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110计算机设计与应用,科学网—本学期的系统结构课 - 姜咏江的博文

姜咏江

本学期给硕士生班上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15人中有半数在本科学过系统结构课程,还有一半没有学过。水平不一,课程难度较大,据说以往任课教师中途被换的情况不少。

前些年计算机系统结构教材内容“虚多实少”,近几年计算机实际设计进入了这门课程,“软硬件一体化”虽然增加了难度,但更加切合实际,因而讲课更具有挑战性。

我一直在进行计算机系统设计实战,这样的课程内容正是我想要上的,只怕学生跟不上。没办法,对于这些知识参差不齐的研究生水平,需要先上“复式课”,对不同的学员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力求每人都有提高吧。

上了12节课,对学生的情况有了些底。需要对他们加强理论和实战两个环节的训练。还要强调知识不足的研究生课外要加紧自己补充些必要知识。

我把自己制作的PMC110计算机设计实验板发给了他们,数量不够,只好两人一套。这套方便携带的教学计算机是我三年前的得意之作,用它可以完全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的内容演绎出来,用于汇编程序设计、编译原理也得心应手,多次用于教学,可以说“屡战屡胜”。

第一节课我就告诉研究生:“我要通过不足60课时的教学,让你们设计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来。”

当时就有学生说:“不可能!”

确实,中国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太软”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学能够开设“计算机设计制造”专业。其实,自从FPGA器件和EDA软件出现之后,个人设计制作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只是我们开展这方面研究实践的人太少,难以成就专业。

我要通过60学时,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然而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机设计技术,让他们首次完成一个二进制层面上的通用计算机完整设计。虽然有难度,但完全可以办得到。因为我有过去自己设计的许多实例,包括汇编程序编译器等。这些东西会帮助学员快速掌握一整套计算机从无到有的设计方法,会让他们兴奋。当他们看到自己设计的计算机能够运行自己的汇编程序之时,一定会像几年前我自己设计制作出第一台计算机时一样高兴。

学生共计15人,名单及简单情况如下:

黄奉孝,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软件与理论;

姚成祥,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软件与理论;

王者思,毕业于西北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专业方向为软件与理论;

石 波,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专业方向为软件与理论;

赵 森,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专业方向为软件与理论;

姜 徐,毕业于西北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体系结构;

张 宁,毕业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体系结构;

薛彦涛,毕业于西北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体系结构;

吴明杰,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应用技术;

季 君,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应用技术;

王 明,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应用技术;

张伟建,毕业于四川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应用技术;

胡书立,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专业方向为应用技术;

徐学淼,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专业方向为应用技术;

戴 俊,毕业于四川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专业方向为应用技术。

2010-3-2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姜咏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306762.html

上一篇:建立博士文凭自由考核制度

下一篇:微指令计算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