解题过程。

举一反三

【变式1】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一战斗机要去执行一项紧急飞行任务,而航空母舰的弹射系统出了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起飞速度为50m/s,跑道长为100 m.经过计算发现在这些条件下飞机根本无法安全起飞.航空母舰不得不在海面上沿起飞方向运动,从而使飞机获得初速度,达到安全起飞的目的,那么航空母舰行驶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答案】

【解析】若飞机从静止起飞,经过跑道100 m后,速度为v.

由v2=2ax.知.

故航空母舰要沿起飞方向运动.

取航空母舰为参考系,,

故航空母舰行驶的速度至少为.

【变式2】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216km/h,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的大小是2m/s2。机场的跑道至少要多长才能使飞机安全地停下来?

【答案】900m

类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灵活运用

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答案】a=2.5m/s2,vA=1 m/s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多个公式描述,因而选择不同的公式,所对应的解决方法也不相同.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

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因题目中只涉及位移与时间,故选择位移公式:

将x1=24m、x2=64m、t=4s代入上式解得:a=2.5m/s2,vA=1 m/s.

解法二:(用平均速度公式)

连续的两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B点是AC段的中间时刻,则,,

得vA=1 m/s,vC=21 m/s,

解法三:(用△x=aT2法)

由△x=aT2,得.

再由,解得.

【总结升华】(1)运动学问题的求解一般均有多种解法,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可以熟练地掌握运动学规律,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

先考虑用判别式△x=aT2求解,这种解法往往更简捷.

举一反三
【变式1】一个冰球在冰面上滑行,依次通过长度都是L的两段距离,并继续向前运动,它通过第一段距离的时间为t,通过第二段距离的时间为2t,如果冰球在冰面上的运动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冰球在第一段距离末时的速度.

【答案】

【解析】方法一:由题意可得,冰球做匀减速运动,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以冰球过A点为起始时刻、起始点,设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0、v1、v2,由得

从A到B:, ①

从B到C:, ②

从A到C:, ③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 .

方法二:根据t知:

AB段中间时刻速度, BC段中间时刻速度,

这两个时刻相隔时间为,则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

据公式,有.

将a代入得.

【变式2】例题、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从224m的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落,最初未打开降落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打开降落伞,运动员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的速度不得超过5m/s(g=10m/s2).求: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答案】99m

【变式3】火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2(相对于地面,且v1>v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类型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的应用3、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 m/s,试求:(1)第4s末的速度;

(2) 运动后7s内的位移;

(3) (3)第5s内的位移.

【答案】(1)(2)(3) 5.4m

【解析】物体的初速度v0=0,且加速度恒定,可用推论求解.

(1)因为v0=0,所以,即,故v4:v5=4:5.

第4s末的速度.

(2)因为v0=0,v5=6m/s,则加速度,

所以7s内的位移.

(4) 由。第5秒内的位移是5.4m。

举一反三
【变式1】一物体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3 s内的位移为x1,最后3s内的位移为x2,已知x2-x1=6m;x1:x2=3:7,求斜面的总长.

【答案】 12.5m

【解析】由题意知,物体做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的时间间隔为3s.

由题意知,x2-x1=6m,解得x1=4.5m,x2=10.5m.

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比为1:3:5:…:(2n-1),

故xn=(2n-1)x1,可知10.5=4.5(2n-1),解得。

又因为,所以斜面总长:。

【总结升华】切忌认为物体沿斜面运动了6s,本题中前3s的后一段时间与后3 s的前一段时间是重合的。

类型四、纸带问题的处理

4、在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标计数点0、1、2、3、4…,其中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量得0与1两计数点间的距离,3与4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则小车在3与4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0.49;0.62

【解析】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得:

小车在3与4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

所以解得:,故答案为:0.49,0.62。

【总结升华】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碰到奇数个位移,如本题中只有x1至x3五个位移,就去掉中间的一个位移而求解.

举一反三
【变式】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周期为T=0.02s.小王同学在正确操作实验的情况下获得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求:小车的加速度a= m/s2,小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 Vc=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0.62;0.21

【解析】其中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6a8a361ef1fcf0538066baa998964cec.png
92e6ee3488e2b017a9d1e48dafb21b2f.png
3619f60ce000059e587cc7b93363e180.png
2add0e837649617cb256ae1ccfb8f9e7.png
552f2dfdd21d201659440194d5bdcf2c.png
89044ec1a9a5c87906665204e76c2ffd.png
77e2c934e63000d09d4e35dbc13c4e19.png
cc3b1cc7b4d44c97e4bdc28d99a3d128.png
d191ee4ac06493207666c42e6f8d1224.png
f96f7422527398c3c297b0f32138008d.png
ba4ee6344288bfa00160d66fc61c4ac0.png
61c2771ab1f214b4539355405ad199f6.png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