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卡封装类型,Linux到底是如何收发网络包的

为了使得多种设备能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和为了解决各种不同设备在网络互联中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也就是OSI网络模型,该模型主要有7层,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物理层。

每一层负责的职能都不同,如下:

应用层,负责给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口;

表示层,负责把数据转换成兼容另一个系统能识别的格式;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转发、分片;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封帧和差错检测,以及MAC寻址;

物理层,负责在物理网络中传输数据帧;

由于OSI模型实在太复杂,提出的也只是概念理论上的分层,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实现方案。事实上,我们比较常见,也比较实用的是四层模型,即TCP/IP网络模型,Linux系统正是按照这套网络模型来实现网络协议栈的。

TCP/IP网络模型共有4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每一层负责的职能如下:

应用层,负责向用户提供一组应用程序,比如HTTP、DNS、FTP等;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比如TCP、UDP等;

网络层,负责网络包的封装、分片、路由、转发,比如IP、ICMP等;

网络接口层,负责网络包在物理网络中的传输,比如网络包的封帧、MAC寻址、差错检测,以及通过网卡传输网络帧等;

TCP/IP网络模型相比OSI网络模型简化了不少,也更加易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76c1032c1c00d1507edf9b56cae9e6d2.png

不过,我们常说的七层和四层负载均衡,是用OSI网络模型来描述的,七层对应的是应用层,四层对应的是传输层。

Linux网络协议栈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比作应用层中的数据,打底衣服比作传输层中的TCP头,外套比作网络层中IP头,帽子和鞋子分别比作网络接口层的帧头和帧尾。

在冬天这个季节,当我们要从家里出去玩的时候,自然要先穿个打底衣服,再套上保暖外套,最后穿上帽子和鞋子才出门,这个过程就好像我们把TCP协议通信的网络包发出去的时候,会把应用层的数据按照网络协议栈层层封装和处理。

你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应用层数据在每一层的封装格式。

f18fc16f2743ea610520a913b221ea23.png

其中:

传输层,给应用数据前面增加了TCP头;

网络层,给TCP数据包前面增加了IP头;

网络接口层,给IP数据包前后分别增加了帧头和帧尾;

这些新增和头部和尾部,都有各自的作用,也都是按照特定的协议格式填充,这每一层都增加了各自的协议头,那自然网络包的大小就增大了,但物理链路并不能传输任意大小的数据包,所以在以太网中,规定了最大传输单元(MTU)是1500字节,也就是规定了单次传输的最大IP包大小。

当网络包超过MTU的大小,就会在网络层分片,以确保分片后的IP包不会超过MTU大小,如果MTU越小,需要的分包就越多,那么网络吞吐能力就越差,相反的,如果MTU越大,需要的分包就越小,那么网络吞吐能力就越好。

知道了TCP/IP网络模型,以及网络包的封装原理后,那么Linux网络协议栈的样子,你想必猜到了大概,它其实就类似于TCP/IP的四层结构:

4e50d1bdd437618b572f5d5b147f6ed1.png

从上图的的网络协议栈,你可以看到:

应用程序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跟Socket层进行数据交互;

Socket层的下面就是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最下面的一层,则是网卡驱动程序和硬件网卡设备;

Linux接收网络包的流程网卡是计算机里的一个硬件,专门负责接收和发送网络包,当网卡接收到一个网络包后,会通过DMA技术,将网络包放入到RingBuffer,这个是一个环形缓冲区。

那接收到网络包后,应该怎么告诉操作系统这个网络包已经到达了呢?

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触发中断,也就是每当网卡收到一个网络包,就触发一个中断告诉操作系统。

但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在高性能网络场景下,网络包的数量会非常多,那么就会触发非常多的中断,要知道当CPU收到了中断,就会停下手里的事情,而去处理这些网络包,处理完毕后,才会回去继续其他事情,那么频繁地触发中断,则会导致CPU一直没玩没了的处理中断,而导致其他任务可能无法继续前进,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效率。

所以为了解决频繁中断带来的性能开销,Linux内核在2.6版本中引入了NAPI机制,它是混合「中断和轮询」的方式来接收网络包,它的核心概念就是不采用中断的方式读取数据,而是首先采用中断唤醒数据接收的服务程序,然后poll的方法来轮询数据。

比如,当有网络包到达时,网卡发起硬件中断,于是会执行网卡硬件中断处理函数,中断处理函数处理完需要「暂时屏蔽中断」,然后唤醒「软中断」来轮询处理数据,直到没有新数据时才恢复中断,这样一次中断处理多个网络包,于是就可以降低网卡中断带来的性能开销。

那软中断是怎么处理网络包的呢?它会从RingBuffer中拷贝数据到内核structsk_buff缓冲区中,从而可以作为一个网络包交给网络协议栈进行逐层处理。

首先,会先进入到网络接口层,在这一层会检查报文的合法性,如果不合法则丢弃,合法则会找出该网络包的上层协议的类型,比如是IPv4,还是IPv6,接着再去掉帧头和帧尾,然后交给网络层。

到了网络层,则取出IP包,判断网络包下一步的走向,比如是交给上层处理还是转发出去。当确认这个网络包要发送给本机后,就会从IP头里看看上一层协议的类型是TCP还是UDP,接着去掉IP头,然后交给传输层。

传输层取出TCP头或UDP头,根据四元组「源IP、源端口、目的IP、目的端口」作为标识,找出对应的Socket,并把数据拷贝到Socket的接收缓冲区。

最后,应用层程序调用Socket接口,从内核的Socket接收缓冲区读取新到来的数据到应用层。

至此,一个网络包的接收过程就已经结束了,你也可以从下图左边部分看到网络包接收的流程,右边部分刚好反过来,它是网络包发送的流程。

63ba46db3583671c4c996f0056a8ed33.png

Linux发送网络包的流程如上图的有半部分,发送网络包的流程正好和接收流程相反。

首先,应用程序会调用Socket发送数据包的接口,由于这个是系统调用,所以会从用户态陷入到内核态中的Socket层,Socket层会将应用层数据拷贝到Socket发送缓冲区中。

接下来,网络协议栈从Socket发送缓冲区中取出数据包,并按照TCP/IP协议栈从上到下逐层处理。

如果使用的是TCP传输协议发送数据,那么会在传输层增加TCP包头,然后交给网络层,网络层会给数据包增加IP包,然后通过查询路由表确认下一跳的IP,并按照MTU大小进行分片。

分片后的网络包,就会被送到网络接口层,在这里会通过ARP协议获得下一跳的MAC地址,然后增加帧头和帧尾,放到发包队列中。

这一些准备好后,会触发软中断告诉网卡驱动程序,这里有新的网络包需要发送,最后驱动程序通过DMA,从发包队列中读取网络包,将其放入到硬件网卡的队列中,随后物理网卡再将它发送出去。

总结电脑与电脑之间通常都是通话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连接到一起,那由于网络设备的异构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了一个七层的OSI网络模型,但是这个模型由于比较复杂,实际应用中并没有采用,而是采用了更为简化的TCP/IP模型,Linux网络协议栈就是按照了该模型来实现的。

TCP/IP模型主要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四层,每一层负责的职责都不同,这也是Linux网络协议栈主要构成部分。

当应用程序通过Socket接口发送数据包,数据包会被网络协议栈从上到下进行逐层处理后,才会被送到网卡队列中,随后由网卡将网络包发送出去。

而在接收网络包时,同样也要先经过网络协议栈从下到上的逐层处理,最后才会被送到应用程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完整版: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27595745/89522468 【课程大纲】 1-1 什么是java 1-2 认识java语言 1-3 java平台的体系结构 1-4 java SE环境安装和配置 2-1 java程序简介 2-2 计算机中的程序 2-3 java程序 2-4 java类库组织结构和文档 2-5 java虚拟机简介 2-6 java的垃圾回收器 2-7 java上机练习 3-1 java语言基础入门 3-2 数据的分类 3-3 标识符、关键字和常量 3-4 运算符 3-5 表达式 3-6 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3-7 循环语句 3-8 跳转语句 3-9 MyEclipse工具介绍 3-10 java基础知识章节练习 4-1 一维数组 4-2 数组应用 4-3 多维数组 4-4 排序算法 4-5 增强for循环 4-6 数组和排序算法章节练习 5-0 抽象和封装 5-1 面向过程的设计思想 5-2 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5-3 抽象 5-4 封装 5-5 属性 5-6 方法的定义 5-7 this关键字 5-8 javaBean 5-9 package 5-10 抽象和封装章节练习 6-0 继承和多态 6-1 继承 6-2 object类 6-3 多态 6-4 访问修饰符 6-5 static修饰符 6-6 final修饰符 6-7 abstract修饰符 6-8 接口 6-9 继承和多态 章节练习 7-1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简介 7-2 对象模型建立 7-3 类之间的关系 7-4 软件的可维护与复用设计原则 7-5 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 章节练习 8-1 内部类与装器 8-2 对象装器 8-3 装箱和拆箱 8-4 练习题 9-1 常用类介绍 9-2 StringBuffer和String Builder类 9-3 Rintime类的使用 9-4 日期类简介 9-5 java程序国际化的实现 9-6 Random类和Math类 9-7 枚举 9-8 练习题 10-1 java异常处理 10-2 认识异常 10-3 使用try和catch捕获异常 10-4 使用throw和throws引发异常 10-5 finally关键字 10-6 getMessage和printStackTrace方法 10-7 异常分类 10-8 自定义异常类 10-9 练习题 11-1 Java集合框架和泛型机制 11-2 Collection接口 11-3 Set接口实现类 11-4 List接口实现类 11-5 Map接口 11-6 Collections类 11-7 泛型概述 11-8 练习题 12-1 多线程 12-2 线程的生命周期 12-3 线程的调度和优先级 12-4 线程的同步 12-5 集合类的同步问题 12-6 用Timer类调度任务 12-7 练习题 13-1 Java IO 13-2 Java IO原理 13-3 流类的结构 13-4 文件流 13-5 缓冲流 13-6 转换流 13-7 数据流 13-8 打印流 13-9 对象流 13-10 随机存取文件流 13-11 zip文件流 13-12 练习题 14-1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14-2 事件处理机制 14-3 AWT常用组件 14-4 swing简介 14-5 可视化开发swing组件 14-6 声音的播放和处理 14-7 2D图形的绘制 14-8 练习题 15-1 反射 15-2 使用Java反射机制 15-3 反射与动态代理 15-4 练习题 16-1 Java标注 16-2 JDK内置的基本标注类型 16-3 自定义标注类型 16-4 对标注进行标注 16-5 利用反射获取标注信息 16-6 练习题 17-1 顶目实战1-单机版五子棋游戏 17-2 总体设计 17-3 代码实现 17-4 程序的运行与发布 17-5 手动生成可执行JAR文件 17-6 练习题 18-1 Java数据库编程 18-2 JDBC类和接口 18-3 JDBC操作SQL 18-4 JDBC基本示例 18-5 JDBC应用示例 18-6 练习题 19-1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