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纲,也可以说是丰富的大纲,不必去纠结哪些地方没有解释清楚,因为这并不是一本书,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能够让你看到某些关键词后,在脑中立刻就有画面感。
手写版的有需要可以私我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中的作用
三大熟知的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的两个基本特点:连通性和共享
1.2互联网的概述
网络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连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互联网基础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互联网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结构的互联网
1>不同层次的ISP: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
2>互联网交换点IXP: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不需要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
3>IXP常采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交换机,这些网络交换机都用局域网连接起来
4>世界上最大的IXP于1995年建造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历三个阶段:互联网草案–建议标准–互联网标准
1.3互联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端系统
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相当于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这就是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通信方式(C/S,P2P)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方式——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把报文划分为分组进行传送
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报文,发送报文之前、将报文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由必要空值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
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首部包含了目的地址、源地址等重要信息
互联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一般用高速链路相连接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方式——暂时存储,检查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路由器转发分组时将网络简化为一条链路,而路由器成为核心部分的结点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报文交换
电报通信
三种交换方式在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变,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有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接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几种不同类别的计算机网络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按照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共用网、专用网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
带宽
吞吐量
时延(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简称OSI
得到广泛应用的是TCP/IP,而不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
协议与划分层次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分层的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各层所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富哦提供的服务。下面的协议对上面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