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0元图解建筑史第五讲[ 中国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斗栱、厅堂殿堂 ]
(如果不知道啥课,请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浏览)

建筑史,实为动态的建筑学;建筑史观,是探论古今关系的重要价值取向。如果说建筑史是每一位建筑师的必备养分,那么建筑理论更像是汲取建筑养分的触角。史实的积累相当程度回答了“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而理论的阐述帮助我们思考“为什么”以及探索“怎么办”。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至关重要,这对于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学习的“维度”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教学方式
导读人 + 方法论 [图解建筑史课程]分成20个精选中外建筑史专题20次专题专项图解论述作业训练

本次为课程的第五讲
导读人
现代主义建筑研究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深主创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汤凤龙老师带队。
几凡学堂大牛J学长为你把舵。J学长对建筑史的学习自有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深刻却不乏趣味。连续两年蝉联同济历史方向第一真是名至实归。
课程教材
以《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为主要讲解内容的参考,进行导读教学。以《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哈佛大学建筑系的八堂课——八位当代建筑师作品的理论焦虑》《当代建筑理论的多维视野》为外建史阅读延伸参考;《建筑志》《华夏意匠》《名师论建筑史》为中建史阅读延伸参考。本次课程教材《建筑历史》、《历史图集》

《建筑历史》针对理论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历史图集》由学习笔记、理论大牛的课程整理、个人绘图集等经筛选、整理后重新编排成册。两本书全面覆盖二十个专题知识,并由此延伸出更多的知识点,配合课程安排,以点带面,帮助你形成完整的发散式思维理论学习体系。
Joe学长讲解视频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本视频
(4G包年包月流量用户请随意~)▼
上一讲我们从台基、柱子、梁枋、构架、斗栱、屋顶几方面来谈中国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大致明晰一座传统建筑的结构方式以及形式特征。通过每一方面叙述其具体构造做法和详部演变,能体会到古代精妙的营造意匠。
而其中的斗栱、厅堂殿堂两个部分则是官式建筑大木作的重点,这节课,我们将就斗栱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两方面进行更详细的学习,同时辨析厅堂-殿堂,深入理解形式之后的社会等级与空间构成。
1斗栱建筑等级-用材模数-单位材、栔、分(份)
1、 辨析宋清斗栱的构造


2、辨析几组关键做法
A、单栱:最简单的斗栱——重栱:瓜子栱上有慢栱

B、“斗口跳”与“把头绞项造”:非完整铺作,常见于民间,没有等级。

C、偷心斗栱:挑头无横栱,横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跳(唐宋建筑)
计心斗栱:挑头有横栱,横栱的设置等于斗拱出跳(金元以后)
3、 铺作的理解
“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一跳自身为一铺,另外栌斗、耍头木、衬方头各一铺,故四铺作。

4、斗栱作为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A、宋材分制
宋-铺作四铺作五铺作六铺作七铺作八铺作铺作=出跳数+3清-踩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
(无实例)踩=2×出跳数+1材:斗栱栱木断面为基准的模数单位,高15分,宽10分(3:2),取自栱高
栔:高6分,宽4分(3:2)
份:模数材栔等级的最小单位,1/10材宽

B、清斗口制
斗口取自栱宽
材:高14分,宽10分
栔:高6分,宽4分(2:1)

5、《营造法式》关键点:
a、缘起-身份等级
b、目的-“关防工料”
c、准则-“以材为祖”;
d、方法-“变造用材”。
2 殿阁(堂)-厅堂 社会等级与空间构成
1、殿堂式:
① 明栿(承托天花,加工过的梁,又叫月梁,有卷杀)—草栿(未加工过的梁)之分,草栿位于天花板以上,承托屋架,不可见,称平棊上方;
② 内外柱同高,水平层若做天花分为小格平闇天花(唐),大格平棊天花(宋);也可不做天花(彻上明造)。
③ 三个水平结构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

● 四种殿阁地盘图
单槽: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双槽: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分心(斗底)槽: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辽)、北京市长陵陵恩门(明)
金厢斗底槽:(佛教右旋礼拜空间)佛光寺大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 案例:佛光寺大殿(唐),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登峰少林初祖庵(宋),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应县木塔(辽),太和殿(清)

2、厅堂型
① 梁架分缝
② 内柱升高,形成不了水平面
③ 不必规定定型平面,适应减柱、移柱等灵活的柱网布置
④ 无铺作层,构架做法大为简化
⑤ 彻上明造:不做天花—月梁

● 厅堂案例:
①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782:是唐式建筑,是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② 福州华林寺大殿:五代963,斗栱七铺作,长江以南最古木构建筑。
③ 宁波保国寺大殿1013:比《营造法式》(1103)早90年,内有圆藻井,瓜楞柱,江南井字架厅堂。
④ 元妙观三清殿,宋1015。
⑤ 佛光寺文殊殿 ,金1053,北式厅堂。
⑥ 华严寺(上寺)大雄宝殿(辽1140):现存元代以前殿屋中体型最大的一座。
⑦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辽 1020):铺作层密排如井干壁;内檐彩画为五彩遍装。
⑧ 善化寺大殿,辽 11C。

3、混合式:具有殿堂的分槽平面,和厅堂一样的内柱升高和减柱移柱。
● 案例:上海真如寺大殿,晋祠圣母殿,河南襄城乾明寺:

4、 楼阁构造
① 叉柱造:上层柱子插在暗层斗栱的栌斗上
檐部暗层柱插在下层斗栱上退半柱径,内柱不退(主要见于宋辽时期)
② 缠柱造:上层柱根落在下层斗栱后尾的梁上,(可以理解为退一个柱径)
其他规定同插柱造,未有实例
③ 永定柱造:两柱相依,外柱支撑下檐斗拱,内柱支撑上檐斗拱
④ 大通柱:楼阁到了明清已经没有叉柱造,大通柱上下,不再收分


阅读材料: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5、8、9章
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5、6、7章
汉宝德:《明清建筑二论》《斗栱的起源》
温静:“殿堂”——解读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栱设计作业要求:
1、中国建筑学会会徽(一斗三升)示意图
*一跳四铺作(历史方向同学)
2、解读某一官式建筑的特点,画出其平立剖面
(如: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独乐寺观音阁、晋祠圣母殿、太和殿等)
3、图解辨析厅堂和殿堂的区别作业点评 1、斗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构造,其形象常常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中国建筑学会以斗栱作为会徽,足以证明其特殊地位。另外大家也可以尝试以中国传统建筑另一特征——大坡屋顶为符号设计。
宋四铺作、清五踩也常常在历史考卷中出现,应该利用材-栔-分来把握整体尺寸比例,并且最好通过两个立面和仰视平面图来相互推导。
2、平立剖面是解读建筑单体最基本的信息。大家在画平面的时候应注意其间架和分槽方式;立面需要注意基座、屋身、铺作层、屋顶的比例关系,且表达屋脊、垂脊、檐口等曲线,表达生起、侧脚等特殊做法;剖面应注意举折-举架的曲线,叉手托脚做法、以及铺作层和屋架的关系;如果楼阁式,还应示意叉柱造、缠柱造的做法。
3、殿厅堂的区分应该充分表达上述文字对应到图纸的做法,这样有助于更清楚地辨析。优秀作业展示(快找找,有没有你的作业上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