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教案输入与编辑,第 2 节《数据输入与编辑技巧》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 2 节《数据输入与编辑技巧》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熟悉了Excel的工作界面、基本掌握EXCEL工作表的建立、数据的录入以及对表格进行数据的修改与调整,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而转入本节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公式编写,利用函数编写公式等学习时学生会比较容易受到挫折,因此,要加大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二、教材内容分析

1、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选定的区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并掌握公式编写和利用常用函数进行计算;学会使用数据与公式的复制的办法,达到快速录入数据;利用RANK函数排列名次;以及数据的移动,删除列等操作。本节是学习数据处理的重要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式的编写和复制,常用函数SUM和AVERAGE和排名函数RANK的应用。

难点: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利用RANK函数排名次。

3、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

(2)学会用拖曳填充的方法输入有规律变化的数据;

(3)学会简单公式和函数SUM,AVERAGE的使用;

(4)学会使用函数RANK完成排名次操作;

(5)学会列的移动与删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拖曳填充快速复制等操作,体验Excel在数据处理中带来的便利,掌握数据输入与编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使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意识,以及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初一学生,缺乏Excel公式和函数计算的相关经验,尤其对函数的理解更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任务活动为主线,重视直观演示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节教学环节设计如下:教师设置任务;学生先思考,用原有的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观看和对比教师的演示操作;再模仿完成任务;最后实践应用解决其他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理解数据的快速录入与公式函数的应用技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通过创设“最佳计分员”的比赛情景引入数据输入与编辑技巧的主题,让学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有规律数据的快速录入办法,通过计算范例中各校的总成绩,引导学生归纳出公式的编写的规律,然后让学生体会函数为数据计算带来的便利,让学生在实践的操作中体验函数SUM,AVERAGE,RANK的应用。最后让学生根据表格的实际所需,进行数据列的移动与删除。本节课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各个知识点的学习。

2、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每年一次的全市电脑作品大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各校在各比赛项目的得分已经出来了,见书本80页的表格,现在请你们作为本次比赛的计分员,看看谁是最佳计分员,能又快又准确地录入本次比赛的成绩,并统计出团体的总分和平均分。

听讲解。

创设比赛情景,提出本节的任务,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打开已录入了标题、栏目、学校和各项成绩的半成品工作表,

挑战一:

谁能最快将“编号”和“组别”两列准确地输入到工作表中?

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编号”和“组别”中的数据分别有怎样的规律?

2. 什么是区域?这些有规律的数据所在区域如何表示?

3. 对于这些有规律数据,有没有快速录入的方法呢?

如果有学生发现了拖曳填充的快速录入方法,请他演示,否则由教师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过程:

(1)在单元格A3,A4中输入有规律数据编号“D01”,“D02”;

(2)选择有规律的数据区域A3:A4;

(3)把光标指向选中区域的右下角,当鼠标指针变为黑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曳,一列数据将被自动填充进来。

努力完成挑战一,发现用以前的方法,逐个输入速度慢,尝试找出快捷的方法。

观察数据,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演示他们发现的快速录入方法。(有的学生会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录入相同的数据)

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数据规律,了解区域的表示方法,引入拖曳填充的方法。

公式编写与复制

挑战二:

谁能最快计算出各校的团体总分。

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如果将华夏中学的电子报刊成绩改为“20”,总分会自动相应变化吗?

2. 试试Excel公式

公式:操作数和运算符

操作数:单元格、数值和函数

运算符:+,-,﹡,/

教师演示华夏中学的团体总分计算公式“=D3+E3+F3+G3”

指出公式编写一定要先输入一个等号“=”

3. 其他中学的团体总分如何计算?

4.总分计算公式有什么变化规律?用拖曳填充的方法能快速算出所有中学的团体总分吗?

比较用各项分数直接进行相加“=24+16+12+11”与用各单元格进行相加“=D3+E3+F3+G3”两种公式在数据变化和拖曳填充时产生的结果差异,说明用单元格编写公式的优点。

学生尝试各种方法努力完成挑战二。

(大部分学生会按以往的数学经验先口算,再直接输入结果。)

学生回答:不会,要重新计算。

(有的学生输入“=24+16+12+11”

有的学生输入“D3+E3+F3+G3”)

回答问题并演示其他中学的团体总分“=D4+E4+F4+G4”…

实践操作,惊喜地发现拖曳填充也能复制公式。

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培养学生使用公式和正确的公式编写方法。同时通过拖曳填充复制公式,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Excel数据处理的高效和便利。

巩固练习

挑战三:

1. 谁能最快计算出各校的“团体平均分”?(运用公式和拖曳填充)

2. 把工作簿以文件名“电脑比赛统计表.xls”存盘。

学生思考,用公式“= (D3+E3+F3+G3)/4”或“=H3/4”,计算出平均分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应用和理解。

第2课时

复习引入

复习:

①公式的编写:操作数和运算符

②操作数:单元格、数值和函数

③运算符:+,-,*,/

④公式前面要先输入“=”

任务一:

打开“电脑比赛统计表.xls”工作簿文件,计算比赛项目“电脑动画”的“平均分”和“总分”

认真听讲,回忆学过的知识。

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出总分“=D3+D4+D5+D6+D7+D8+D9+D10+D11”和平均分“=(D3+D4+

D5+D6+D7

+D8+D9+D10+D11)/9”

让学生体验到当数据较多时,逐个单元格相加的公式计算繁琐且易出错,从而引出函数。

函数求和和求平均值

1公式计算时,当单元格数目较多或操作较复杂时,可以用函数来简化运算。

2教师演示用函数计算“电脑动画”项目的“平均分”

(1)单击结果存放的单元格D12;

(2)输入“=”号;

(3)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

选择“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

(4)在函数的数据区域中选取D3:D11。

任务二:

用求和函数SUM计算“华夏中学”项目的“团体总分”。

3. 思考:

如何能快速地计算出其他学校的“平均分”和“总分”?

认真听讲,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并模仿教师的操作用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完成任务一。

上机实践,并演示操作过程。

请个别同学演示用拖曳填充的方法快速复制公式。

初一学生首次接触函数,通过复杂的公式运算转变到函数运算,有助于学生对函数功能的理解,同时结合“讲、演、练”传统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函数计算方法。

通过反复演示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函数RANK排名

任务三:

将电脑比赛统计表中的各校按“团体总分”高低排出名次。

1. 教师演示用RANK函数排名

(1)单击名次存放的单元格J3;

(2) 输入“=”号;

(3) 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选择“RANK”求排位函数;

(4) 在函数的Number框输入要排位的数值H3;

(5)在函数的Ref框输入参与排位的数据区域H3:H11;

(6)按“确定”后显示华夏中学的排位名次。

2. 思考:

如何快速求出其他各校的排名?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拖曳填充后排名函数的数据区域也自动发生改变,从而引入“H$3:H$11”绝对区域,问题解决。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并模仿完成任务三

学生采用拖曳填充的方法列出各校的排名,但发现结果出错。

学生认真听讲

RANK函数的运用比较复杂,涉及两个参数(排位数和排位区域),教师设计正确→错误→正确三个过程,引导学生在复制函数的过程中发现参数引用出错,并加以纠正,从而加深地理解RANK函数及其两个参数的作用。

数据列的移动与删除

任务四:

将比赛名次一列(即J列)数据移到最前面(即A列)。

提示操作步骤:

1. 先选中A列;

2. 执行“插入→列”命令;

3. 选中J列,执行“剪切”和“粘贴”命令将名次一列移动到A列。

思考:

如果要复制或删除一列呢?

思考,参照书本范例,通过实践操作找出解决方法。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演示上机操作。

运用以往知识的迁移,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数据列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3. 教学评价

(一)填空题

(1)在Excel工作表内,集中在一起的若干个单元格组成的矩形叫做______。如图2所示,我们称当前选中的矩形为______:_______。

(2)

Excel中的公式,类似于数学表达式,它由操作数和运算式组合而成。操作数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要统计全班的平均分,可使用以下的函数_________。

A.SUM B.AVERAGE   C.RANK   D.MAX

(2) 要统计每位学生的语、数、英、史、地、生、信息技术等各科考试成绩总和,可使用以下的函数_________。

A.SUM B.AVERAGE   C.RANK   D.MAX

(三)判断题

(1) 编写Excel公式时,计算机用+、-、×、/ 四个符号表示加、减、乘、除运算。

(2) 用拖曳填充的方法,既可以快速复制文字,也可以复制公式和函数。

(四)操作题

综合运用函数SUM,AVERGAE,RANK和拖曳填充的方法完成课后的实践。

六、教学反思

1. 公式和函数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比较繁琐而乏味,因此在教学中主要以最佳计分员比赛来串连各个任务,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学习公式的编写和函数的调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学习中,学生对函数SUM,AVERAGE理解和掌握得比较好,但对RANK函数相对较差,往往由于遗忘录入“$”而造成出错,这反映出学生对该符号的作用还没深入了解,不过由于RANK函数的使用频率不高,让学生有个认识,点到为止即可。

3. 对于公式和函数的掌握关键还在于多练和多用,因此在后面几节中,可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反复操作,加深巩固和理解。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