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透露,此事螺帽以大代小,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但是螺帽与螺杆是原厂配套的,制造厂家有一定的责任。那么暴露出什么问题呢?
1.施工单位项目部把关不严,对厂家错配的螺帽未能及时发现。
2.施工班组使用时,未进行规格验收,螺帽以大代小,旋拧时应比较轻松,但是作业人员却未发现,说明拧螺栓的人质量意识淡薄,缺乏质量敏感性。
3.三级自检形同虚设。地脚螺栓紧固质量是杆塔组立质量验收的主控项目,先后应经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和公司级专检、监理过程验收、转序验收。说是层层把关不为过,却缘何成为漏网之鱼呢?值得反思!
4.地脚螺栓验收方面,缺乏实质手段。实际上,地脚螺栓除了材质的抗拉强度(抽样送检)之外,其螺纹型式、匹配情况,也是影响实际承载力的关键。验收螺纹需要通规和塞规,这种较大规格的塞通规,价格较贵,很多施工项目部或监理项目部都不配备。有些级差较小的地脚螺栓,光从视觉感官,很难确准是否匹配,需要依赖检测工具。
小编的一点建议:地脚螺栓的紧固、螺帽匹配情况,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尤其是作业层班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组塔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施工项目部应该配备简易高效的检测工具,或者提出有效的检测方法,快速便捷的确定螺帽与螺杆是否匹配,解决痛点问题。
螺栓规格是否正确,是基础班组的责任;螺栓紧固是否合格、螺帽是否匹配、是否打堆,是组塔班组的责任;而出于对自身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负责的角度出发,架线班组在挂滑车时,应同时对地脚螺栓的紧固、匹配情况进行检查。
适当减少一些花哨动作,避免过量的形式主义牵扯过多的精力,使得实质性工作无力开展。
将三级自检、监理过程验收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各级质量责任,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