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怎么换算成月_嘉会班三年级第十六周(2020年12月14日—12月18日)

周一湿水彩课上,我们一起油印了九九消寒图。

周二课堂迎来了六位家长并留下了很中肯的教学建议。

周三我跟孩子们请假溜出去买冬至零食,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准了假。中午和孩子们做了桔子灯还有青椒灯/

周四早晨,芳芳照相馆和香香照相馆同时开业了,孩子们除了拍照开心还因为晨读时间变没了而暗自开心。早晨的新闻分享主题是“冬至”,几个孩子分享了为冬至做的准备,冬至的天气,早晨的忙碌。大课间,孩子们揣着好吃的挨班去串门了,回来跟我说,得到了礼物,我问,你送去了什么,他们说“送去了祝福呀”。

c6fe647878b2271d8e358645a5a525ae.png

d587086cda6c9768064fddbcff177b79.png

539d3f89e67e8726a4792afe91f6896f.png

大课间以后是照常的两节课,孩子们迅速进入了上课状态,必须夸夸孩子们。书法课上写了“天地玄黄”,下节课孩子们就可以开始写自己的作品纸了。

周五农耕日我们安排了玩冰、做糖葫芦、跨火堆。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尝试着“建设家园”,在家园里生活、庆祝也是建设家园的一部分。他们这么小,不需急迫,慢慢体会生活的温度。

f6ab956c7e1445709afaefa1f9764f55.png

d831fb5505a35719b9589695c559a943.png

d4b903a9b93396d18e798fa14a7b843e.png

e77de339a536a81cb10eec3135e10860.png

7aab1c3dd01ddd46dcc1b4b3dedcc663.png

da2d1e4b3e2715bb1e9f6010e70fa202.png

---------------------------------------------------------------------

测量版块第二周(12月14日17日,四天)

本周的课程继续本着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身体测量的原则进行,孩子们在这其中产生的兴奋感、跃跃欲试,情感得到激荡,到真正地参与到世界活动中,便是测量版块的终极目标了。

本周的教学内容有两项,一是长度的精确测量与单位换算,二是体验重量测量的历史发展过程,三是通过四则运算的结合,孩子们在实践中练习数学、理解数学。

第一天:

在上周体验测量尺度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长度测量,并将周末用身体测量的结果换算成标准长度单位的结果。

请孩子们报告了周五在农场测量菜地的结果,计算这块土地的周长,并换算成厘米。通过在黑板上画图,孩子们很清楚地看到了长方形土地周长的计算方法,两倍的长加上两倍的宽便是周长,共252林子皓跬,林子皓的一跬为25厘米,这时需要计算252*25,我先把这个算式放下,请孩子们从简单的开始算,12*3;27*3;123*3;127*3……

复习了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之后,再请孩子们研究如何来计算252*25。有的孩子马上动笔开始尝试,有的孩子马上就要讲给我听,我让孩子们自己来动笔试一试,结果是否正确没关系,主要是大胆去尝试,寻找自己的方法。数学计算的灵活性很强,任何方法都可以去尝试,比如我们计算了27*3,当我让孩子们计算27*9的时候,张子晗就说可以用27*3的结果再乘以3,这就是很好的思路。那么252*25可以用252*20+252*5,也可以用252*5之后再乘以5。这也只是两种方法,只要你愿意尝试,就可以有多种方法。

之所以这段时间没有带孩子们学习竖式计算,一直保持在横式计算,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多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不过早地被局限在竖式计算中。当然,将来引入竖式计算时我也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多尝试,不限于一种方法,这就是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天:

今天的教学内容为长度测量单位的简单换算以及重量测量的引入。

早晨数学晨圈中孩子们在连续进位时出现了问题,首先带孩子们回顾了如何计算连续进位,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之后做了几个长度单位的换算。因为要引入重量测量,计算部分带得有些快,后边再通过重复一步步理解。

从数学王国选择“身强力壮”与“身轻如燕”两组孩子开始,找到一位“大法官”来判断谁是身强力壮的,谁是身轻如燕的。非常明显体重不同的孩子,我们通过眼睛便能判断,孩子们说,看就看出来了。但是两个差不多体重的呢?就需要大法官来帮忙判断了。赵大法官很给力,马上抱起来上来比试的两个孩子,掂量掂量谁轻谁重。孩子是最天然的状态,最初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身体这样来“掂量”的,他们很容易便可以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重量。我让两个孩子吊在我的两只胳膊上,我测出来的结果跟赵大法官的不同。那么怎么能知道到底谁轻谁重呢?于是请孩子们来想办法,自己找跟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然后测测到底谁更重。我提前在教学楼下准备了一些“道具”,孩子们一听楼下有木棍可以用,马上就跑到了楼下。

他们依然像上周一样,积极参与,主动想办法,创意无限!孩子们用大木板做跷跷板,一边一个去量,这时崔润昕给大家指出来,测量之前需要先把木板调到平衡,找到平衡点!然后赵大法官和崔润昕就极为负责任地帮大家调平衡,并找砖头来卡住支撑在下面的圆管,再固定平衡点,让大家的测量非常有效。有孩子知道这是杠杆原理,知识面很广呢!

几个男生又拿另外一块木板,搬了一些砖头做底下的支撑,开启了另外一个跷跷板测量,几组同学找到了平衡,测出了谁和谁的体重是相同的。

孩子们测得不亦乐乎,一直到快要下课了,我好不容易才把大家招呼回教室。我请孩子们测棉花、大米、地瓜和萝卜,孩子们继续创意无限,有的孩子用刚才跷跷板的方式,有的马上进行了改良,在木棍中间吊一根绳子,要称量的东西挂在木板两侧,还有的孩子找到了我提前藏好的两个大小相同的筐子,绑在木棍两侧,直接做成了一个“天平”。下课了孩子们还在继续做着,沉浸在其中……

9f81a7e16713ec3fd21c345b7551b99f.png

0f1e1133231decfcac75277f5e4e5a72.png

6886e122399957c08b6eca374d908fed.png

有样学样,自己做一个大秤

bdf7e39b47d01ec691986eddcd5c0bbd.png

d5e1fa5e7157b1a651cc9e84ffcee4a3.png

905769bb5dbc89916b96ebacd9828291.png

9dda3e3f5e21830245bd8ac392dcde37.png

迷你版迅速做成

1e5345fc0f15ec4d7e44cc0f8cfa0a51.png

9b1b6ea87428592799d3a4a2e48f581d.png

第三天:

今天的主要内容是重量测量的发展、长度单位换算。

带孩子们再次看米尺,清晰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关系,然后做了换算练习,练习过程中有糊涂的地方便再看看米尺,主要问题出在从小单位往大单位的换算上,也就是需要运用除法,缩小10倍或100倍。

请孩子们分享了重量测量,张茗涵用的是“曹冲称象”的方法,请她给大家讲解了具体是如何称量的。循着她的方法,给孩子们讲述了重量测量的发展。我拿来一段比较均匀的小竹管,像是黄钟律的竹管,然后请出了我们上周用过的黍米,黍米在我国测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00颗黍米为一铢,240粒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我们又计算了一斤有多少颗黍米。让孩子们估一估我拿来的黍米有多少,有的孩子说差不多是1斤,有的孩子说半斤,这种估量也是帮助发展量感的。

第四天:

今天首先请孩子们估一估我的手掌有多宽,我的头有多长,盛粉笔的瓷碗有多高,黑板有多宽等等,通过估量、实际测量,孩子们知道了我的手掌宽大约10厘米,我的头大约22厘米,盛粉笔的瓷碗与我的手掌宽基本一样,黑板4米宽……这些长度需要多测、多估,慢慢会产生对长度的量感。

赵畴钧分享了他测量的卧室尺寸以及妹妹的身高,妹妹身高88厘米,请孩子们估摸一下,妹妹会到你的什么位置,与桌子的高度比呢?孩子们一边用手比量着,一边找出尺子来量,结果姜惠苒的桌子77厘米,那么再加上我的手掌宽,便是赵家小妹妹的身高了。孩子们很兴奋,都想知道妹妹是不是真的这么高,要让妹妹跟姜惠苒的桌子比一比。结果下午节庆活动,妹妹果然来了,孩子们都兴奋地跑过来,抱抱妹妹,带着妹妹到姜惠苒桌子旁边量一量,果然是比桌子高出我的一手掌。还好,妹妹没被这些热情的哥哥姐姐和老师给吓着~

重量测量今天回顾了孩子们用过的测量方法,请孩子们说一说,都有哪些关键点,孩子们把握得很不错,提到了中间的平衡点,两边挂东西,需要两边达到平衡,这些都是天平的最基本原理,我又补充了一点,如果要在中间找平衡点,那么木头是要均匀的。之后请孩子们用简易的天平来测量各种物品,让他们感受“平衡”, 他们在教室里找了各种物品来测量,还用小宝石当测量的标准,看来已经有了“砝码”的感觉,下周我们将学习砝码、权等天平、杆秤的由来。

 --------------------------------------------------------------------------------

本周二有六位家长进课堂,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特别认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也看到了有的孩子没有跟上老师们讲授的内容,这其中有孩子没有倾听习惯的问题,也有老师讲解过多过快的问题。我自己在前几天刚刚反思过这个问题。前面有两个周我因脚伤请假,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被我耽误了,所以回来后的第一周跟珑月老师多要了一节课,孩子们很不给面子,恨不得把我给轰出去。好在之后两周测量的内容很有趣,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之前的连接又慢慢回来了,不再“恶狠狠”地要赶我走。但我自己还是因为“落下”了一些数学内容,便着急要把落下的赶回来。这种时候便是最容易犯错的时候,其实自己潜意识里便是怕别人说我没教会孩子,希望自己是个好老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把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凌驾于孩子之上,我们教的是孩子,不是知识!

-----------------------------------------------------------------

感谢老师们和家长们给与嘉会班的耐心支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