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 整数的alvin值_【朝夕的ACM笔记】动态规划-数塔问题

【朝夕的ACM笔记】目录与索引

数塔问题相关

前言

数塔问题,又称数字三角形、数字金字塔问题,源自于1994年的IOI赛题。数塔问题是多维动态规划问题中一类常见且重要的题型,其变种众多,难度遍布从低到高,掌握该类型题目的算法思维,对于攻克许多多维动态规划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一、数塔问题原型

1.1 问题描述

7 
      
有一个r行的数塔,数塔上有若干数字。问从数塔的最高点到底部,在所有的路径中,经过的数字的和最大为多少?
如上图,是一个5行的数塔,其中7—3—8—7—5的路径经过数字和最大,为30。

1.2 解法思路

面对数塔问题,使用贪心算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比如给的样例,如果使用贪心算法,那选择的路径应当是7—8—1—7—5,其经过数字和只有28,并不是最大。而用深搜DFS很容易算出时间复杂度为

(因为每个数字都有向左下和右下两种选择),行数一多必定超时。

所以,数塔问题需要使用动态规划算法。

①我们可以从上往下遍历。

可以发现,要想经过一个数字,只能从左上角或右上角的数字往下到达。

所以显然,经过任一数字A时,路径所经过的数字最大和——是这个数字A左上方的数字B以及右上方的数字C两个数字中,所能达到的数字最大和中较大的那一个,再加上该数字A。

故状态转移方程为:

其中i,j表示行数和列数,dp表示储存的最大和,num表示位置上的数字。

表示左上角,
表示右上角。

以样例来说明:在经过第三行的数字1时,我们先看它左上角的数字3和右上角的数字8其能达到的最大和。3显然只有7—3一条路径,故最大和是10;8显然也只有7—8一条路径,其最大和是15;两者中较大的是15,故经过1所能达到的最大和是15+1=16。

这样一步步向下遍历,最后经过每一个位置所能达到的最大和都求出来了,只要从最底下的一行里寻找最大值并输出即可。

②我们也可以从下往上遍历。

一条路径不管是从上往下走还是从下往上走,其经过的数字和都是一样的,所以这题完全可以变成求——从最底层到最高点所经过的最大数字和。

其写法与顺序遍历是一样的,只是状态转移时,变成从该数字的左下角和右下角来取max了。逆序遍历的写法相比于顺序遍历优点在于:少了最后一步求最后一行max的过程,可以直接输出最高点所储存的值。

1.3 代码实现

#include 
二、数塔问题变种

2.1 矩形数塔

以【洛谷P1508:Likecloud-吃、吃、吃】为例。

2.1.1 问题描述

有一m行,n列(n为奇数)的数字矩阵(数字中存在部分负数)。
以最后一行的正中间下方为出发点,每次移动可以选择向前方、左前方、右前方移动,问从出发点一直到矩阵的另一侧,所经过的最大数字和为多少。

2.1.2 样例

6 

如上,是一个6行7列的数字矩阵,出发点为最后一行数字4的下方'S'。第一次移动可以选择移动到最后一行3、4、12中一个,若选择移动到4,则第二次移动可以选择移动到倒二行的4、0、7。

该矩阵从出发点移动到矩阵的另一侧,所经过的最大数字和为41。

2.1.3 解题思路

与数塔问题的思路基本一致。

不过该题循环时要从倒二行开始循环到第一行。(最后一行只有三个可到达点,故可初始化后直接跳过)

且状态转移多了一个可选项,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三个状态分别对应下方、左下方和右下方。

另外需要注意:矩阵中存在负数,故dp数组初始化时需要初始化为绝对值较大的负数,防止转移过程中由于访问到矩阵边界外而出现问题。(也可以在矩阵的边界特殊处理)

2.1.4 代码实现

#include 

2.2 以时间作为一个维度的数塔

以【HDU 1176 免费馅饼】为例。

2.2.1 问题描述

有一条10米长的小路,以小路起点为x轴的原点,小路终点为x=10,则共有x=0~10共计11个坐标点。(如下图)

f41f940eca1da996c349b79c4b1a1466.png


接下来的n行每行有两个整数x、T,表示一个馅饼将在第T秒掉落在坐标x上。
同一秒在同一点上可能掉落有多个馅饼。
初始时你站在x=5上,每秒可移动1m,最多可接到所在位置1m范围内某一点上的馅饼。
比如你站在x=5上,就可以接到x=4、5、6其中一点上的所有馅饼。
问你最多可接到多少个馅饼。

2.2.2 样例

6 (表示有6个馅饼)
5 1(在第1s,有一个馅饼掉落在x=5上)
4 1(在第1s,有一个馅饼掉落在x=4上)
6 1
7 2(在第2s,有一个馅饼掉落在x=7上)
7 2(同1s可能有多个馅饼掉落在同一点上)
8 3

样例中最多可接到4个馅饼。

其中一种接法是:第1s接住x=5的一个馅饼,第2s移动到x=6,接住x=7上的两个馅饼,第3s移动到x=7,接住x=8的一个馅饼,共计4个馅饼。

2.2.3 解题思路

本质上还是数塔问题,不过此时“行数”这一维度变成了“时间”。

以样例来说明:可以理解为在第一行的4、5、6三列的数字为1,第二行的第7列数字为2,第8列数字为1。然后出发点在第0行的第5列。每次移动可选择往下,左下,右下三种方式。

所以解法基本一致,解题时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即可。

2.2.4 代码实现

#include 

2.3双线程取数(四维DP)

2.3.1 例1:【洛谷P1004:方格取数】

2.3.1.1 问题描述

有一个N×N的方格图,在某些方格内放入正整数,其他方格则放入0。
某人从方格图左上角出发,只能选择向下或向右行走,直到走到右下角,过程中他可以取走方格内的数(取完后变成0)。这样连续走两次,问取出的数的和最大是多少?

2.3.1.2 样例

A
 

如上,这是一个8×8的方格图,第一次走,取走13、14、4,第二次走,取走21、15,最大和为67。

注:方格内的数是按照a b c的格式给的,a代表行数,b代表列数,c代表值。

如2 3 13代表第二行第三列的值是13。

2.3.1.3 解题思路

如果只是单线程,也就是只走一次,那这题就和矩形数塔没什么差别,建立二维数组

用于储存走到(i,j)时的最大和即可。

但这题是双线程,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四维数组

用于储存第一次走到(i,j),第二次走到(k,l)时,所取得的最大和。

根据题意,行走时只能往下或往右走,所以此时就存在四种情况来到达(i,j)和(k,l):

第一次走往下走,第二次走往下走;——(i-1,j)、(k-1,l)

第一次走往下走,第二次走往右走;——(i-1,j)、(k,l-1)

第一次走往右走,第二次走往下走;——(i,j-1)、(k-1,l)

第一次走往右走,第二次走往右走;——(i,j-1)、(k,l-1)

也就是说:当前状态可能来源于四种之前的状态的转移

所以,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但还需要注意!根据题意,在第一次走时取走的数会变成0,则第二次走如果还经过相同的地方,那就只能取到0了,所以这里还需要特判:

if

上面代码的意思是,当两次走到同一个位置时,只能取走一次方格内的值,由于状态转移方程里取了两次,所以这里特判时需要减去一次。

2.3.1.4 代码实现

#include 

2.3.2 例2:【洛谷P1006:传纸条】

2.3.2.1 问题描述

有一m行n列的数字矩阵,寻找两条不重复的路径从左上角到达右下角,求两次取的数的和的最大值。
注:本题相比例1多了一个要求——两次走的路径不可重复,也就是

注2:起点和终点储存的值都是0。

2.3.2.2 解题思路

具体思路与上一例基本相似,只是由于多出的要求使得路径不可重复,所以不能再向上面那题一样去特判,而是在循环过程中就不能让路径重复。

这里的办法就是写for语句时让l从j+1开始循环。

为什么这样可以避免路径重复?

因为在循环过程中,l永远没法等于j,也就是走的时候不可能走到同一个坐标上,那就满足了题意。

2.3.2.3 代码实现

#include 

2.3.3 四维降三维的空间优化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由于开了四维数组,空间复杂度过于大了,一旦给的行列数稍大,就可能超出限定的内存,所以此时需要进一步地优化来降低空间复杂度。

四维降三维的思想如下: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走的过程中只允许向右或向下走,所以每走一步不是行数加一就是列数加一。

故在两条路径的长度一样时(也就是走的步数一样多时)

所以,我们可以开一个三维的数组

其中第一维代表步数,m行n列的矩阵步数从0~n+m-2。

第二维和第三维分别表示两条路径的横坐标,只要知道了步数和横坐标,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纵坐标。

这样,空间复杂度就下降了。

代码实现读者可以自行尝试。

2.3.4 二维的空间优化

注:在看本步优化前,建议先学习背包问题一节。

在解决背包问题时,我们采用了滚动数组的方法使数组从二维降到了一维,这是因为背包问题中,我们只用得到上一“行”的数据。

同样的,本题中,由于只能向右或向下走,状态的转移也只用得到上一行和上一列(也就是上一步)的数据,故也可以使用滚动数组降维至二维。

2.3.4.1 代码实现

#includ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