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音质设计中,吸声构造运用较多的是穿孔吸声板(以下简称“穿孔板”),主要是因为覆面的穿孔板可以与观众厅墙面的装饰风格相一致(图1~图3)。穿孔板后衬的吸声棉通常采用离心玻璃棉。
本文通过专业吸声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采用Beranek正常入射角的吸声计算模型,以图表形式直观地反映影响穿孔板吸声效果的10种因素。需要说明的是,吸声模拟软件模拟吸声结果和混响室实测数据会有一定的差别,只是从中寻找吸声系数的变化规律,供声学工程设计师选用吸声材料时参考。
1 常用穿孔板的构造和吸声特性
1.1
构造节点
常用穿孔板的构造节点见图4。
1.2
吸声特性
常用穿孔板的吸声特性是吸声棉(多孔性材料)的吸声特性与穿孔板的共振吸声特性的综合体现(图5)。需要说明的是,降噪系数NRC本为0.05的最小倍数,为了观察细微变化规律,本文NRC的值并没有取0.05的最小倍数。密度单位kg/m³,在图表中简化为k。
吸声棉的吸声系数从低频到高频逐渐升高;穿孔板的共振吸声特性为有一个共振吸声峰。穿孔板后空腔内添加吸声棉,可以拓宽和增大共振吸声峰。合理配置这两种吸声构造可以互相弥补不足,得到所需要的吸声效果。
2 影响穿孔板吸声构造吸声效果的因素分析
2.1
穿孔板的厚度
以“墙体+50 mm厚、32 kg/m³吸声棉+穿孔率10%、孔径4 mm的穿孔板”吸声构造为例,穿孔板厚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见图6。可以看出,随着穿孔板厚度增大,吸声峰向低频移动,低频吸声系数增大较少,而高频吸声系数减小较多,NRC逐渐减小。
2.2
穿孔板的孔径
以“墙体+50 mm厚、32 kg/m³吸声棉+6 mm厚、穿孔率10%或穿孔率20%的穿孔板”吸声构造为例,穿孔板孔径对吸声系数的影响见图7~图8。可以看出,在穿孔率10%时,随着孔径增大,吸声峰减小,低频吸声系数增大,高频吸声系数减小,NRC逐渐减小,但变化不大。在穿孔率20%时,随着孔径增大,吸声峰变化不大,低频吸声系数增大,高频吸声系数减小,NRC变化不大。总体来说,穿孔板的孔径大小对NRC影响不大,但对吸声系数的频率特性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2.3
穿孔板的开孔式样
以“墙体+50 mm厚、32 kg/m³吸声棉+6 mm厚、穿孔率20%的穿孔板”吸声构造为例,穿孔板的开孔式样(图9)对吸声系数的影响见图10。可以看出,在同样穿孔率和厚度的情况下,随着单个孔的面积增大,低、中频吸声系数略有减小,而高频吸声系数略有增大,NRC变化不大。总体来说,穿孔板的开孔式样对吸声系数影响不大。
2.4
穿孔板的穿孔率
以“墙体+50 mm厚、32 kg/m³吸声棉+孔径5 mm、6 mm厚的穿孔板”吸声构造为例,穿孔板穿孔率对吸声系数的影响见图11~图12。可以看出,面层增加穿孔板后,低频吸声系数增大,高频吸声系数减小。随着穿孔率增大,吸声峰向高频移动,低频吸声系数逐渐减小(但仍大于无穿孔板的吸声系数),而高频吸声系数逐渐增大,并接近无穿孔板的吸声系数,NRC先增大后减小,在20%~30%时达到最高。
有关文献描述“穿孔率≥20%就对吸声系数影响不大”的说法是欠妥的。显然在20%~30%,高频的吸声系数还是明显下降。
穿孔率达到50%左右时,高频吸声系数除了4 000 Hz(0.86)和5 000 Hz(0.74)略低以外,其它都在0.9以上。同时,低频吸声系数还有一定的提升。因此,达到50%穿孔率时,在声学上可以认为对板后吸声棉的吸声系数基本没有影响。
高频吸声系数在穿孔率达到80%左右时,才接近无穿孔板。这也是剧院扬声器前面的护面材料通常要求≥80%穿孔率的缘故。
2.5
防护材料
为了避免外界灰尘通过板孔进入离心玻璃棉堵塞孔隙,同时,也为了防止离心玻璃棉散入外界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穿孔板与离心玻璃棉中间都会加一层防护材料。常用的防护材料为无纺布、透声织物和玻璃纤维薄毡等。
无纺布、透声织物和玻璃纤维薄毡等对吸声效果的影响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计。需要说明的是,玻璃纤维薄毡透声性能比较好(图13),不同于室外声屏障包裹吸声棉的无碱憎水玻璃丝布(图14)。由于无碱憎水玻璃丝布涂了特殊防水涂层,其吸声影响是低频吸声有所增大,中高频吸声减小较多(图15)。
如果无纺布和透声织物表面喷涂或涂刷油漆,将会堵塞透气孔,相应的声阻会增大,导致中高频吸声系数大幅下降,低频吸声系数略有提高(图16)。甘肃定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的GRG装修面层喷涂油漆时,把孔洞内的无纺布也喷涂上油漆(图17),导致无纺布的透气孔堵塞,中高频吸声系数大幅下降,表现在实测混响时间的高频部分偏长。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方便,直接采购带铝膜(或铝箔纸)的吸声棉(多用作风管保温,图18)。铝膜可起到防潮、防尘的作用,对低频吸声有提高作用。但是,对高频的吸声影响较大,其吸声特性如同喷了油漆涂刷一度的无纺布。
2.6
吸声棉的厚度
以“墙体+ 32 kg/m³吸声棉”吸声构造为例,吸声棉的厚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见图19。可以看出,随着吸声棉的厚度增大,低中频吸声系数明显增大,高频吸声系数相对增大较少,NRC明显增大。
2.7
吸声棉的密度
以“墙体+50 mm吸声棉”吸声构造为例,吸声棉的密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见图20。可以看出,随着吸声棉的密度增大,低频吸声系数增大,而高频吸声系数减小,NRC略有增加。
2.8
空腔的位置
以“墙体+50 mm厚、32 kg/m³吸声棉,空腔厚度为50 mm”吸声构造为例,空腔位置对吸声系数的影响见图21。同样的空腔布置在吸声棉的前面和后面,吸声效果有明显的区别。显然,空腔布置在吸声棉的后面,吸声效果更好,主要表现在低中频吸声系数得到较大提升;空腔布置在吸声棉的前面,和没有空腔的吸声效果基本一样。
2.9
吸声棉后的空腔深度
以“墙体+空腔+50 mm厚、32 kg/m³吸声棉”吸声构造为例,吸声棉后的空腔深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见图22。可以看出,随着吸声棉后空腔深度的增大,低频吸声系数增大,而高频吸声系数有起伏,NRC增大。总体来说,增加空腔深度,虽然低频吸声系数得到明显增大,但中高频也出现明显的吸声低谷,而且空腔越大,吸声低谷越明显(注:实际测试报告中吸声低谷并没那么明显)。
一般墙体(混凝土或砌块粉刷墙)都是刚性壁,当空腔深度等于1/4波长的奇数倍时,相应的频率可获得最大的吸声系数。因为离刚性壁面1/4波长处的声压为零,但空气质点的振动速度最大,因此,材料所起的摩擦阻尼损耗的声能也最大,从而使材料产生最大的吸声效果。空腔深度等于1/2波长处的声压最大,相应频率的吸声系数最小。
因此,“墙体+空腔+50 mm厚、32 kg/m³吸声棉”吸声构造的吸声效果,既包括声能通过多孔材料摩擦转变成热能的效果,也有空气质点振动损耗的声能。
2.10
外界条件
(1)湿度
当湿度较大时,材料孔隙中含水量增大,部分孔隙会被堵塞,吸声性能下降。从图23可以看出,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低于50%)时,离心玻璃棉吸声性能随含水率变化不明显;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低频吸声系数略有增大,中高频吸声系数大幅减小。
(2)温度
在常温下,温度对吸声棉的吸声系数几乎没有影响。温度变化引起声波波长变化,因此,吸声系数的频率特性作相应的移动。从图24可以看出,当低温时,吸声系数的频率特性向低频整体移动;当高温时,吸声系数的频率特性向高频整体移动。
综上所述,常用穿孔板吸声结构的10种影响因素汇总见表1。
3 对实际工程应用的指导价值
剧院观众厅的穿孔板多为木质、GRG、铝板或金属网。由于剧院防火要求越来越高,多要求采用A级防火材料,所以采用木质穿孔板将会越来越少。同时,由于扬声器容易激发铝板或金属网共振(图25~图26)而产生噪声,在剧院中采用的也不多。所以,GRG穿孔板在剧院观众厅运用越来越多。
3.1
改善吸声效果较明显的措施
增大离心玻璃棉厚度,是提高吸声效果较明显的措施,其中低中频增大最为明显。增大离心玻璃棉密度和空腔,效果同增大厚度,只是提高吸声效果稍弱一些。
3.2
空腔一定要设置在吸声棉的后方
在实际工程中,声学设计通常要求把空腔设置在吸声棉的后方(即吸声棉紧贴穿孔板放置),施工单位则必须在墙体和吸声棉之间设置龙
骨和金属网,以避免吸声棉倒向墙体,施工相对比较麻烦。为了施工方便,很多施工单位经常把吸声棉靠墙放置,结果就是空腔没有起到提高吸声系数的作用。
3.3
空腔比较大时,应采取措施避免中频吸声低谷
降低中频吸声低谷的措施主要有四种。
(1)空腔深度不宜大于50 mm
从图20可以看出,空腔深度不宜超过50 mm,否则,中频的吸声低谷就很明显。
(2)提高吸声棉的密度
以中频吸声低谷比较明显的“200 mm空腔”为例,吸声构造为“墙体+200 mm空腔+50 mm厚吸声棉”。从图27可以看出,吸声棉密度达到80 kg/m³,可以有效减缓吸声低谷,但NRC也整体减小。
(3)提高吸声棉的厚度
同样是“200 mm空腔”,吸声构造为“墙体+200 mm空腔+80 kg/m³吸声棉”。从图28可以看出,增加吸声棉厚度,可以有效减缓吸声低谷。当厚度达到75 mm厚时,吸声低谷已经基本消失。
(4)加上穿孔率10%的穿孔板
以中频吸声低谷比较明显的“200 mm空腔”为例,吸声最低谷在630 Hz。穿孔率10%的穿孔板的共振吸声峰也在630 Hz。从图29可以看出,将两者结合(墙体+200 mm空腔+32 kg/m³吸声棉+孔径5 mm、6 mm厚、穿孔率10%的穿孔板),增加穿孔率10%的穿孔板确实有效减缓了吸声低谷,带来的副作用是高频吸声系数也大幅下降。
3.4
穿孔板还应考虑高频扩散造型
实际工程中,穿孔板需要和周围装饰用材相一致(多为GRG),穿孔板的穿孔率一般并不高,多为5%~20%,如邯郸大剧院、山西大剧院。由于穿孔率不高,所以高频(≥2 000 Hz)的吸声系数并不高(图30)。在剧院建筑中,吸声材料多布置在后墙,既起到调节混响时间的作用,又避免来自后墙的回声。由于穿孔板高频吸声系数并不高,所以,来自后墙的高频回声依然有存在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穿孔板要做一定的扩散造型。2 000 Hz对应的有效扩散尺度为4.25 cm(1/4波长),也就是说,扩散造型的凹凸尺度变化应不小于4.25 cm。
3.5
采用织物软包或穿孔率接近50%的格栅
采用织物保护材料或穿孔率≥50%的格栅,对吸声效果基本没有影响。因此,采用织物软包或穿孔率≥50%的格栅是不错的选择(图31~图32)。
选自《演艺科技》2020年第11期 杨志刚《常用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如需了解更多,请查阅《演艺科技》2020年第11期,转载请标注:演艺科技传媒。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演艺科技》。
(本文仅用于行业交流学习,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如不慎侵涉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订阅《演艺科技》杂志
延展阅读舞台机械技术与设备系列谈(五)——流动演出中吊机系统架构及技术特点
舞台机械技术与设备系列谈(四)——轴控制器
舞台机械技术与设备系列谈(三)——数据通信
投稿、转载、合作
QQ:329826367(丁女士)
微信:lixiaokai1224(李女士)
emmadm806(丁女士)
杂志社
Tel:010-64097040
010-64016258
159013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