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mysql 分区表_MySQL 5.7 分区表性能下降的案例分析

告知MySQL5.7.18的使用者分区表使用中存在的陷阱,避免在该版本上继续踩坑。同时通过对源码的讲解,升级MySQL5.7.18时分区表性能下降的根本原因,向MySQL源码爱好者展示分区表实现中锁的运用。

问题描述

MySQL 5.7版本中,性能相关的改进非常多。包括临时表相关的性能改进,连接建立速度的优化和复制分发相关的性能改进等等。基本上不需要做配置修改,只需要升级到5.7版本,就能带来不少性能的提升。

我们在测试环境,把数据库升级到5.7.18版本,验证MySQL 5.7.18版本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观察运行了一段时间,有开发反馈,数据库的性能比之前的5.6.21版本有下降。主要的表现特征是遇到比较多的锁超时情况。开发另外反馈,性能下降相关的表都是分区表。更新走的都是主键。这个反馈引起了我们重视。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数据库的版本为5.7.18, 保留分区表,性能会下降。

数据库版本为5.7.18,把表调整为非分区表,性能正常。

把数据库的版本回退到5.6.21版本,保留分区表,性能也是正常

通过上述测试,我们大致判定,这个性能下降和MySQL 5.7版本升级有关。

问题重现

测试环境的数据库表结构比较多,并且调用关系也比较复杂。为了进一步分析并定位问题,我们抽丝剥茧,构建了如下一个简单的重现过程。

// 创建一个测试分区表t2:

CREATE TABLE `t2` (

`id` INT(11) NOT NULL,

`dt` DATETIME NOT NULL,

`data` VARCHAR(1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dt`),

KEY `idx_dt` (`dt`)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latin1

/*!50100 PARTITION BY RANGE (to_days(dt))

(PARTITION p20170218 VALUES LESS THAN (736744) ENGINE = InnoDB,

PARTITION p20170219 VALUES LESS THAN (736745) ENGINE = InnoDB,

PARTITION pMax VALUES LESS THAN MAXVALUE ENGINE = InnoDB) */

// 插入测试数据

INSERT INTO t2 VALUES (1, NOW(), '1');

INSERT INTO t2 VALUES (2, NOW(), '2');

INSERT INTO t2 VALUES (3, NOW(), '3');

// SESSION 1 对id = 1的 记录 做一个更新操作,事务先不提交。

BEGIN;UPDATE t2 SET DATA = '12' WHERE id = 1;

// SESSION 2 对id = 2 的记录做一个更新。

BEGIN;UPDATE t2 SET DATA = '21' WHERE id = 2;

在SESSION 2,我们发现,这个更新操作一直在等待。ID是主键,按道理,主键id = 1 的记录更新,不至于影响到主键id = 2的记录更新。

查询information_schema下的innodb_locks这张表。这张表是用于记录InnoDB事务尝试申请但还未获取的锁,以及阻塞其他事务的事务所拥有的锁。有两条记录:

071f60abebee77c282f47c8eee0e9735.png

观察此时的innodb_locks表,事务id=40021锁住第3页的第2行记录,导致事务id=40022无法进行下去。

我们把数据库回退到5.6.21版本,则不能重现上述场景。

进一步分析

根据innodb_locks表提供的信息,我们知道问题在于InnoDB锁定了不恰当的行。该表是memory存储引擎。我们在memory 存储引擎的插入接口设置断点,得到如下堆栈信息。确定是红框部分,将锁信息写入到innodb_locks表中。

42daaf1b7859cade7f3e191f73d40c43.png

并在函数fill_innodb_locks_from_cache中得以确认,每次写入行的数据,都是从如下代码中Cache对象中获取的。

bf75d8143ac1b96e3c6ae2a76d033c13.png

我们知道Cache中保存了事务锁的信息,因此需要进一步查找Cache中的数据,是如何添加进去的。通过搜索cache对象在innodb代码中出现的位置,找到函数add_lock_to_cache。在此函数设置断点进行调试后,发现其内容与填写innodb_locks表的数据一致。确定该函数使用的lock对象,就是我们要找的锁对象。

c5e2bf1bf8ed6b75330d74e786ecf7e1.png

针对lock_t 类型的使用位置进行排查。经过筛选和调试,发现函数RecLock::lock_add中,生成的行锁被加入到该锁所在的事务链表中。

07cd954adeee4bf21a08d09615448bad.png

RecLock::lock_add函数可以推出行锁的生成原因。因此,通过对该函数进行断点设置,查看函数堆栈,在如下堆栈内,定位到红框位置的函数:

cc629a42631282c9b859a11292faf0c8.png

针对Partition_helper::handle_ordered_index_scan的如下代码进行跟踪,根据该段代码的分析,m_part_spec.end_part 决定了进行上锁的最大行数,此处即为非正常行锁生成的原因。

730d887d0942d772c617dd435c4a203e.png

最终问题归结到m_part_spec.end_part 的生成原因。通过对end_part 使用地方进行排查,最终在get_partition_set函数中定位到该变量在使用前的初始设置值。从代码中可以看出,每次单条记录的update操作,在进行index scan上锁时,对分区表数目相同的行数进行上锁。这个是根本原因。

cd245f286c3991f94fe2df805d3ec09c.png

验证结论

根据之前的分析,每次单条记录的update操作,会对分区表数目相同的行数进行上锁。我们尝试验证我们的发现。

新增如下两条记录:

INSERT INTO t2 VALUES (4, NOW(), '4');

INSERT INTO t2 VALUES (5, NOW(), '5');

// SESSION 1 对id = 1的 记录 做一个更新操作,事务先不提交。

BEGIN;UPDATE t2 SET DATA = '12' WHERE id = 1;

// SESSION 2 现在对id = 4 的记录做一个更新。

BEGIN;UPDATE t2 SET DATA = '44' WHERE id = 4;

我们发现,对id = 4的更新可以正常进行。不会受到id = 1 的更新影响。这是因为id=4的记录,超过了测试案例的分区个数,不会被锁住。在实际应用中,分区表所定义分区数不会如测试用例中的只有3个,而是数十个乃至数百个。这样进行上锁的结果,将加剧更新情况下的锁冲突,导致事务处于锁等待状态。如下图所示,每个事务都上N个行锁,那么这些上锁记录互相覆盖的可能性就极大的提高,也就导致并发下降,效率降低。

f95860ab710539963c1b6143a67ddadb.png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非常确认,这个应该是MySQL 5.7版本的一个regression.我们提交了一个Bug到开源社区。Oracle确认是一个问题。需进一步分析调查这个Bug.

0b1331709591d260c1c78e86d0c51c18.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