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相同的4个小矩形如图所示放置_【专题微课】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附电子版)...

这篇博客主要介绍了初中物理中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在线微课堂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和问题解答,探讨了使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像与物的关系、虚像的性质以及像与物的大小、位置关系。实验中采用了两支相同蜡烛来对比像与物的大小,通过移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强调了平面镜成像的虚像特性,即光屏无法承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005929310fe9e0efb4cf61a7f919027.png

初中物理学苑微课堂

31bf46c9ceacae1d00b2e8575087ddb9.png

      初中物理学苑本着服务至上的原则,特推出在线微课堂,分中考“专题微课”和“同步微课”,由讷河市优秀物理教师分期录制,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这些老师的辛苦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

环节一

专题微课

录课教师:

张冬冬: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五中学物理教师

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环节二

专题训练

练习1:(2019l枣庄)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636205201c6cdf1dd58a7ae710dc1f52.png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   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练习2:(2019l德州)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0f01a315858144c928e4b56945ca2a97.png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练习3:(2019l绥化)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96e610c14f1e9e094a6e93bb57e29d26.png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

练习4:(2019l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7bc281c712710b9dd0883139d600061c.png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     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练习5:(2019l荆州)如图 1 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885463ccbe41dbeb2c99095c064dc6a2.png

(1)实验过程中蜡烛 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     ___关系.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 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4)如图 2 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 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º)后,蜡烛 A 成的像移动到点 A1 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

练习6:(2019l江西)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e5618a7c011f340977e9a126e88a1c75.png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     ____。

练习7:(2018l淮安)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1cf7a53b2d8059e0b12c4810fa2c403.png

(1)实验时应选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练习8:(2018l贵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 

a7001adc4e64e0495cb970e9cae262e3.png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          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ˊDˊ,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ˊDˊ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               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ˊ点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c673cf1b7a21d0d2ccb3c8945dd04ec0.png

参考答案

练习1: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的像;反射;(3)不能;(4)A1

【解析】:

(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

练习2:

【答案】:

(1)虚;(2)3.50;不变;(3)②。

【解析】:

(1)光屏不能承接虚像,只能承接到实像,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由图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0 cm对齐,则长度为3.50 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大小不变。

(3)如图所示,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左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处。

d011b9c2e4e26d5ce586e744cdb43678.png

练习3:

【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30;(3)不能;(4)偏高。

【解析】:

(1)玻璃板透明,来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哦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等效替代法。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防止出现明显的重影,所以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由速度公式可以计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为5+10=15c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15=3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放置,蜡烛A的像会偏高。

练习4:

【答案】

(1)光的反射

(2)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3)完全相同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

(6)相等

【解析】

(1)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

(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够同时观察到原物体和用来代替像位置的物体,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3)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实验时需要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4)像与物体不能重合,可能是由于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导致蜡烛A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无法与蜡烛B重合。

(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A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为了判断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应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练习5:

【答案】(1)不需要;(2)大小;(3)虚像;(4)45°;

【解析】

(1)实验中蜡烛B的作用是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故不需要点燃;

(2)选择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所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光屏所能承接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光屏无法承接,故为虚像;

(4)由于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且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可作图如下图,因此θ=45°。

b2450966818164d3f2be45ee32509c38.png

练习6:

【答案】:

(1). 垂直  (2). 大小  (3). 刻度尺  (4). 距离  (5). 相等  (6). 相等  (7). 轴对称

【解析】:

(1)研究平面镜成像,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我们透过玻璃板就可以看到棋子A所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与玻璃板摆放有关,只有当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时,棋子A所形成的虚像才会与桌面垂直,小华移动棋子B,怎么也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这说明棋子A的像与桌面不垂直,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2)选用相同的棋子A、B,并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就是为了便于比较在玻璃板中看到的A的像,与棋子B的大小是否一样,以便于比较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3)采用相同的两个棋子A、B可以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但物、像分别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才能比较。

【分析与论证】通过多次实验不断改变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测量并记录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会发现,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练习7:

【答案】:

 (1)薄;(2)前面;(3)不变;(4)虚;(5)能。

【解析】: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4)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棋子A的像。

练习8:

【答案】:

 (1)垂直;(2)玻璃板;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关于镜面对称;(4)顺时针。

【解析】:

(1)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玻璃板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ˊDˊ,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ˊDˊ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ˊ点顺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eafa5624a5836f006087f7131acb33ab.png

f9f32ff341db8134a6a8cff74c82f082.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