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转软件测试,(转)性能测试用户模型(三):基础数据分析、场景数据...

作者:薛定谔的破猫

基础数据分析

以下图表均取自互联网,本文是在“已经获取所需数据”的前提下,讲解性能测试的一些设计思路。至于如何才能取得这些数据,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说明。

系统访问量分布

1ab4cb73c5ddf3e8360a2f13e8c8722e.png

84681fbb7192b7fea8259ce0ec7202c9.png

由系统的日访问量分布图,可知系统的访问压力集中在哪个时间段内。系统的压力是在一天中平均分布的,还是集中在某几个更小的时间段内。根据此信息,我们对测试场景的时间进行设计,如从分布图中明显看出每天的大部分访问量集中在9:00~11:00和14:00~16:00两个时段,那么就可以设计2小时内完成一半访问量的测试场景。

用户的平均活跃时间

a5b4ceb58140753a3c4835f996b15431.png

用户活跃时间,是指用户一次使用系统的时长,可用来指导测试脚本的设计,即每个虚拟用户脚本应该在多长时间内执行完。

由系统访问量分布和用户活跃时间两个数据,可以对系统使用的并发度进行估算。比如已知系统在2个小时内有200访问量,且分布接近于平均,用户的平均活跃时间为30分钟,那么此时间段的并发度应为:200*30/120=50。这里并发度50传递的信息是,在一个用户活跃周期内,总共会有50个用户与服务端进行交互(即相对并发)。也就是说任意时间点,最大的绝对并发可能性是50,当然实际可能远低于此,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再乘以相应比例进行估算。

在性能测试时,可以依据此数据设计系统高峰期压力的测试场景。比如我们已知,系统压力最大时,单位时间段内活跃用户有100人(并发度100),那么这种压力场景,就可以以用户平均活跃时间为测试时间段,启动100个虚拟用户并在该时间段内完成各自的工作量。

页面停留时间

即请求之间的间隔(思考)时间,如在编辑页面上停留多久才会点提交按钮。如果无此数据,性能测试脚本只有运行时长是有数据(活跃时间)支撑的,脚本中的各请求之间的思考时间,只能通过常规判断和猜测,由性能测试人员自己掌控。收集到此数据后,性能测试脚本会更加符合真实用户的操作习惯,更加接近真实用户。

热点模块(页面)

3a331df6e356a8227ccd0c3436eeca61.png

分析系统各模块或页面的访问频率,可以用来检查性能测试是否设计了足够的覆盖、是否遗漏的用户频繁使用的功能,并据此对用户模型进行完善。此外,此数据可用来分析各模块或功能所涉及到的工作量,如每天平均完成多少次提交操作、多少次统计操作。这对于确定系统的使用压力有很大的作用。

场景数据

最后,综合所有数据,为特定测试场景制订出成如下表格:总体

场景名称100用户负载场景

场景描述模拟系统使用高峰期时,在2小时左右有100用户的访问

场景时长2h

场景加载策略每4.5分钟加载5个虚拟用户。因为要在2小时内完成100用户的访问,而每个用户的运行时间在30分钟左右,那么在1小时30分钟时就最后一批用户就要开始访问系统,即90分钟内加载100个用户。

虚拟用户数100

用户模型见XX用户模型

虚拟用户运行时间30min

平均思考时间30~60s

场景并发度25。

虚拟用户数*(虚拟用户运行时间/场景时长)

操作说明

登录Think Time平均8s,最小5s,最大20s

Pass/Fail 条件如果失败,重试一次,依然失败就中止。

数据每虚拟用户使用不同的账号

...

可以说,用户模型表达的是,系统运行中的压力是如何分布的。  而场景数据表达的是,要给系统施加多大的压力。  只有结合用户模型和场景数据两部分,才能构造出一个确定的负载场景。

如果到这里都已经做好,并且经过了技术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的确认,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设计来实现测试脚本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性能测试模型性能测试场景设计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测试目标和需求:首先,明确性能测试的目标和需求。确定要测试的系统、应用程序或服务的性能指标,例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 2. 收集系统信息:了解被测试系统的架构、硬件配置、软件配置以及网络环境等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测试场景和设计合适的负载模型。 3. 识别关键业务场景:根据系统的功能和用户行为,识别出关键的业务场景。这些场景应该代表了系统最常见、最重要的使用情况,以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 设计负载模型:根据收集到的系统信息和识别出的关键业务场景,设计合适的负载模型。负载模型包括并发用户数、请求频率、数据量等,用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用户行为。 5. 设置环境和工具:搭建测试环境,并选择合适的性能测试工具。测试环境应该与生产环境尽可能相似,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6. 编写脚本和配置:根据负载模型测试工具的要求,编写测试脚本和配置。脚本应该能够模拟用户的行为,并生成相应的负载。 7. 执行测试:根据设计的测试场景和负载模型,执行性能测试。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记录测试结果。 8. 分析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的性能表现。比较实际性能与预期性能,找出性能瓶颈和优化空间。 9. 提出建议:根据性能测试的结果和分析,提出改进系统性能的建议和措施。这些建议可以包括优化代码、调整系统配置、增加硬件资源等。 总结来说,基于性能测试模型性能测试场景设计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和需求、收集系统信息、识别关键业务场景、设计负载模型、设置环境和工具、编写脚本和配置、执行测试、分析结果以及提出建议。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确保性能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为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指导。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