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四个维度_小学古诗词学习中“想象”的四个维度和教学策略

0aee7c72ea780d58692c3174171b195d.png

        内容摘要:将小学古诗词学习中的“想象”解读为“情景、事情、意趣和修辞”四个维度,并以此设计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效益,提高小学生品读古诗词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想象;教学策略

        学古诗词学习一般包括诵读、想象、领悟和赏析这几个方面。诵读是前提,想象是基础。关于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对各学段都有着单独的表述:

        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前两个学段都特别重视“想象”的训练。那么,小学古诗词学习中的“想象”,想什么,怎么想,如何教?

95314677217fa378176351b8401f6228.png

        一、想什么?教师要会解读

        “想象”,就是对事物形状样子的思考。事物的形状样子又是万千气象,从来都不是纯粹静止的,事物间又彼此相互联系。所以,我们能想象到的事物,也一定是多元样态的结合体。古诗词学习时的“想象”,就是借助诗词中的字句来想象所述事物的形状和样子,至少有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情景、事情、意趣和修辞。

        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山行》为例:

        1、对情景的想象:诗句中能“看到”什么?是怎样的情景?

        诗词中的“情景”,既是指目之所及的具体景物,也包括因此在作者主观感受中形成的情境,即所谓“境由心生”,那些被赋予了情绪、体验和思想情怀的典型形象。学生在诵读诗词时,凭借词句的描绘,能真切感触自然形象以及它们反映出来的意趣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山行》里,远山、小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还有没有直接点明的诗人自己,这些都是情景。而“层林尽染的远山、沉郁流连的秋寒、弯弯曲曲的石径、悠然弥散的白云、依稀隐现的人家、驻足枫林的骚客、渐渐西沉的晚霞、红艳迷人的枫叶……”这些情景还呈现出我们能够感觉到的美感、情感体验,不仅是看见,更有了感触,就是情境。

        2、对事情的想象:这首诗讲述了怎样一件事?前后经过、来龙去脉是什么?

        读《山行》,把“远上”“停车”放进前面的情景,作者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事情的经过差不多可以说出来了。

        3、对意趣的想象:诗言志,从诗句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生活姿态和情感思想?

        再读《山行》,“坐”和“二月花”,油然地能想象到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对作者置身于自然美景中的愉悦的感触。这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份生活乐趣。

        4、对修辞的想象:要赏析,这些词句让你想到了哪些巧妙的表达方法?

        读诗词当然还要玩赏语言文字的形式审美。随着学生学习诗词经历的增加,更要关注诗词语言特点尤其是修辞方法的运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一部分(六)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2]并在(七)中举例“‘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就是说,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要善于通过想象和比较,去体会字句功夫为诗词赋予的审美乐趣。

        《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就比“升”“漫”“绕”更具形态和富于变化,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和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巧。

4108619089b35c8ed6b8c708290c5d13.png

        二、怎么想?教给学生方法

        理解了“想象”的四个维度,就能发现并教会学生相对应的四种不同的想象方法:

        1、对“情景”,用拼图法:诵读诗句并联想,将诗行中各字句描绘的意象拼接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将白日画在山峦的肩头,想黄河滚滚东流入海,这样的想象,就好像是在拼图和画画一样。

        2、对“事情”,用串联法:将诗句中说到的时间和地点、事件串联起来,看出事情的经过。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认真诵读,很自然地串联出“跋山涉水、出关远征、迎风斗雪、思乡绵长”这样的军旅生活。

630ac14c16feb2bdd1b1bec993f2ff5a.png

        3、对“意趣”,用体验法:积极联想生活经验,想象作者当时的感触。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看过的战争主题的影视作品、小说故事所描绘场面、人物、事件,“体验”和想象诗句中作者的豪迈和壮烈,走进诗词的独特意境。

        4、对“修辞”,用比较法:在比较中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体会语言美感。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和其他很多诗句相比,“七八个”和“两三点”,这样口语化的极简用词,让意境显得格外闲适、随性。再如同册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和一般的景物描写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相比,“护”和“送”字的拟人写法,让普通的景物具有了灵性和感情,更表现了田园主人清逸悠然的生活风范。

bb32e515eb5e040a9806979080227500.png

        当然,一定不止这四种方法。而且,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它们也可以互为启发、相辅相成。

        三、如何教?设计课堂项目

        不知道如何“教”古诗词中的“想象”,不妨看看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怎么评价“学”,从侧面获得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古诗词是文学作品吧?那么各学段怎么教,是不是有些眉目了?结合课标中的建议,沿着“想象”的四个维度,可以将古诗词学习中“想象”环节分为以下的四个逐渐深入的学习主题,或是设置为四个学习小项目,充分引领学生读懂古诗词。

e5c196805bb0d066cca612f942a4e183.png

        1、寻找一串景物:“同学们,朗读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哪些情景?”,这样讨论,就是寻找和想象诗句描绘的现场,看到了什么,哪些景物,作者做了什么,想了什么……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诵读诗句,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不仅要串联字面意思,还要积极想象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在哪里、什么感受?还应当结合课本插图来充实想象:看看画家是怎样用更多的形象来丰富诗句画面的?而且,再想象如果是视频,那情景是不是会更加有声有色?

        要启发学生尝试想象更丰富的场景、更有趣的神情,所谓“诗中有画”。到了高年级,还应让学生试着用讲述的方式叙述(或书面描写)诗句中的情景。

        2、探寻一分情趣:“同学们,在这些诗句中,你发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态度?他当时什么心情,情绪怎样,他想表达什么?所谓“诗言志”,要让同学们好好地想象和品味……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相比较,作者的境遇、心情和看待景物的视角,真是完全不同的意境和趣味!

        3、推敲一处字词:“古今文人都说这字(词)用得巧妙,你看出来什么?让你想到了什么?”这就是对遣词造句特点的比较和想象,作者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巧妙在哪里……

        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浪淘沙》那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作者展开了奇特的想象,表示要迎着风浪、顶着黄沙逆流而上,一同去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直上”表现了志趣,“同到”体现情谊。“银河”和“牵牛织女”,运用了夸张、用典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诵读这首诗,气势雄浑,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美感。

ad26a2635bb38bea27ec7b35d2139fe7.png

        4、体会一种意趣:“你喜欢这首诗吗?”就是要结合诗词写作的背景、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去想象和体会诗词传达的意趣和意义,以及对于我们今天生活思考的影响……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的自然景象是很丰富的,而情境则更加富有意蕴。“烟渚”一出,意境已来。“日暮”就特别具有经典艺术形象的指代,让人惆怅。“旷”,写出了“天低树”的背景,更寄托了诗人的无比孤寂。“近”,则是悠悠地联想,对自己、对苍生的垂怜。这些,在充分想象自然形象之后,赋予人物遭遇和命运来回,就成了可知可感的艺术形象。

f528925a5348a24beabb60381e9d806a.png

 (本文的配图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以上我们简要探讨了小学古诗词学习中“想象”的四个维度和教学策略。

        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为即便是完全依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对于诗句中所展现的事物和情景的想象,每个学生的想象也还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的体验就更加表现出主体性的差异。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机械式的读背,淡化师生剖析讲解,多一些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对作品进行充分的、多元的感触和赏析。

        这样,古诗词的学习会变得格外富有生趣,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还提高了小学生品读诗词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2] 人间词话 / 王国维著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12.11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