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时功能_海关大钟悠扬的鸣曲报时,承载着老厦门人无数的记忆

生活在海沧大道

海关钟楼附近的人们

从2017年开始每天都能听到

海关大钟悠扬的鸣曲报时

早晨8点是《东方红》

中午12点是《威斯敏斯特钟声》

傍晚6点是《鼓浪屿之波》

71c64111f73164e18e79292dc130a5f3.gif

听着这三支乐曲

我们仿佛回到了

钟声在鹭江畔回荡的一百多年前

对许多老厦门人来说

海关钟楼的乐曲声

承载着他们无数的记忆

让我们打开“厦门宝藏”

感受城市文脉

跟随讲述人万辉

一起去市博物馆看宝藏

听背后的故事

了解海关钟楼的历史

钟楼的钟声

说起厦门海关大楼鸣钟报时的历史,还得回溯到19世纪。

9e6c4ba5903eb50794ccb44fe6e06cfc.gif

1862年,洋人控制的厦门关税务司署成立,关址设于新路头,也就是今时海后路的海关缉私局大楼处,它负责管理厦门的对外通商事务,时称“洋关”、“新关”,而早在清代康熙年间就设立的闽海关厦门口仅管理国内贸易,时称“常关”、“旧关”。

在19世纪,海关鸣钟报时几乎是一项约定俗成的标配。

e8a8d990647bec39019638a91b0513eb.gif

西方国家的海关以天数来计算和收取船舶吨税,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但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存在时差,经常引起争议。为此,海关就规定计算天数的时间一律以钟楼的大钟时间为准,因此海关大都配有钟楼。

781c561d024bcf7640facd0a78cbb3ae.gif

1909年,新关署楼翻建落成,从英国伦敦彭生钟表厂进口了一面大壁钟嵌于海关的楼顶,钟面直径1.08米,并根据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时间进行校正。每到规定时间,悠扬的报时钟声回荡在鹭江上空,成为100年前厦门鹭江一带引人入胜的情景。

84d8c5475b40e75ebd941c9797e5eb44.gif

新中国成立后,关署楼继续作为厦门海关业务办公楼。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栋楼逐渐不能适应厦门海关业务的迅猛发展。

8eb9ff583bbe39cc22df7ec0263abb96.gif

1985年11月20日,在鹭江边见证了厦门海关115年历史的关署楼被拆除,关钟后来被厦门市博物馆收藏。拆除时还从地里挖出一块“厦门新海关”门额石,如今原件保存在厦门海关大楼,而厦门市博物馆则复制了这块门额石,保留在馆内供市民参观。

钟楼的炮声

除了“钟声”,当年的厦门海关也配备了“炮声”。

86547c976abf8f4138d1690b73ffb90d.gif

19世纪后期,根据英式海关的制度,当时的厦门海关还在这里设置了一门“雾炮”,最初的目的是要在雾天海上灯塔、航标失灵的情况下鸣炮警示,指引进港船只正常行驶。

9c5006e20cee2614bca1c52a45911d40.gif

但其实厦门的雾天并不多见,因此“雾炮”管理人员又给这处“航道安全警示”设施增添了一项特殊功能——每逢周六午间,“雾炮”管理人员就在这里,遥望鹭江对岸厦门海关楼顶的大钟,按关钟所报正点鸣炮两响,通知海关及鼓浪屿社区居民准确对时。与此同时,鼓浪屿鹿耳礁的天主堂亦敲钟十二响。“雾炮”也就逐渐被大家叫成了“午炮”。

54e0d57e5235a85205efe34efabe2d90.png

海关鸣钟、鸣炮

起源于计时不够发达的年代

在今天早已失去了它的主要功能

但仍有许多城市的海关

保留着鸣钟报时的传统

钟声悦耳

不仅延续着历史

更传递着一个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来源: 厦门宝藏 i听厦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