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制图
每到学习工程制图这门课的时候
绘图室里全都是伏案制图的同学
朋友圈也总是被各种手绘图刷屏




只有手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CAD这个软件的方便,可是在电脑普及之前,没有这些绘图软件,我们很难想象对于建筑、景观、室内等设计师来说,该如何实现设计。

大家是不是已经想到了
以前工程师都是手绘制图

在1982年AutoCAD发布之前,设计师绘制图纸需要铅笔、橡皮、丁字尺,甚至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场地。下面的照片则真实显现了他们工作的样子,坐着、站着、趴着、躺着;比起现在,动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完成的制图设计,感叹一声这是典型的“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姿势”。



但是
你以为没有CAD的前辈们画不出复杂的图纸?
真 相 是
前辈的图,我用CAD也画不出来




制图在画图板上完成
使用的图纸有0号图纸和1号图纸。。。
在大图纸上制图十分辛苦
厚厚的图纸消磨了太多的日夜
其中的苦与甜只有经历的人刻骨铭心



看看经历过手绘时代的人的评论吧
@Li Ning:在纸上绘图的辛苦是一方面。更无法想像的是,在没有三维辅助设计软件的情况下,机械工程师能依靠强大的空间想象力去设计一台完整的大型机械,所有零、部件经过设计、加工、装配,而不产生任何干涉。
@建筑评话:没电脑的时代,大到城市布局,小到”一砖一瓦”,都是一笔笔画出来的,mirror主要靠半透明的绘图纸”拓蓝”,创意和经验以及画图的”手上功夫”都是吃饭的本钱,当年最废不仅是眼睛,颈椎和衣服袖子也是伤害最大的地方。改图很难的事情,因为意味着整张图可能因为一小块白画了。
@无常:那个年代不但要伏案拿着铅笔和尺、规细心的画好每一条线、弧、和圆,而且画完之后,还有专门的描图员再在描图纸上重新用墨水描出一张,然后用这张描图作为底版再晒图,开始是用太阳晒图,再放在熏图桶里用氨水熏出来,因熏出来的颜色是蓝色,称之为蓝图,故有后来用宏伟蓝图来形容重大规划设计。在往后一些大单位就有了晒图机将用太阳晒图和熏图在这一个机器里完成,提高了效率。但是制图室总是充满了氨水味。

多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制图已经从图板走进了计算机,画图更多的时候用的是CAD,但是手绘真的很锻炼一个人的能力,对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偷懒啊~

排版:陈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