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层上下_PPT新手必学:一篇文章弄懂「PPT图层」!

本文深入探讨PPT图层,介绍其概念,即PPT中一个元素占据一个图层,多个图层叠加形成完整图像。阐述了图层能将元素独立,便于编辑修改,还能调整上下顺序。最后通过案例展示利用图层叠加可创造“叠中叠”效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38104a247b3a1b3f73a3e2ff2258eb76.png

嗨,各位木友们好呀,我是小木。

今天木哥想跟大家深入地讨论一下床说中的「PPT图层」

提到「图层」这个概念,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PS,但其实PPT里也有「图层」这个玩意儿。

f130e18d3a88107e058451c5b54154cc.png

▌什么是PPT图层?

平常我们看到的那些复杂的PPT,其实它们都不是用一个元素就能做出来的,而是由多个元素一层层叠加以后形成的效果:

b943a491f8d34b9efbb5bfd12c2e8948.gif

在PPT中,一个元素就会占据一个图层,这些图层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像:

32f9aa684f876165177be56ace5e7b06.png

还不理解的同学可以想象一下:

现在有四张透明的保鲜膜,每张保鲜膜上都写了一个字:

a298154671092b4b4a164d7523fb4424.png

把这四张膜叠起来以后就变成了:

1e75ae607119c72459002cf32c64d332.png


……

在这里,每一张保鲜膜就相当于一个图层,合并起来以后就形成了拥有四个图层一张图…
看到这里你要是还不明白什么是图层,那就太对不起「我扛着我妈的一顿毒打,冒死在保鲜膜上涂鸦,就为了给大家写这个pè教程」的一篇苦心了…

▌图层有啥用?

图层最大的作用,就是它能把多个元素放在各自独立开来,方便我们的编辑修改。

举个常见的例子…

比如,我经常能见到“几段不同的文字被放在同一个文本框里”的骚操作:

41486b3abb1feb34516135cbc668f154.png

做出这种缺心眼举动的大哥大姐们,你知道别人在编辑你的文字时那种头秃的感觉吗?

195e9e5629c8395c4f38da6667dcb399.gif
修改跟排版都超级麻烦…

听我一句劝…今后咱们把它分成多个文本框(多个图层)来排版,关爱一下他人的秀发好吗…

6fc43078145eca9480af00db345784d9.gif

再举个例子…

做PPT时,我们经常会遇到A元素把B元素“挡住了”的情况:

8488b0cd6e10df5512fd913f80f63e54.png

其实,这是因为“A元素所在的图层”,在“B元素所在的图层”的上方:

19f0797dfb1f40eea855a6f28fa40ae3.png

你只需要点击【开始】-【排列】-【选择窗格】,在窗格中调整一下A、B图层的上下顺序,就能解决“谁去上面谁去下面”的问题了…

8c78c560f994e4efa7bb5f518ed304d0.png

21458b995be8ed9d14dbf5cd1842630a.gif

▌案例演示

理解了图层的作用以后,我们在设计时就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利用图层之间互相叠加的概念,我们能创造出许多“叠中叠”的效果:

994365341357c46d8e095d47ee706668.png

点此查看制作教程

3c28d9e2c48e9bd22dd1d6aebf9c5dd7.png

点此查看制作教程

5d35e5dbce0bef42796429c63c452a01.png

点此查看制作教程

f7ada170b17b85878f1a73f57e25b8ec.png

点此查看制作教程

像上面这些PPT,全都是利用图层的概念做出来的效果。

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述它们的制作方法了。

嫌自己头发太多的父老乡亲,可以点击上面这些链接,查看具体的制作教程。

不过,在手贱之前我希望你能先帮我点一下左下角的666…

木哥先吻为敬,再贱。


我是小木,跟哥混,有P用!

本文由公众号“跟我学个P”首发。

733551dd0c07c06ce4e56a46137d8616.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