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对齐命令选不中_Revit布管系统设置技巧管径和管材设置、Revit变径弯头族的做法、Revit螺旋构件的做法...

本资料版权归资料原作者所有。资料原作者对本资料的内容、影响、所采用材料的版权及合法性等负全责。因本资料产生的任何纠纷、不良影响等皆与北海职业学院建筑创新与应用协会及“北职建筑创协”微信公众号无关。

Revit布管系统设置技巧-管径和管材设置

在我们平时做机电BIM项目时,很多人往往会忽略对管道尺寸和材质的设置,特别对于一些新手来说Revit这块的设置也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如何合理设置和使用。其实这一部分对我们的建模、流体力学计算、乃至后期的现场施工都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对于塑料管和金属管道的差异较大,很多时候不注意的话会闹大笑话。

实际设置起来也并不是很麻烦,而且可以保存在项目模板里反复使用,接下来我们就以默认模板中缺失的PP-R管为例,了解一下如何添加并应用管道材质表。

511cbbfb5974679333a196ca76ef0378.png

1.新建管道类型:

首先复制一个管道类型,命名为PP-R给水管

ff37b58da6568ed6ec32bf279cbc3e1a.png

点击布管系统配置,并进行编辑

5a33445f52a873d6da6ba0d76b367586.png

在布管系统中第一行就是“管段”的设置,我们可以在下拉列表中看到Revit默认的管道材质规格,常用的PVC-U、PE、不锈钢、铜管类型都含有了,但缺少的类型还是非常多的。

注意:我们若不愿新建材质表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个材质和尺寸接近的管道替代(至少应该保证金属管道和塑料管道选用的正确性),毕竟两者相差的尺寸较大,以免带来后续施工困难的问题。

c35a499cc6db0f7d4bd9c7a99ae3e838.png

另外对于管材随管径的变化,以及连接方式的变化,也应在此设置

例如:消防管≤50的采用螺纹,>50的采用卡箍连接

注意:Revit中管段选择的优先级并不是根据小于等于这类的包含逻辑,而是根据界面中的排序来决定的,也就说是同样有50的管段排序较前的有效(如下图螺纹),可以使用左侧的按钮调整其排序

f221cb0c257f1dd95ca562566c685193.png

2.新建PP-R管材表:

我们可以从布管系统配置右上角的“管段和尺寸”按钮,或从“管理”>“MEP设置”>“机械设置”中新建管材

798313de9bb78927a5433febc2791dd5.png

f135d9f7ecfa5301e31b369f48c02503.png

点击右上角的新建管段按钮

956b81582e47bbf25e868b348f21b365.png

接下来这一步可能是各位最迷茫的地方了,3个选项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下面还有3列内容比较有迷惑性,其实第3列是尺寸表我们先不用管,而管段必须是由“材质”+“规格”2个组合而成的

例如:我们同时新建材质和规格,新建材质为“镀锌钢管”,新建规格为“螺纹连接”,选择尺寸较为接近的碳钢。

f7fdf5eb5bdbe5b13f81ac4cb545cc1e.png

下次创建“卡箍”连接的类型时,就不用重复新建材质了

d26e88a1b0234727815ae7452cc5c3f8.png

我们按同样的方式创新建“PP-R”的材质和“热熔”连接类型,选择尺寸较为接近的PE尺寸表

84e620b87309d22cc5d5d1d38d1e0a1a.png

然后修改对应的尺寸就可以了

bb41e9e4be4c6e12d627c72790029bc7.png

我们可以从GB/T50349-2005《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中找到对应的尺寸表

注意:Revit中没有DE和DN的区别,也没有公称内径和公称外径的区别,用到的同类管件、阀件、套管等族的尺寸都应该与管段的表达表保持一致,统一使用DN或DE,以免造成错误

9c268cf0853ce8249b893e512d192ebc.png

Revit变径弯头族的做法(1)圆形风管

Revit的自带的管件和配件数量相比我们项目上实际用到的类型极为有限,我们经常会在网上找一些现成的族来套用,但往往会有些问题和偏差,又或是不理解里面的参数意义,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各类弯头族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cfd0d4cba96587d7ee5a05c47034ef4a.png

0.新建弯头族:

首先新建一个族文件,样板选择“公制风管弯头”

094d41172e5ccdfa9ce6438c1c4e0692.png

样板楼层平面中,已创建了4条参照平面,其中两条为定义原点和中心所用

注意:自己创建的参照平面,默认都应该定义为“非参照”,经常我们自己建族或修改他人族模型的时候问题就出在这里

cfc0c903394facbe666a5ce2a5ade47c.png

83d5a2029d4b0f4fc6698acfbc11fccb.png

对比完成后的族平面我们可以看到,原点通常不是内径也不是外径位置,而是管中心的延长线

fc48d860f655aae77294c4e9a86ad413.png

接下来我们还应该确保族类别参数设置正确,确保是风管弯头,使用的是直径还是半径

bc79e57d74eb4e891215e74a7eef53cf.png

1.修改族类型参数:

接下来我们开始设置族的类型参数,其实建族的过程也是一种管件设计的过程,所以做法并不是唯一的,例如采用用直径或半径都是两种做法

们推荐提前先考虑好整个族的建模思路,先设置完参数再创建实体,当我们对建族程度足够熟练时这样更为方便

ca98676e020120f94cdc467e282a376d.png

1)将“长度1”改为“延长线半长”,“中心半径”改为“弯曲半径”

样板族中的“弯曲半径”是固定值,我们改为:if(直径1 > 直径2, 直径1 * 1.5, 直径2 * 1.5)

附表《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风管弯曲半径

d7663819d66576edcac951eab665adf4.png

2)添加新长度实例参数“延长线长度”=“延长线半长”*2

在算量时弯头计入延长线中的长度应是两侧至延长线交点的长度

4db721660efdce7576b2d0ba8bdbff29.png

3a8053f3e05910155b6c2a944eeba79b.png

该尺寸可以用于后期统计管长,方法参见我们的往期教程——《Revit机电明细表技巧(2)统计管件长度》

注:教程中统计用的参数名称为“管件长度”,替换为“延长线长度”统计即可

3)添加风管尺寸实例参数“直径1”和“直径2”,设置不同的默认大小便于观察区别

00a262cb504c2239e1fdedbee558e334.png

2.创建放样融合:

由于是变径弯头,我们使用“放样融合”形状来创建模型

90d5a86888f43fe0630936dac5e65181.png

拾取模板中的弧形参照线作为路径(当然我们还可以手动绘制曲线作为路径,但要做好和参照面对应的约束),勾选完成

5f728c7df374cc345cf100d41708a016.png

130109a87e3ea3a523599b717421deba.png

开始编辑轮廓之前,先将默认角度改为90°

e5245299fdd73b3f8c2365c61760484a.png

选择轮廓1,编辑轮廓

选择左立面视图(若出现前、后立面视图时,我们先编辑轮廓2)

bede1d53115d52698d64ca318a4773dd.png

在红色高亮的中心点上绘制圆形

6e648936cc5b37b141e28d560c4460f5.png

添加直径标注,标注关联参数“直径1”,勾选完成

e6b40a7252575035be906577cc9ca8d3.png

1e87944f66753b02063d27e456fd0969.png

4eb62e4aa943be4517da918ad1d884b4.png

同样的方式创建圆形,并关联参数“直径2”,勾选完成

3855035d48b0682145f490db3c5e17b0.png

勾选完成编辑融合放样,基本的模型已经有了

b572caef7c8d6c08fb47244fac6aa7e1.png

然后设置放样融合的可见性

35fd0776f0b79cf2f6ec52727206ef91.png

951b82843aa22453d4bc6356e301a7d4.png

将族的默认角度改回45°

62957598605b60320a15a966a652f193.png

再创建一条与放样路径重叠的模型线,作为粗略时的单线显示

1136b2b124b0d5d863c16ab413e1e829.png

78f2785cd3a60a4d055db61f78e7e302.png

设置中心可标记可见,仅在粗略下显示

f90e086d9e9da334adaf8e1a6fc36867.png

f53daf0f91d8669e8727a81372dd5732.png

使用AL命令将圆心与相交的两个参照平面对齐并锁定

使用AL命令将圆弧端点与各自相交的一个参照平面对齐并锁定,注意按Tab显示出小圆点并确保对齐的是弧线的端点,可以通过修改弯头角度来测试正确性

2565a5edf25f087eb3ed049d186ca2b6.png

3.添加连接件:

最后我们来添加风管连接件,这也是管件族创建的关键所在,问题往往就容易在这个环节出错

首先我们选择风管连接件

99cd19c245c24cb732254fa66dd602a7.png

在弯头两侧的面上分别添加一个连接件

注意:必须捕捉在融合放样体的轮廓面上,可以按Tab键切换捕捉,否则会出错

bd1ea8fb6901c2ddd2109d10bb515613.png

选中连接件,将造型设为“圆形”,系统分类设为“管件”

71fdc4067a4d4f1c6bc3b7bcf02c868f.png

点击数值后的控件关联参数

a7b0f5c04af91af73845a6384a80dd8c.png

轮廓1上的连接件直径关联“直径1”,角度关联“角度”

轮廓2上的连接件直径关联“直径2”,角度关联“角度”

e0edbfc6baa418e7e9cf2fa04c60aa40.png

ce8efce413c19b221f9678fcadd055ca.png

最后将两个连接件链接起来,大功告成

c98d4ecf8adad1bd93a514bc91fa1660.png

载入到项目中,并且设置好布管系统配置

这样一个自适应度非常高的变径风管弯头就完成了

ece168bc134270f5f87ccc70b8e7f299.png

如果我们希望做成尺寸固定的预制弯头,在参数后写入固定数值即可

若为等径弯头,仅保留直径1,且轮廓2放样时的尺寸标注取直径1,连接件的直径无需调整

b5681dfa4f5fab5dd707e28fb6a3320b.png

Revit变径弯头族的做法(2)标准水管

在安装工程中管道和线管的尺寸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一般都需要根据对应材质表的公称直径来加工,这点在Revit中也是相同的。我们就在上一节中风管族的基础上进行讲究,管道标准管径的变径弯头是如何制作的

c01712cec1cc2448045f8dda192f46a0.png

1.修改类别和类型参数:

打开上一节中我们制作的风管弯头族,将类别改为“管件”,保证零件类型为弯头,使用直径

caf47196ebe2594ba3210b0569711076.png

由于风管用的风管尺寸,无法修改改为管道尺寸,因此需要全部删除并重建

290ad997704c33590b2d218372dabe68.png

注意:如果尺寸设置为公共的长度,管件的单位则会受项目单位中公共规程中的长度单位设置的影响了

c9cded9697cbff2424caba1430db44cc.png

38d88d735f0828e7abfeb509d41ffeac.png

接下来我们依次设置类型参数,原理请参照上一节课程的内容

1)添加7个管道尺寸实例参数,公称直径1、公称直接2、外径1、外径2、延长线半长、延长线长度和弯曲半径

2)公称直径1和公称直径2设置两个不同大小的默认参数

3)延长线半长公式设置为:弯曲半径 * tan(角度 / 2)

4)延长线长度公式设置为:延长线半长*2

1ebf47cbdd41abfd187788846c68803d.png

2.查表设置:

接下来就到了管道管件和风管管件区别最大的地方,查表环节了

7d48208b05bf1ad8c59c38ee9e67069a.png

导入和管道对应材质的弯头尺寸表

352d284173914e97ac4e801bee208156.png

我们可以新建一个Revit中文的机械样板项目,打开其中的弯头族,然后将Elbow – Generic(Generic即公制)的CSV表格导出,再导入到我们的族中使用

表格中各列的意义如下:

c01712cec1cc2448045f8dda192f46a0.png

Revit安装时已经自带了很多管道和线管的尺寸表,路径如下:C:\ProgramData\Autodesk\RVT 2019\Lookup Tables\Pipe

将RVT2019改成对应的Revit版本号就可以了

所有带Elbow的尺寸表都是弯头,但大多为英制的不能使用

e3f088936b962189c6503c39e0fd60ac.png

新建文字类型参数“弯头尺寸表”

2896df2ee417e4857c7aae57779bc960.png

将值设为刚才我们导入的表格名称,如:Elbow – Generic

b29506ad31ad9cbae20a4adeae360976.png

外径1公式设为:size_lookup(弯头尺寸表, “FOD”, 公称直径1 + 10.4 mm, 公称直径1)

外径2公式设为:size_lookup(弯头尺寸表, “FOD”, 公称直径2 + 10.4 mm, 公称直径2)

弯曲半径公式设为:if(外径1 > 外径2, size_lookup(弯头尺寸表, “CtE”, 外径1 * 1.1, 公称直径1), size_lookup(弯头尺寸表, “CtE”, 外径2 * 1.1, 公称直径2))

de9616cfc85fb7c353fda561fca7f148.png

3.参数关联:

1)首先将之前丢失的“弯曲半径”和“延长线半长”参数与参照平面的标注关联上

52673ded2475cb935bcec88dce125b16.png

2)再双击放样融合模型,依次将“外径1”和“外径2”与“轮廓1”和“轮廓2”的直径标注关联

094e43da6ce6d8eb7783404f88f5b0ae.png

9114761084e96410dcde36997f72a2ec.png

3)删除原来的风管连接件,在两侧添加管道连接件

7864f2c93ee4553e3daf2936f2f07e32.png

将连接件系统分类改为管件

轮廓1上的连接件直径关联“公称直径1”,角度关联“角度”

轮廓2上的连接件直径关联“公称直径2”,角度关联“角度”

e0edbfc6baa418e7e9cf2fa04c60aa40.png

a9d060200d12ca381e760bf570b27a52.png

4)最后再将两个连接件链接起来就完成了

0704faeeed8674389561647c01af4317.png

Revit螺旋构件的做法(1)螺旋坡道

今天我们介绍一下在Revit中较为复杂的螺旋坡道做法,这种异形构件在我们的项目中经常会遇到,但Revit的几种基本构件的绘制方法都无法直接创建。

e1d92f49ae236374360875b925c8a8e1.png

1.创建内建模型:

首先在功能栏构件中找到“内建模型”

dcd0a4f278792f551986c0f322dc7d1a.png

选择楼板(或者你想要作为坡道的类别,这里只影响归类)

b3bd58aced1ef66b1caa4a7e4f2a3c59.png

定义构件名称

0792fce918789d8b816660fab8655f3e.png

2.创建放样融合:

使用“放样融合”功能,创建螺旋坡道的形状

6f6801160369249666d6d33ac54f4511.png

然后开始“绘制路径”

57e82a2f1c17ebf63c480f0c0391d2ea.png

使用“圆形-端点弧”绘制就可以了

aa8c65b3f2e5817ce4fb825b39c93b0c.png

我们绘制一个8米内径的1/4弧

f79db794e0027e973a080ebd57448030.png

接下来依次绘制2个楼板截面的轮廓,注意2个轮廓应绘制在不同标高上面,这样才能达到弧形的效果

e4d36c680bdf6e5b0f240c98c1890ba9.png

在对应视图下打开轮廓

e23222ad6e01a047cd68bd67560ad095.png

选择矩形绘制

4d68e051cd8b742b0b1dfe2e8bf0666a.png

bc8deb12e374c4a45b099f2eda4d4ca8.png

同样的方法,在西侧的视图上创建轮廓2

注意:此时应在标高2上创建

cd6e41a36a218efd72df26d2e4375528.png

点击完成以后螺旋坡道就创建成功了

0ec27ff19948a6bf176677fb5634b25b.png

8c31afb3081b8b6da1db4b42156cdbf5.png

665090aa6ba0b9af6edf0208b60bb5bd.png

3.阵列复制:

创建完坡道以后,我们并不能直接移动或复制到其他标高上

因为放样融合的标高是受约束的

但是可以通过阵列的方式来创建

d97fa773c5db8f94b1c9e1361a2388d8.png

选择复制的位置,并输入相应的阵列数量即可

c2d5fb78f6af05cb01c5da4ca2a41ff6.png

Revit螺旋构件的做法(2)螺旋墙

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我们再来讲解一下螺旋墙的创建方法,我们已经介绍了用放样融合的方式来创建坡道,同样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创建螺旋墙,因此本次我们扩展一种可以支持更多复杂形状的方式来实现——体量。

4d0de55282ae5774437e2ccecbd12db5.png

1.创建内建模型:

同样在功能栏构件中找到“内建模型”

dcd0a4f278792f551986c0f322dc7d1a.png

选择“体量”类别(注意这里不能选择其他类别)

28fccaae615b9d3a51b86a0c6ef6299d.png

定义构件名称

3d3fa8014a33c8a562b0bc6988bd8ea7.png

2.创建参照平面: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为何体量可以建更为复杂的螺旋构件的原因之一,后面我们再做解释

在立面视图,两个标高中间创建一个参照平面(注意必须是正中间)

ab1e5aa27469390fba261bdf7616f74f.png

调整参照平面的位置,并起名(必须)

1ec38308fddc6dc83bf1cdfedd6208eb.png

3.创建路径点:

在平面视图中绘制参照线来辅助定位圆心(可在我们上一节中的螺旋坡道模型的基础上创建),因为绘制路径时无法捕捉

5ef37a4c0d400422e3a4ee4ddf1c70d1.png

使用“圆心-端点弧”创建内弧线

473bf22d463af2fa1a87e49822d61260.png

使用绘制功能中的“点图元”,创建螺旋墙路径上的关键点

9187bc6f8b87fdf17ebe0c4a000547b6.png

沿弧线依次创建3个点,放置平面分别为标高2、中间和标高1

a2dfd98842f15faac1e446859616ad17.png

1434c838b467cabb5b15231e17d7dcdf.png

选中所有点以后点击“样条曲线”可以将其连接

dfc18a7c77af4a7882fdde3eb5a55ce9.png

最后在立面中复制一下,将2侧的端点再连接一下即可

82edb00b45e72b85a5999f94ae63b02b.png

到这里我们应该就明白中间参照平面起到的作用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分更多段,通过路径中的关键点,来创建更为复杂的异形构件了

4.创建形状:

选中我们刚才创建的所有路径线条,然后点击“实心形状”功能

aa4f5b4da0105b46dd7625e41fbd48f7.png

我们先不急着直接按墙厚生成,因为现在还是体量类别,不便于我们后续设置材质、统计、计算等等工作,只需要先建立一个面就可以了

cae50e4824b036ea7ffd41dcdb1f64af.png

点击“完成体量”完成编辑

cfb981622b61eb058c4e58b747dbada2.png

5.创建面墙:

使用“面墙”功能,通过拾取面的方式,来创建螺旋墙

d52b63cff374c5cb5412eae11bf08399.png

e91b5ccedce76b082c4f18f353e5333a.png

同样的方法再绘制一下外侧的墙体即可

我们可以看到体量和放样融合生成的几何形状是有略微偏差的

因此一般同时建议只用一种方式创建

较为简单的采用放样融合,较为复杂的采用体量

4d0de55282ae5774437e2ccecbd12db5.png

Revit螺旋构件的做法(3)坡道喷淋管

在Revit中弧形管道一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再加上如果要在螺旋坡道上去创建,那更是让人束手无策了,而且还不能通过放样放样二和体量来实现,因为这样管道就无法正常连接了。

其实还有一个变向的处理方法,非常简单也很实用,让我们来试一下吧。

97967810faf5f872fc87c24cf4026c8c.png

1.创建辅助线:

同样我们用上一次建立的螺旋形车道模型,创建2条辅助线,来定位圆心

然后画一段圆弧来定位喷淋主管的位置

另外支管的末端也可以再画一条辅助线来便于定位

ecf9d69ace38011257e88fd7a3feedf8.png

2.创喷淋支管

并在扇形线上先绘制支管(注意标高)

62a1b0c3837fab9d0705f40656e4b739.png

建议将视图范围顶部范围调高一些,方便后面调整

46746d28808076efcaed79789e5ddf08.png

然后在直线干管的接入位置,先将一端接入,再调大弯头的尺寸

0f49b24002ec9dc20f39b7f39e532026.png

然后点击+号控件,将弯头变为三通

83e45d2a8cd138f80c6fe4467f176254.png

中间的支管也先留好管件,然后将多余的管道删除

b52c81e18c91e96d86ea11a56b248141.png

3.连接螺旋形主管:

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创建螺旋形主管

在Revit中唯一可以弧形绘制,并且在空间中扭转的管道,就是“软管”了

当然直接绘制软管是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的,所以才有了前面的铺垫工作

现在只需要调整好管径,将这些管道使用“软管”功能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dc3ff4479ec07a39ea8a987cd1775e74.png

提前创建好管件的话,就可以让默认的连接弧度比较接近了

4a173d1f982e55b710a3b8873f5f7072.png

4.软管控制点调整:

我们在三维里面查看时会发现,弧度还是有些不正确

可以通过拖拽软管的控制点来解决

4e15c81d10e6965680d56e6dd69b0f97.png

默认两端都会有控制点,也可以通过右键选项插入顶点

cdefcc2d97712823b8c20ecdf9788945.png

7794f0ac0af8e72ddce5915faf6e7657.png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