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怎么保存汉字_“的汉字 ”写作练习

 (2020年10月14日,这是某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成绩出炉的日子,这是一个意味深长考验家长和学生强大承受力的日子。我在守晚自习,把国庆作业在今晚搞完,此处省略1600个字。)

这次作文的背景:学习完高一上册之优美的汉字,读完群文阅读第一册一单元“语言之美”。

a19edc10-f51d-eb11-8da9-e4434bdf6706.jpeg

 1.  汉字序(5班曾志扬)

  华夏大地,文明千古。商周延脉,汉唐扬名。形方正而意蕴美,传万世而新历代。飘逸神采,英雄书豪情壮志;高洁风骨,巢由唱青山绿水。发散万枝,诗词独秀。诗经三百冠绝世,魏晋风骨高常人。盛唐名家之笔墨,俊逸儒雅;两宋泰斗之词韵,典雅豪荡。诗圣杜甫,凝绝浑厚,情深志笃,天下心中。裘马半生,放浪齐赵之间;书写忧情,心系苍穹之下。诗仙潇洒,诗鬼色奇。异人异风,难分高下。

  至于赵时,词风盖诗。柳姜艳而永叔清,苏辛畅而易安丽。放翁身作千亿,览梅仙于雪山;子瞻乘风入月,醉浮生于亭台。豪放多士,清绝天下,婉约浪子,情动神州。柳永蝶恋,晓风哭送柳岸;清照梦令,愁思绿肥红瘦。

  书法盛,受推崇。上起秦初汉末,下达今时现代。老少皆喜,笔锋藏人生意气;男女皆宜,流转悟至圣真理。东晋逸少,独步内夷。龙吟凤鸣盛宣纸,虎啸猿啼惊万世。千古绝唱,尽于兰亭一笔,;笔墨丹青,况写心中之意。

  瑰宝汉字,乐趣无穷。愿余生助中国兴,尽肝胆显少年志。才疏学浅,阅不懂世众心;粗劣质笔,道不尽风流人。天下事,凭阑意。嗟乎!苦天下之人提笔忘字,忧华夏之子崇洋媚外。璀璨星空,华夏为首。千年文明,一朝不得。余之夙愿,但令世间无战,黄发垂髫,共享人世繁华。众人皆喜汉字,普天共卫中国。此等愚念,至死不改。


2.雅俗共赏的汉字(雨甜)

那天偶然看见一个词披风

早已习惯将它当做一个服饰名词却偏生就从中觉出了无限的美感来风是灵巧的、轻盈的捉摸不透把握不住就穿那么一根细细的绳我披着风。

多美呀。我感叹着,不禁又想到一首童诗——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当拐杖,

  我拄着一束光。”

黑夜漫漫,一个孩童拄着这么一束暖橘色的光,缓缓地走着,那

光是通直的、柔和而明亮,就连光下的尘埃也作了氤氲的雾气般,环绕在手电筒下,似拥月的云。

当你这么品完一个字、一个词后,我想,除了叹一句灵气十足,多是说不出什么好的话来的,平日里积累了那些好词佳句,现在一个字都吐不出来了!心底只觉妙极,任换作别的好字眼,都没有这个来得精妙;任换做别的语言,也都没有这个汉字写得传神。

我极喜这般品读汉字,但却不是专品古诗中的有些“炼”出来的字,它们是同样精妙的,却多了点刻意,少了些浑然天成的随意美。往往我爱的,是一些极为稀松平常的字眼,越是普通,当你突然品出其美感后就越是惊艳。

以前的老小区是色彩缤纷的,一到太阳天,家家都把被子拿出来晾,那些浓烈的颜色揉在一起,院子里便活似开出大片大片的太阳花。老人们也搬个竹席凳子坐着,摇着蒲扇,晒着太阳。阳光在被子上水波样晃动,平淡的日子也生出了美。

阳光走到哪儿,她们就把被子晾到哪儿。一边拍打着被子上飞舞的尘埃,一边闲闲地说话,她们看到诧异的我,笑着说,我们在赶太阳呢,一派安详。

赶太阳,多好的一个词儿!好到让人光是听见这个词,顿升一股暖意,仿佛闻到了被子上令人安心的味道,那是干燥的,温暖的,午后倦懒。

它不是“追”、也不是“逐”,而是这么一个新奇的“赶太阳”,阳光从脚底爬上了膝盖,又翻上肩头,跳上女孩头上的红头绳,落在几床花被子上,趁人不意,悄悄向上挪一寸,只好让人抱着被子在后面追着晒,这是光阴的鞭儿在催着它往前走呢,妙趣横生。

以前的广场上也有不少的老大爷,带一碗水,一支大毛笔,就在灰色的的瓷砖上提笔而写,一个个字遒劲有力,这头的字写完,那头的字就蒸发掉了,他们也不在意,只是继续当着这街头的书法家,问他们每天需得练多少个这样的字,他们也说不清,只说:练完这一碗水的字就回家。

是的是的,正是这一碗水的字。谁说只有个十百千才能叫做单位呢,一碗水就是这字的单位!随心所欲地写,不拘泥于形式、不受困与条框,那才有了字的生机,也不去计较字的个数,我只写这一碗水,也就只专注于这一碗水,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此时再多的形容词都无法言喻,我除了满心赞叹,实在没有别的事好做!真真妙极。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人经年累月才炼出那些般绝妙的字,我却觉得,这些街头巷尾的俗语也可比上一比,无关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间的比较,这完全是纯粹的对汉字的美的欣赏。

我笃定,一个人对美的追求是可以超越身份的局限的。

这才应是汉字的妙意所在,它美而雅俗共赏——

所以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3. 遥远的汉字

       ---读《群文阅读 语言之美》选文有感

2020级5班陈浩翔

对我而言,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莫过于汉字。天天念,天天写,天天看,汉字似乎离我的生活触手可及,但读过《语言之美》的几篇文章后,汉字向我展示了它陌生的一面---也是它美丽的一面,一种遥远的美丽。

我从没想过居然有这么多种“笑”。《谈笑》一文中借“笑”字切入,将汉字的丰富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嘴”、“牙”、“下巴”、“眼”甚至全市“笑”都占有一席之地。“笑口常开”“撇嘴笑”是嘴上的“笑”的表现;“笑不漏齿”则说的是牙;“笑得脱颌”关乎下巴,“眉开眼笑”侧重眼睛;笑在全身上的表现更是不胜枚举。同时,“笑”也因人而异,声音百变、神情多端、种类纷繁。这些关于“笑”的词或短语,多多少少、零零碎碎在生活中接触过不少,在作者笔下汇总在一块,构筑出横向的宽度,让我不免因未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而惭愧,也不免在读完后随作者发出一句感慨:“祖国语言是何等丰富!”

我也从没想我现在写下的文字是至今仍活着的世界上最古老、凝结着几千年祖先智慧的文字。读毕《汉字的祖先》一文后,我仿佛回到远古,触摸萌芽中的汉字,看它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一点一滴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汉字不仅有横向广度的体现,还具备纵向的深度。这种历史纵深感让被写下的每个汉字变得严肃而深邃,犹如智者冷静的眼神和幽深的心灵。

我惊诧于汉字“与宇宙本体同在”与华夏文明相系。《中国语言文字之美》一文以“说文解字”中的“天”为例,即“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谈到道家的混沌与“天人合一”之学,得出“汉字之妙极精”的结论。再围绕秦孝仪的话,议论汉字血统的纯粹性,使其走到了今天。

我也惊诧汉字之中,竟蕴藏着人生哲理和道义的宝藏。在《重拾汉字光辉》中作者向我展示汉字的经验性。因为汉字终究是一种工具,被人开发,被人使用。今日之汉字,今日之汉语,沉淀着前人的生活经验,浸透了人生哲理,因此,汉字更像是历史长河中顺流漂荡的小船,满载昨日世界的繁荣,驶到今天的港湾,稍作停歇,再装上今天的精神财富,继续漂荡,时间的风或许会阻碍它的长帆,岁月的激流或许侵蚀它的甲板,但它的使命感不会因之衰减,生命力也随时间推移而愈发旺盛,它继续漂荡,飘向明日,给未来增添一抹色彩。

汉字的终极美丽体现在文学之中。就像珍珠,一颗珍珠终究比不上珍珠项链的美丽。不用说《诗经》“思无邪”之美以及音韵之和谐,看看两位台湾作家的文章,体悟就更深了一层。张晓风的《春》字字珠玑,给人强烈的美感。春天在她的笔下,或者说从文字的花丛中缓缓走来,余光中则用大量叠词,将雨写活了,文字为雨声打着节拍,雨声为文字增添灵性。

汉字---熟悉的工具,陌生的大海,触手可及,却又只能遥望地平线上它的一瞥剪影。我愿去汉字广袤的大海中航行,走进遥远的“故乡”。


4.玄妙的汉字(5班徐子晴)

母亲的字写得很好看。

从小,母亲只要看到我的作业,第一件事就是埋怨:“你这个字写得太难看了。”所以每逢寒暑假,不等老师要求,字帖和米字格纸早早的就躺在我的书桌上等我“临幸”了。尽管如此,我写的字依旧入不了母亲的“法眼”。那时我便因为怎么都写不好汉字,而把它列入到了“玄学”中。

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是暑假期间吧。那日我像往常一样练字,母亲进来,看了看,拿起笔就在纸上开始示范:“‘永’字不能这么写,上面的小横要简化。”我便照着她的样子在纸上如鬼画桃符一样的写着。作为一名教师的母亲很喜欢拓展,不出意料的,母亲又在纸上写下了“水”:“‘水’最后一笔要放出去。”“可是不应该要这样收回去吗?”我指着字贴上的问到。“放出去要大气一点,都可以,你觉得怎么好看就怎么写,不一定都要照着字帖上的来。”那时我想,这汉字果然是玄学,一个字就有这么多种写法,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不一样的来。原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在汉字上也同样适用。

母亲难得有时间指导我练字,看到母亲放下了笔,我连忙问,“那‘也’怎么写呢?”“‘也’确实难写,你上网查查看呢。”说着,母亲又拿起笔自顾自地在纸上反反复复地写着也,边写边叹气:“这么久没写行楷都写不来了,哎。”“妈,找出来了。”母亲似是写的太入迷了,没听到,我又重复了两三遍才看到母亲缓缓的抬起了头。“往下滑,这些都不好看。停停停停!”我一脸疑惑。“哪一个?”“这个这个,这个好看!诶!我之前练的都没这么好看,就这个,就这个,就这个了。”然后又拿起笔,在纸上开始练“也”,开心的像个孩子。我还没见过这么可爱的母亲。我也拿起笔,看着屏幕,在纸上一笔一划的写。

过了一会儿,母亲放下了笔,一脸满足的看着自己写的字。“那王和五又怎么区分呢?”我生怕母亲跑了,便又抛出了新的问题。“王上面一横简化了的,五上面的横就比较明显,而且最后一笔要提出来。你看。”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纸上的字也越来越多,从“永”“水”“也”到“王”“五”“玉”“与”“子”等等等等。当然我觉得最妙的还是“世”,他它上面的四笔就可以简化成一笔连下来,   这样我既可以写的很快,又可以比原来写的好看。

那张书写纸一直在我的书桌前贴着,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就抬起头,在草稿本上一个字一个字的临摹,练习,放松心情,在那个母亲带着我走进的玄妙的汉字世界里遨游......


5.感性的汉字(你是谁?)

泱泱华夏,汉字千变万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无不散发着清香之气,氤氲气息弥漫在历史五千年中。汉字是纯粹的,即使变了容貌,也藏不了真正的意蕴。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文字的脉搏、人类的情感也就融入其中了。人若愉悦,便生欢喜之意;人若悲伤,则溢凄凉之情。去探寻唐人之诗、宋人之词,温情从笔墨中缓缓流淌,汉字带着温润的光晕从纸张中走出。“抛珠盾玉揽温煦, 诗意娓娓仁韵达” ,通过汉字娓娓道来,那街头杂技、青楼歌舞、邻家笑谈都跃然纸上。落霞、绵雨、青竹、秀山、绿水……无一不蜿蜒在记忆当中,被汉字所记录。

汉字是欢喜的。“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是登科后的喜悦;“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是生活情趣的表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胜利的喜悦和还乡的快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更是游赏之乐。文字如同跳动的音节、欢乐的小人儿舞蹈着。

汉字是凄凉的。是孑然一身立于历史的长河,落寞过、毁灭过、受人唾弃过,但仍散发着亘古不变的光芒。。流光变幻,透过晕染的笔墨,窥见沧海桑田;点染苍润的笔迹,斑驳的汉字隐隐若若再现疾苦岁月。蜕变着,破茧成蝶,又是重生与希望。

汉字是恬淡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淡然的心境,寂静的灵气。纵然独自走过五千年,依旧不变纯真与质朴。通过未干的笔触与我们心灵相连。汉字化作阵阵清风,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历秋水滋润,也沐浴星光。它在山水之间,在沟壑之中,在文人笔墨下,在窃窃私语边,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披蓑戴笠,在细雨中独独伫立着。

汉字是不羁的。草书潇洒,饱含一腔热血。扶摇直上,不受语法之枷锁、不受音律之束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汉字所表达的,永超于表象,而是它背后的内涵,其包含之大,绝非一字一意。

汉字是感性的。它表达着各种情感,描绘着各种事物。它丰富,它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永葆青春。它迸发向上着,展现汉字独特的魅力。


6.缄默的汉字

      (3)班 文斐

每一个的汉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静默地等待千年,只为有人能懂自己。

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据说当时黄帝与蚩尤作战,因所记事务过多,便请来仓颉造字。仓颉冥思苦想,半年了,毫无进展。有一天,一路上,看到山鸡、小鹿跑过,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脚印。仓颉发现,他们的脚印都不同,突然来了灵感。画山鸡的脚印就代表山鸡,画鹿的脚印,就是鹿。如果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把它的形象特征画出来,就代表不同的东西了。这便是传说中象形字的由来。最初,他把那些字刻在石头和木头上,但后来不便于携带,刻在乌龟的壳上,就造出了甲骨文。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传说,我们知道,甲骨文最早形成于商代。但这个故事却诉说了我国汉字深厚的内涵,悠久的历史,而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代人的智慧。汉字不会说话,但它带给我们的是如此丰富的内容,背后的故事让人拍手称快。

“曌”字是武则天为自己发明的字。这个字的意思从字形便可见一斑:“日月当空,普照大地。”这个字表达了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想要统领天下的雄心壮志。她希望自己能为百姓带来光明。一个“曌”字,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了武则天的治国理念与为生民立命的抱负,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它是缄默的,但它又是“健谈”的,它告诉了你一切。

然而,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再也不需要去书写汉字了。现在大多用拼音打字,很多人知道它怎么读,却不知它怎么写,汉字背后的故事也渐渐尘封于湮湮沙海。甲骨文自发现以来,鲜有人研究,最著名的不过是“四堂”而已: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普通人也仅仅是听说过甲骨文,认识它的人却很少。而毛笔字,从前是人人都要学写,现在去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原本活泼的汉字,缄默了,中华文化,也一天天淡漠了它的身影。作为中国人,我们在物质生活如此富足的情况下,应该多关注从前古人留下的精神文明,让祖国的文字不再保持缄默,去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去发愤识遍天下字,让我们的文字再次散发活力。

无声的汉字,有声的倾诉。缄默的汉字,正等待着,等待着,如火山一般爆发的那刻。


7.美妙的汉字(张文烽)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小小的,又美妙的方块字时,我便深深地爱上它,在第一次正式遇见它,是在一堂小学语文课上,是在一本小小的字典里,从翻开的一刻,我便坠入汉字的海洋,我年幼的心灵也随之震撼,不只感慨其量之多,更感叹其美妙的形态,横竖撇捺,棱角分明,古朴典雅。自此,我沉入对汉字无尽的爱意中了。

汉字美妙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汉字很早就有雏形,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了一套成形的体系——甲骨文,更早时还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自先秦始,汉字踏着缓缓的步伐,走过秦汉,行过唐宋,渡过明清,穿过千年,唱着《诗经》里悠扬的歌款款而来了。甲古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历史悠悠,绵延不绝。

汉字美妙在于其美丽的形态,汉字七体,各具特点。甲骨文最先是刻在兽骨、龟骨上的,是最鲜明的象形字,类似于一幅幅画,生动形象,这也奠定了汉字图画性的基础。篆书瘦劲挺拔,均匀齐整,和谐规范,雍容华丽。隶书字形扁,蚕头燕尾,圆润典雅,楷书方正,横平竖直,端庄大方。草书行云流水,矫若蛟龙,流畅自然。汉字的造字方法也绕有趣味。象形字是最形象,最生动的,如“川”字,形象地表现河流下波浪翻滚的样子,仿佛让人看到古老的黄河水从远古的山上滚滚流下。形声字也极富音韵美,嘤嘤成韵,婉转动听,好似首悠扬的歌。汉字间架结构之间,体现美妙,凝结智慧。

汉字的美妙在于其表意的准确、细腻。汉字浩如烟海,数量极多,变化多样,表达一个动作的字有很多,可表意时却有很微妙的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拿”“呈”“捧”,都表示用手递、给的意思。可“拿”是广义的,凡用手的均可用“拿”,故表意就很普通了,而“呈”却表达出一种尊敬之情,“捧”指用双手举着,呈现出一种亲切。

汉字,是一道从远古照拂而来的美妙的光。一横一竖是历史的积淀,一撇一捺是情感的流露,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字的美妙大概就在这一点一撇之间吧。


8. 温情的汉字

                      3班  纪鉴峰

     对于汉字,我最早的记忆是那一张张贴在家中墙壁上的卡片。那时我还是尚待启蒙的幼童,识字卡片是我最亲密的玩伴之一。空闲时父母常常指着墙上的字教我、考我,我若是用稚嫩的嗓正确读出,便能从父母脸上获得令我期待和畅意的微笑。

    能抓稳笔后,我便开始“写字”了。所谓“写字”其实是我在纸上一笔一划胡乱描划或是努力模仿。有时身后会有一只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教我如何正确书写。我最喜欢写的字是“人”,它简单到一撇一捺便能完成,却不像“一”字这样横平竖直,缺少活力。然而我更好奇“人”字为何这般模样,父母告诉我“两腿站立的就是人咯,你瞧撇捺两笔是不是像极了人的两腿,稳健有力?”我恍然大悟,汉字竟这样有趣,其形状和意思还有这样的联系。从此,每晚我都会指着墙上不断更新的字问个不停,而总也有人耐心地一次次解答我的疑惑。

    上小学语文课学的第一件本领就是读拼音。老师将拼音一个个写在黑板上,再反复教我们拼读,不厌其烦。她说,读“a”时要张大嘴巴,要分清前、后鼻韵…然后利用这些拼音拼读,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我们在她的注视下施展拼读的本领,每当有拼读错误,便感应到她特殊的微笑,任她静静等待,任我们在哄笑中自己改正。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字正腔圆的读准每个字、词,还知道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奇迹与故事。

四年级,我求学一家书法班。书法老师要求甚严,但课堂上讲话总是风趣幽默。他常常讲他年轻时与汉字的故事,似乎每个字对他都有非凡的意义,也让我们在练字时体会字面字后的含义。他教楷书时,让我们牢记每一笔画的细节;也在教行书时,让我们“戴着镣铐跳舞”,在规则之下发扬出个性。

后来我逐渐明白:老师们不仅教会我写字,更教会我做人,做和汉字一样有内涵、有性格、有情感的人。

    识得汉字十余年,字里行间展现天上地下、古今中外、万事万物。汉字和它蕴蓄的内涵似乎不断注入我的骨髓,融于我的血液,在学、用、传的过程中传承着祖辈们的历史智慧与人文关怀。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叹,这汉字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默默地滋养,温情地关怀着、成就着华夏儿女的命运。


9.我所热爱的汉字

3班赵梵岑

    一套文字流传了千百年,一种热爱也延续了千百年。

上完课后偶然路过书法课的教室,本想像往常一样匆匆走过,却被教室里传出的稚嫩童音所吸引。我放缓脚步偷偷地从教室的小窗向里面望去,教室的长桌边坐着约莫二十个不过六七岁的小孩,天真无邪地笑容荡漾在他们的脸上,正一个个争抢着回答问题。而台上年轻的老师也含着笑,手中的木棒指向黑板上的形状简单的文字:“那么哪位小朋友能够告诉我,这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

那时已是初中生的我看到黑板上的的甲骨文不由得眉头紧锁,想到自己作为初中生都不会分辨,更何况是刚入学的小学生。然而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台下的孩子思考了几秒后便得出了答案,老师欣慰地点点头,接着说:“汉字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书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承载着华夏文化的悠久历史。而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会认汉字,会写汉字,写好汉字。”

走出少年宫便到了公园旁的小路,一位老爷爷正提着水桶,手握蘸水毛笔在小路上写书法。出于好奇,我也加入了围观的人群。老爷爷头发已经花白,垂下的胡须诉说着他几十年来的沧桑。他移动的脚步微微发颤,枯黄的面容布满了皱纹,可是拿着毛笔的手却刚健有力,一笔一划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正是小楷,一个个玲珑小巧,没有一丝乖戾之气。起笔落笔顺畅如风,不一会儿便又写了好几行。周围的人群中爆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一片掌声中有人问了一句:“老大爷,您是个书法家吧?”

闻言老人只是嘿嘿地笑,轻轻地摇了摇头,却并未停下手上的动作。“不是书法家,那您这字是怎么练的啊,恐怕只有书法家才能写得像您一样好吧。”老人略微停顿了一下,“练字,最重要的是一个练字。当然,想要练好,还要怀着一颗热爱汉字的心。中国的传统文化,难道是说断就能断的?”随即,老人又移动了几步到了一片较为开阔的地方,提笔行云流水般写下了几行草书。“你看,不论是楷体还是草书,都是我们的汉字。”又是掌声如雷。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里是方才的画面。不论是年幼还是年长,热爱的都是中国汉字。恍惚间回忆起很多年前,外公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在田字格中教我写自己的名字,还和蔼地呼唤着我的乳名:“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字。中国字又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好,只有名字写方正了,你才能做一个端正的人。”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文字的形式在变,而人们对汉字的热爱,却从未改变。

a39edc10-f51d-eb11-8da9-e4434bdf6706.jpeg

10.一个我最喜欢的汉字(刘宸骥)

中华文字千千万万,有的能让人鬼迷心窍;有的能使人坚持不懈,而我却与众不同,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是“零”。

许多人对于“零”的理解就只停留在没有这样的较浅的层次上。我喜欢“零”,因为它实在,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步一个脚印,想要攀上知识的高峰,就要先打好基础,只有打好基础,你才有本钱做一个成功的人,不是有句话叫作“基础打不牢,学问攀不高”吗?不明白?没关系,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10个人,上帝给出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叫他们自己选,大家都争先恐后抢走了四、五、六、七、八、九,而拿到一、二、三的人只能自认倒霉,可是,其中有一个人却心甘情愿地取走了零,人们满腹狐疑,对他的行为百思不解,都认为他是一个傻瓜,而他却说:“一切从零开始吗。”于是,他努力工作得到了一,他把一和零放到一起,便得到了十,接着他又得到二、三、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的起源都是从零开始。零才是一切的基础。                    

从零开始的事例还有许多,谁不是从零开始的呢?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也就是从零开始。

我们学生每天都在学习,但是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呢?很多人会回答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不停地学习。那么,我们从哪开始学习的呢?这个就不知道了,出生的时候就能学习吗?如果能,又学了什么呢?是的,我们的确在学习,因为我们出生时都是个“零”,出生时,学会了“哭”。这难道不是一种学习吗?起步低没有关系,要有耐心,一切事,所有人,都是从“零”开始的。

再来谈谈那些名人吧!谁又不是人生的零开始的呢?现代的电影明星成龙,直到二十五岁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跑龙套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十八岁还是一个报童;古代三国时期的刘备以前不还是一个编草鞋的;明代皇产帝朱元璋当年不也是一个卖肉的?……他们不都是从零开始的吗?

我喜欢零!一切从零开始,做人就要脚踏实地。平心静气,不急不躁。“零”能孕育万物,即使现在是零的我们,也有机会到达。


11.优美的汉字(梁缤予)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穿越千年的风尘,汉字一袭华裳,灿如春华,娇若秋月,裙袂飘飘,正款款走来。

她微启双唇,声如那黄莺出谷,春风润物,似磬韵还幽。最动人心的自属那“春”字。据说在遥远的时代,当绿意突然灌满了山林,冬水突然带有了一丝暖意,空中突然吹拂来清香,花朵突然吐露芬芳,人们惊讶又欢喜地奔走相告,并决定将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声音来为这一美好的季节命名——“春”。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珠小珠”,“间关莺语”,“幽咽泉流”,耳畔顿时响起雨点打荷,莺语流啭,泉流冰下,冷涩凝绝,或银瓶乍破,水浆迸进,铁骑突出,刀枪轰鸣般的乐声。

她回眸巧笑,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朱颜胜芙蓉。看“泉”如见清水往外冒,遇“仙”其隐与山林之状便跃然于心。“旦”字如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驱散了黑暗于阴霾,热情呼唤新的一天的到来,同时从“富”“裕”我看到了古代的幸福观,一口田,一个家,衣食无忧就是富裕。书法家们将自己炽热的感情,通过高超的书法技巧,以黑色的笔画线条倾注在纸上,尽显汉字的千姿百态。张旭,怀素的草书灵动流畅,千变万化,被认为是“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清秀遒劲,庄重典雅,被称为“颜筋柳骨”。

她端坐帘中,气质高雅,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如“龙”字,中国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国家,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我们透过这个“龙”字看到的是中国先民的精神崇拜,中国古老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日欲颓,秋风萧瑟,长路漫漫,天涯游子骑着瘦弱不堪的马出现在一派荒凉的秋日原野上,面对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温馨,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顿时溢满心间,让人读之倍感其苦,咏之更感其心。

汉字的优美,令人屏息,被汉字的优美所吸引,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们“为伊消得人憔悴”。


12. 无可替代的汉字 (3黄雅雯)

任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中华汉字似一位精神矍铄的智者,永远挺立在中华文化的顶端,无可替代。

汉字拥有漫长的历史并至今鲜活。自商朝的甲骨文,汉字首次出现,从此中国文化有据可循,再到西周的金文,大篆,而秦朝统一的小篆,则是代表了大一统时代的到来,再至隶书,草书,最后到我们所熟悉的行书,楷书。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太多,无可替代。

汉字的构成独一无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每一个汉字都有他独特的意义,藏着段古老的历史,引人无限向往。如“聪”便是会意字,耳在,眼在,口在,心在,像这样全身投入,即为聪。结构位置讲究,有规可循中彰显了古人的智慧。每个偏旁部首都来路清晰,每个汉字都遵循规则,无可替代。

汉字的文化博大精深。由于汉字的独特形体结构,因此不但记录音义,更保存了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如“囗”,古“围”字,表示边界或界域。《说文解字》中从“囗”的字有27个,都和“界域有关”。据此可看出“囗”字曲折反映出来的防卫以求自安的意识。以及汉字与年号,谥号等,这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值得深入讨论。

汉字之美令人惊叹。汉字是艺术的又一种形式,尤其书法与篆刻,其中书法又分为硬笔与软笔,软笔中不乏流传至今的古人佳作,其中楷书,如欧阳修的《九成宫》,行书,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草书,如怀素的《自叙帖》。而硬笔,亦分钢笔与中性笔,钢笔暗藏笔锋,几笔几划间似暗藏风雨,中性笔规矩整洁,简单大方,让人见了清晰明了。常说“见字如面”,勾转横折间,笔者的脾性也就一览无余,其中无限奥妙,必当是汉字独有。

而吾代青年,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关于汉字的观念正在悄悄改变,人们似乎习惯了做“打字猿”,于是提笔忘字。人们似乎忘了汉字本质,于是随心曲解。却忘了,汉字应是国人的骄傲,应是我们精心继承,创新传承的。

汉字的历史,结构,文化与艺术,无一不彰显着,它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无比闪耀,且无可替代的那颗星。


13.中华文化的汉字

高一3班 李柯馨

历史的车轮匆匆碾过,漫漫长河中,不知遗忘了曾经多少。唯有一样,生生不息,至今任闪烁着其五千年来的光辉——汉字。

自仓颉造字以来,汉字便以其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一撇一捺,,一点一横,方正的中国字,永恒的中华文化。早在几千年前,汉字,边融合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隐藏在华夏儿女生命中的每个角落,历经五千年,千百代,汉字仍保留着它独有的韵味,亦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根发芽。

汉字的形,是中华文化的根,因为有根,才有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汉字是有形的:山、川、湖、海;草、木、花、鸟······这些字的形成,无一不代表着古人对生活环境,对身边事物的描绘与叙述。汉字的形承载着古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他们用象形的字记录下磅礴历史,记录下名人轶事,记录下悲春伤秋······

汉字的音,是中华文化的茎叶,它依托于根,又强壮了根。你若问我世上有那样东西可以无音自响,无韵自唱?那么我一定回答:“汉字!”。又是谁,让《诗经》 《离骚》永传于世,经典咏流传;又是谁,在月下高歌一曲,对饮孤独自酌;又是谁,将那千古长恨唱响,让后世得以铭记那一段凄美的故事。汉字因其音而精彩,这音之美留在人们心中,显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于是当中华诗歌流传,中华歌曲唱响,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会高昂起头,向他人展示出我们的自信。

汉字的美,是盛开的中华文化的花,它体现在它所展现出来的多样的形态上。自从强大的祖国领土遍及整个中原时,汉字便以一种统一的姿态出现在历史中。而正是众多能工巧匠的潜心学习研究,汉字开始被赋予了全新的姿态。蚕头燕尾的隶书,字正方圆的楷书,行云流水的草书,收放自如的行书······这些书法形态的渐渐出现,不得让人感慨一句,中华汉字是美的,中华文化更是美的!

也正是由于汉字,我们的坚持,我们的执着,我们的经历得以被记录,被传颂。也正是这些记录,使得我们的灵感不灭,美丽的汉字不老。所以我说,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火炬,也彰显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14.走丢的汉字(余知远)

我们汉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字。

中国华夏民族几千年不倒,几万年不散。因为我们有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的手写体,都是我们的文化精粹。是我们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源泉。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会口口相传。

从小孩子的咿呀学语到老人的灯火谰语,我们要用这神圣而美妙的文字,他们是炽热的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们能将我们都连在一起,小到一首《生僻字》,大到一首《我和我的祖国》,我们无不以文字传情。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会品味汉字。

我喜欢阅读浅黄纸页上的散文文字,你不用一个个字读,就一整页扫下去,直觉便会为你勾勒出一副如诗如画的幻境。仿佛很美的字的间架结构中就藏着仙境,这,也许是我们与汉字间的默契。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会手写千年。

见字如见其人之与人的气质相符,拼到一起,就是整个中国,古时的翰墨丹青在如今也会在眼前绽开。明明都是白纸黑字,却字字灵秀,他们都在阅读诉说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

可是我亲爱的国人们,汉字它迷路了。仓颉造字时不会想到这字是如此伟大,我们也不会想到自己在渐渐失去它,提笔忘字居然成了常态。人们是英语电脑上那26键格子,机械般的音乐在聊天区刮出一个个黑字,输入法还会友善地更改错误。可谁来更改我们的错误?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呀。我们会感慨于国外孔子学院的力量,国语的强大。可正在刷视频的你,有没有想过,当你与视频中一口流利中文的老外站在一起时,会不会感到羞愧?

放下手机,拿起笔来,为咱中国的汉字书写一条归路吧!你会感到的,写下一笔,一股力量会振奋,那是来自《兰亭序集》的洒脱,《多宝塔碑》的敦厚,《俗尘帖》的脱俗,《洛神赋》的清秀。最后你会发现,汉字,从未走丢,它已经深入人心了。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才会对汉字有此眷恋。

出过国的我深有体会,更别说游子之思更断肠。最后也会凝成乡愁飘进千家万户。是的,这是我们的汉字,他回来了,完好保留在记忆最初,在虚无深处,刻骨。


15.有趣的汉字(陈胤昌)

汉字,是中华民族表情达意的书写符号,自仓颉造字以来,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今天使用的大多是楷书。

汉字最有趣的地方莫过于它的表情达意的方式,有一个词叫“解字”,且看“众”,是所谓三人成众,并不一定是三人,只是在古代,道家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所以古人把“三”视作一个限级,即很多的意思,这也是为什么汉字中有很多“品字结构”的字。现代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化,已经逐渐抽象化,缺少了原来的“画”的成分,如“日”字,最初的“日”字,是一个圆圈中间有一个点,是说“这是一个圆形的东西,而看它会刺眼”,也有说,古文“日”是“日晷”的俯视图,这些都有理,但又有谁能有那么大的把握揣透古人的思想呢?每个汉字都有其本来的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是一篇文章。旦,日上海面为旦。从,一人跟在另一人后面,是为从,等等等等,如果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很有趣的事情。如梦,上林下夕,夕可以看做是晚上,也就是说晚上才会做梦,而生长在夕之上的林,是否可以看做是做梦的内容呢,做梦都能梦到树林,想来,造字的是个樵夫吧。这个林字又让人想到桃花源记的桃林,仿佛是说所谓的桃林之游只不过是一场梦罢,想那周公化蝴蝶,蝴蝶化周公,是不是也是在这一片缥缈的树林中呢……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汉字发展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貌似有许多东西只用“象形”的办法的话会很麻烦,也会有重复的现象,于是,人们开始给汉字分类,这样,偏旁部首出现了,而古人也有强迫症,他们又给同偏旁部首的汉字以相似的音,这样,形音字出现了。形音字的出现让汉字的填充逐渐规范化。

蓬,篷;萧,箫;宵,霄;汉字有种种不同,人亦有,每个字都不一样,是有那么多的事物需要被描述,每个人都不一样,是有那么多的地方领域都需要有人。在多媒体化的今天,消息传播迅速,人们受到同一股洪流洗刷,人们的观念也逐步统一。最好的都是一样的,缺点才是我们的特点。

我们应正视自己,真实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去到自己该去的空,不要成为试卷上一个无奈的错别字。字,不是生来就写好了的,是你自己一笔笔写下的,那就接受他,与其写完之后一把红叉,还不如执好笔,蘸慢墨,好好写下自己的每一笔。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