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的肠道菌群和胖子的区别_肥胖,可能是你的肠道菌群在作怪

我们经常说减肥就是要少吃多动,但有一些朋友会发现自己在减肥期间明明吃的很少,运动量也还行,却怎么也瘦不下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热量消耗除了运动和饮食,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基础代谢。

ec9d8237fab867a199ea55f87c73bbc1.png

什么是基础代谢呢?简单来说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就是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热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基础代谢所产生的消耗,会占据整个日常热量消耗的60%左右,而运动则占据30%左右,剩下的则是食物生热效应所产生的消耗,也就是说基础代谢是日常热量消耗的主要途径。

当基础代谢率出现轻微下调,再怎么少吃多动也于事无补。

6b8c873d78819e42208e966d20e9722c.png

有研究发现很多肥胖人群有一个共同点:体内的炎症因子增多。

我们表面上看肥胖就是简单的体型肥胖,脂肪增多,其实远远不止如此,脂肪细胞为了保存脂肪会分泌一些恶劣因子,就是所谓的一些炎症因子。而这些炎症因子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基础代谢率。

40c71a36f40ec987334353c198297eab.png

而这些炎症因子的根源在哪里呢?

可能是你的肠道菌群在作怪。

我们每个人肠道里寄生着10万亿的益生菌,健康的肠道菌群应该是多样性的。胖人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不同,胖人的肠道菌群往往比较单一。
长期高脂肪高碳水的饮食,会促使肠道内的一些肥胖细菌增长,形成“胖子菌相”,那么就会比瘦子超高效率地吸收食物热量,变成胖子。另外,“胖子菌相“可能会令身体产生慢性炎症,导致人体代谢异常,进而肥胖,甚至引起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炎症有关的病症。

那难道“胖子菌相”就不可逆了吗?当然不是。

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我们的饮食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简单理解,我们的饮食是喂养肠道菌群的一种养料,养料的种类越多,肠道菌群也就更丰富,反之饮食结构单一,也会导致肠道菌相单一。

所以要改变“胖子菌相”,就要从膳食结构多样化入手,做到肠道菌群多样化。

过度节食,或者纯素食都是不推荐的,可以少吃,但是饮食结构一定要丰富。肉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高膳食纤维类的粗粮都需要适量摄入,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61a5999d18471da17c8119749379b5ac.png

另外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高活性益生菌来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实现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