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文手册_浅谈Java编码规范

今天我们来聊聊Java编程规范,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本文力求做到对Java编程有总结,有思考,有反思,不说废话,我们现在开始,你准备好了吗?

为什么需要编码规范

为什么需要编码规范,借用《Java编程语言代码规范》一段开场白:

一个软件需要花费80%的生命周期成本去维护。   
几乎没有任何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仅由其原作者来维护。   
编码规范改善软件的可读性,让工程师更快更彻底地理解新的代码。   
如果你将源代码转变为一个产品,那么您需要确保它和你创建的其它产品一样是干净且包装良好的。

概括下来主要2点原因:

  1. 既然代码维护时间比较长,那么保证代码可读性就显得很重要。
  2. 作为一个程序员,咱们得有点追求和信仰,把你的代码当成一个产品,而好的产品最直观的感受是干净且包装良好,没有多余的东西,保证代码简洁、好读、易懂是多么重要。

笔者强调一点:好的代码结构和代码风格一般bug也相对少,当然除了编码规范,也少不了充分自测,这是题外话。

编码原则

开始正文前,咱们还需要明确编码规范的两个原则:

  1. 封装和多态:Java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语言特征是:封装、继承和多态。但笔者认为继承有时候会破坏封装性,请谨慎使用,面向对象封装多态是核心;
  2. 可维护性优先于性能:编码规范围绕中心是代码的可维护性,在需要对代码可维护性和性能做出权衡时,优先考虑代码可维护性,笔者认为,好的代码结构可以保证好的性能,性能在设计时就应该纳入思考;

注:

文本主要参考文献有《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简称《开发手册》)、《Effective Java》、《Java编程语言代码规范》(简称编码规范)。《开发手册》是阿里人多年Java开发实践的结晶,是国内Java开发人员的必备手册之一;《Effective Java》是Josh Bloch操刀的一本经典权威书籍,此书获得过著名的Jolt 大奖(Jolt号称软件界的奥斯卡),作者Josh Bloch领导了很多 Java特性的设计和实现,包括 Jdk1.5语言增强以及荣获殊荣Java Collection Framework,如果James Gosling号称Java之父,那么Josh Bloch绝对可以称为Java之母;《编码规范》是Sum公司在1999年发布的一个官方文档,是一篇重要的参考文献。

命名

业界有一句话也许大部分程序员都认同:“代码就是最好的注释”,而好的命名有利于增强代码的可读性。为了增强代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命名应遵从三个原则:

  1. 共识:共识是指不同人的横向比较,共识按范围分包含组内共识(业务相关的专有名词)、企业内部公司和业界共识;
  2. 统一:统一是指单个人的垂直比较,单个人在不同时间点编写的变量、方法、类的命名要统一,不能出现同一个概念一会儿这样命名,一会儿又那样命名;命名不同意也会加大代码阅读难度;
  3. 得体:得体是指用词合理,做到词能达意,命名能够很好地表达用意(类命名一般是名词短语,方法命名一般是动词短语);

《开发手册》提出了一系列强制和推荐的编程规约,其目的也是达成共识,做到见名知意。如有以下命名规约:

代码中的命名均不能以下划线或美元符号开始,也不能以下划线或美元符号结束。
代码中的命 名严禁使用拼音与英文混合的方式,更不允许直接使用中文的方式。
类名使用 UpperCamelCase 风格,必须遵从驼峰形式,但以下情形例外:DO / BO /DTO / VO / AO
方法名、参数名、成员变量、局部变量都统一使用 lowerCamelCase 风格,必须遵从 驼峰形式
常量命名全部大写,单词间用下划线隔开,力求语义表达完整清楚,不要嫌名字长。
中括号是数组类型的一部分,数组定义如下:String[] args;
POJO 类中布尔类型的变量,都不要加 is,否则部分框架解析会引起序列化错误。
包名统一使用小写,点分隔符之间有且仅有一个自然语义的英语单词。包名统一使用单数形式,但是类名如果有复数含义,类名可以使用复数形式。
杜绝完全不规范的缩写,避免望文不知义。

注:《开发手册》目的是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所以才会加上阿里巴巴关键词限定,业界可用来作为参考,但各个企业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规范,比如上面的第3点,笔者认为为了统一,后面的特殊情况也不应该出现,还是应该Do/Bo/Dto/Vo这样命名,做到统一。此外一些推荐的规则,比如

如果模块、接口、类、方法使用了设计模式,在命名时体现出具体模式。

其实笔者认为应该作为强制规则发布,这样命名可以很好的告知设计模式,读者可以很快在脑海中绘制设计模式对应的代码结构并立刻知道代码功能(常见设计模式在程序员界已形成共识,如果对应设计模式还不了解,说明功底不够还需要修炼)。

统一讲的是个人在编码过程中做到命名前后一致,如果做不到统一,会给他人阅读就带来了难度。《开发手册》这类文献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很大一部分还是个人的自我约束。举两个反例:

  • 同义词命名不统一:比如“指标“”这个词,一会儿用Index,一会儿用indicator;
  • 拼写和英文命名不统一:比如“代理商”这个词,一会儿用Agent,一会儿用DaiLiShang;

变量命名

变量名应该简短且有意义,并能够顾名思义。简单并不意味着越短越好,比如一个字符的变量名是不允许的,很影响代码的可读性。

反例:

int 

对于局部变量,为了保证代码简洁,局部变量命名只要能够在代码中区分,应避免名称过长,影响阅读。

拿Spring MVC中DispatcherServlet类中的代码片段来举例

HandlerMapping 

对于类中的私有域(field)名称,则不应该缩写,域名称需要很好的反映到底是哪个类的实例以免影响阅读。

反例:

@Autowired
private WordStudyStatisticManager statisticManager; // 改成全名 private WordStudyStatisticManager wordStudyStatisticManager;

@Override
public CommonResult<WordStudyStatistic> addWordStudyStatistic(WordStudyStatistic wordStudyStatistic) {
   CommonResult<WordStudyStatistic> result = new CommonResult<WordStudyStatistic>();
   try {
        Date current = new Date();
        wordStudyStatistic.setCreated(current);
        wordStudyStatistic.setModified(current);
        result.addDefaultModel(studyStatisticManager.addWordStudyStatistic(wordStudyStatistic));// 通过缩写减少字母个数没必要反而会影响阅读
        result.setSuccess(true);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error("添加单词学习统计失败", e);
        result.setSuccess(false);
   }
   return result;
}

常量命名

常量使用大写字母 + 数字进行命名 。

正例: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反例: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Capacity = 1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方法命名

方法名称应该是一个动词短语(为了共识),不论public方法还是private方法,方法名称需要很好地反映方法功能本身。

正例:

还是DispatcherServlet,私有方法较多,但通过名称可以很清楚地反映方法功能

initStragies(ApplicationContext); // Stragies说明该方法作用是初始化一系列策略
initMultipartResolver(ApplicationContext);
initLocaleResolver(ApplicationContext);
initThemeResolver(ApplicationContext);
initHandlerMappings(ApplicationContext);
initHandlerAdapters(ApplicatonContext);
initHandlerExceptionResolers(ApplicationContext);  
initRequestToViewNameTranslator(ApplicatonContext);  // 只要名称能合理的反映功能,不要担心方法过长
...
getDefaultStrategy(ApplicationContext, Class<T>);
getDefaultStrategies(ApplicationContext, Class<T>);
...

这样的方法命名让读者就很舒服。

反例:方法职责不清晰造成方法名过长

// 接口定义
public Map<String, Obeject> getUserInfoLoginInfoPasswordMap(Context context) {
  Map<String, Object> 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
  UserInfo user = xxx;
  map.put("user", user);
  
  ...
  LoginInfo login = xxx;
  map.put("login", login);
  
  ...
  String password = xxx;
  map.put("password", password);  
}

// 客户端代码
Map<String, Obeject> map = getUserInfoLoginInfoPasswordMap(context);
map.get("user");
map.get("login");
map.get("login");

只要命名合理,不要担心方法名称太长,但方法名称过长常常又意味着该方法干的事太多了,则需要思考是否可以拆分方法,上面这个例子不够典型,但也反映了一个设计原则,保证方法的职责单一,可以拆分成3个方法:

public UserInfo getUserInfo(Context context); 
public LoginInfo getLoginInfo(Context context); 
public String getPassword(Context context);

如果方法实现会产生副作用(side effect),该副作用需要体现在方法名称。

反例:副作用未体现在方法名中

private void checkPermission(User user) throws NoPermissionException{
   List<Integer> orgIds = orgService.getOrgIdsByUserId(user.getId());
   if(CollectionUtils.isEmpty(orgIds) {
      throw new NoPermissionException("无权访问!");
   };
   
   if(orgIds.contains(1)) {
      user.setOrgIds(orgIds);  // 包含副作用setOrgIds
      return;
   }
   throw new NoPermissionException("无权访问!");
}

为了体现方法名称可改成 fillOrgIdsAndCheckPermission。

反例:超长的方法名

public List<Integer> getByYearQuargerAndXXXXXXXXIdAndXXXXXConditionAndCityLevelList(YearQuarter yearQuarter, Integer XXXXXXXXId, XXXXXCondition condition, List<Integer> cityLevelList);

方法名反映了入参却忽略了返回值。如果不存在方法重载,那么方法名无需通过入参进行区分但必须反映返回值,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方法名称区分一个类的所有方法,因此,这个反例方法名可改成getXXXList(此外若入参超过4个,最好定义一个类对入参进行包装)。

类命名

类名应该是名词,尽量保证类名简单且具有描述性,避免缩略语,如果使用到设计模式需要在类名中体现,目的是形成共识,帮助读者理解代码。

正例:List的实现类命名

ArrayList  // 数组形式的List实现类
LinkedList  // 链表形式的List实现类
Stack  // 栈实现类,见名知意,说明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
CopyOnWriteArrayList  // 说明是采用COW写时复制防并发策略的ArrayList
FixedSizeList  // 固定了大小的的List
SynchronizedList  //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控制的List,线程安全

注:以上例子来自jdk、apache开源代码。

正例:使用了设计模式的类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BeanFactory // 简单工厂模式 
org.eclipse.jetty.websocket.common.UpgradeRequestAdapter // 使用了适配器模式 
org.apache.catalina.core.ThreadLocalLeakPreventionListener // 观察者模式 
org.apache.naming.factory.webservices.ServiceProxy // 代理模式

注:以上类来自Spring、jetty、tomcat。

注释

注释有利于帮助理解代码,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代码的简洁性,不利于理解代码。注释在使用上笔者认为需要坚持三个原则:

  1. 保持代码干净,消除不必要的注释:好的代码本身就是最好的注释,只在必要时通过注释协助理解代码,目的是保持代码的简洁性,增强代码的可读性;
  2. 区分注释和JavaDoc:类、域、方法使用JavaDoc,方法内部使用注释;
  3. 注释及时更新:注释也是代码的一部分,如果代码发生变更,注释也要跟着改;

注释正例可通过《开发手册》作为参考,笔者更愿意通过一些反例告知读者哪些是错误的注释!

反例:加入过多的注释影响代码阅读

在系统开发中,笔者发现,代码有大片大片的注释,格式软七八糟,笔者想强调一点:请把代码当成产品来看待,注意提交的代码一定要干净!可能有同学会反驳,注释掉的是代码,将来可能还需要还原,如果确实是这种情况,那么完全可以通过版本控制工具(git or svn)还原。

 public String recommendGift(double budget) {
        // get gifts from helper
        String[] gifts = giftHelper.getGifts();
        String gift = null;

        for (int i = 0; i < gifts.length; i++) {
            gift = gifts[i];

            // find out if gift already given
            boolean isAlreadyGiven = false;
            for (String given : giftsGiven) {
                if (gift.equals(given)) {
                    isAlreadyGiven = true;
                    break;
                }
            }

            // calculate rating and budget
            int x = rating * 200;
            boolean ok = budget < x;

            // if both conditions satisfy, give it.
            if (!isAlreadyGiven) {
                giftsGiven.add(gift);
                // increment maintenance cost of the girlfriend
                maintenanceCost += budget;
                return gift;
            }
        }

        return gift;
    }

如果代码需要通过注释才能理解,这时可能就需要反思,是否是代码本身编写的问题,比如方法过长,试着重构(比如抽取方法、方法重命名等)。

修改后

    public String recommendGift(double budget) {
        String recommendedGift = null;
        for (String gift : giftHelper.getGifts()) {
            recommendedGift = gift;
            if (isGiftNotAlreadyGiven(recommendedGift) && isUnderBudget(budget)) {
                updateMaintenanceCostAndGiftsGiven(budget, recommendedGift);
                return recommendedGift;
            }
        }
        return recommendedGift;
    }

    private void updateMaintenanceCostAndGiftsGiven(double budget, String gift) {
        giftsGiven.add(gift);
        maintenanceCost += budget;
    }

    private boolean isUnderBudget(double budget) {
        int x = rating * 200;
        boolean ok = budget < x;
        return ok;
    }

    private boolean isGiftNotAlreadyGiven(String gift) {
        boolean isAlreadyGiven = true;
        for (String given : giftsGiven) {
            if (gift.equals(given)) {
                isAlreadyGiven = false;
                break;
            }
        }
        return isAlreadyGiven;
    }

反例:JavaDoc和注释不分

// User:xxxxx
public class User {
	// 名字
  private String name = "George";
	
  // 获取全名
  public String getFullName() {
     /** 家庭名字 **/
     String familyName = "Bush";
     ...
  }
}

如果是JavaDoc,可参考《开发手册》注释章节部分强制规约:

类、类属性、类方法的注释必须使用 Javadoc 规范,使用/**内容*/格式,不得使用// xxx 方式;
所有的抽象方法(包括接口中的方法)必须要用 Javadoc 注释、除了返回值、参数;
所有的类都必须添加创建者和创建日期;

如果是注释,需要区分注释和解释:注释用于帮助理解业务流程,解释是说明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做;注释用在方法内部单行注释,在被注释语句上方另起一行,解释紧跟代码之后,举个例子:

private User getLeader(Query query) {
   // 参数校验
  checkParam(query);
  
   // 查询
   List<User> users = xxManager.getUser(query);
   if(CollectionUtils.isEmpty(users)) {
      return null;
   }
   return users.get(0); // 第一个就是Leader 
}

解释用在比较特殊的业务上,替代方案是在领域内部单独提供一个方法,这样就不用解释了。

反例:代码发生变更,但注释没变

/**
 * 返回小于10的正整数
 */
public List<Integer> gePositiveIntegerGraterOrEqualsTen() {
   return Arrays.asList(1,2,3,4,5,6,7,8,9,10);
}

方法第一版是返回小于10的正整数,后由于需求变更改成小于等于10的正整数,可是注释还是小于10,注释和方法实现不同步这让人感到很困惑。

代码自解释

注释是为了帮助理解代码,如果代码是自解释的(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可读性),那么就无需添加注释了,这是最高境界,一般有三种做法:

  1. 合适的命名:包含变量、方法命名(前文已提);
  2. 代码合理分段;
  3. 代码是同一层面的抽象:一个方法的内部代码除了合理分段外,每一段都是同一业务层面的抽象,有助于读者理解代码;

正例:将代码按照单一执行任务合理分段有利于增强可读性。

if(result.getStatus() != Status.OK)
{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
} 

Context ctx = result.getContext(); 
ctx.beginTransaction();
...

以上是代码示例,SpringMVC包的DispatcherServlet中doDispatch方法可以很好地说明一个复杂处理逻辑分段的重要性:

protected void doDispatch(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Exception {
		HttpServletRequest processedRequest = request;
		HandlerExecutionChain mappedHandler = null;
		boolean multipartRequestParsed = false;

		WebAsyncManager asyncManager = WebAsyncUtils.getAsyncManager(request);

		try {
			ModelAndView mv = null;
			Exception dispatchException = null;

			try {
				processedRequest = checkMultipart(request);
				multipartRequestParsed = processedRequest != request;

				// Determine handler for the current request.
				mappedHandler = getHandler(processedRequest, false);
				if (mappedHandler == null || mappedHandler.getHandler() == null) {
					noHandlerFound(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return;
				}

				// Determine handler adapter for the current request.
				HandlerAdapter ha = getHandlerAdapter(mappedHandler.getHandler());

				// Process last-modified header, if supported by the handler.
				String method = request.getMethod();
				boolean isGet = "GET".equals(method);
				if (isGet || "HEAD".equals(method)) {
					long lastModified = ha.getLastModified(request, mappedHandler.getHandler());
					if (logger.isDebugEnabled()) {
						logger.debug("Last-Modified value for [" + getRequestUri(request) + "] is: " + lastModified);
					}
					if (new ServletWebRequest(request, response).checkNotModified(lastModified) && isGet) {
						return;
					}
				}

				if (!mappedHandler.applyPreHandle(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
					return;
				}

				try {
					// Actually invoke the handler.
					mv = ha.handle(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mappedHandler.getHandler());
				}
				finally {
					if (asyncManager.isConcurrentHandlingStarted()) {
						return;
					}
				}

				applyDefaultViewName(request, mv);
				mappedHandler.applyPostHandle(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mv);
			}
			catch (Exception ex) {
				dispatchException = ex;
			}
			processDispatchResult(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mappedHandler, mv, dispatchException);
		}
		catch (Exception ex) {
			triggerAfterCompletion(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mappedHandler, ex);
		}
		catch (Error err) {
			triggerAfterCompletionWithError(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mappedHandler, err);
		}
		finally {
			if (asyncManager.isConcurrentHandlingStarted()) {
				// Instead of postHandle and afterCompletion
				mappedHandler.applyAfterConcurrentHandlingStarted(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return;
			}
			// Clean up any resources used by a multipart request.
			if (multipartRequestParsed) {
				cleanupMultipart(processedRequest);
			}
		}
	}

正例:代码是同一层面的抽象

以SpringMVC包的DispatcherServlet中initStrategies方法举例

       /**
	 * Initialize the strategy objects that this servlet uses.
	 * <p>May be overridden in subclasses in order to initialize further strategy objects.
	 */
	protected void initStrategies(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initMultipartResolver(context);
		initLocaleResolver(context);
		initThemeResolver(context);
		initHandlerMappings(context);
		initHandlerAdapters(context);
		initHandlerExceptionResolvers(context);
		initRequestToViewNameTranslator(context);
		initViewResolvers(context);
		initFlashMapManager(context);
	}

initStrategies方法是DispatcherServlet这个类初始化策略的主流程,内部调用的是同一抽象层面的方法,且各个方法做到见名知意,这种清晰的代码结构我想就无需再注释了吧。

无用注释

在日常代码中有一些滑稽的没有意义的注释。

反例:没有必要的注释

/**
 * 最大大小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SIZE = 10;

if(a == 5) {  // 如果a等于5
   counter = 0;  // 把counter设置成0
}

请不要侮辱阅读者的智商,这种注释请问到底有什么用!

反例:没有礼貌的注释

还记得前两年某视频网站在js代码注释中注释了“屌丝VIP”字样在网上被喷的事件,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应避免没有礼貌的侮辱性的注释。

// 屌丝VIP
if( user.getVipType() = xxx)
...
  
// 要注意一些愚蠢的用户会输入一个负数
...
  
// 修正由菜鸟工程师写的愚蠢得可怜的代码而导致的副作用
...  

这样的注释对于代码的写注释的人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同时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将来这些注释会被谁来阅读,你的老板、一个客户或者是刚才被你数落的愚蠢得可怜的工程师。

反例:过期的代码注释

public class Progra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his block of code is no longer needed
      * because we found out that Y2K was a hoax
      * and our systems did not roll over to 1/1/1900 
      */
      //DateTime today = DateTime.Today;
      //if (today == new DateTime(1900, 1, 1))
      //{
      // today = today.AddYears(100);
      // String message = "The date has been fixed for Y2K.";
      // System.out.println(message);
      //}
   }
}

“万一我们下次还要用到它呢“,每听到这样的解释我真心无语。无效代码注释本章节开头已说明,请删除无效的代码注释!需还原请通过版本控制工具还原!

反例:故事性(代码不相关)注释

// 张三叫我这么做,如果有不懂的,你可以去问他。

如果是一个局外人或一个新人,这种注释没有任何用,除了他俩知道外(业务过了一段时间他俩也忘了为什么这么做),对其他人提供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你不得不在你的代码注释中提及需求,那也不应该提及人名。在上面的示例中,好像程序想要告诉其它程序员,这根本没有必要在注释中提到一些和代码不相干的事。可能有人会狡辩,我还是必须这样写注释,原因有二:

  1. 有时候,那些所谓的“高手”逼着我这么干,所以,我要把他的名字放在这里让所有人看看他有多SB。
  2. 有时候,我对需求并不了解,我们应该放一个联系人在在这里,以便你可以去询问之。

对于第一点,正确的做法沟通解决问题,说明清楚为什么不能这么去做;如果非得这么干,那么好请发邮件告知或在文档中备注。不要在代码中写这样的注释;对于第二点,应该将联系人写在需求文档中。

反例:没有意义的注释

// Sorry,这段代码写得不好,请多见谅

很明显,程序员已经意识到代码的问题,这样的注释除了为自己的懒惰开脱外,不知道还有什么用!

// 勿动这块代码!!! 如果需要改动,请不要影响到张三和李四的代码

这种也是很无语的注释,当需要这样注释时,代码到底有多不可维护呀!

还有一些搞笑的注释,这种也不要不要有,请保持代码简洁!


//                            _ooOoo_                             //
//                           o8888888o                            //    
//                           88" . "88                            //    
//                           (| -_- |)                            //    
//                           O  =  /O                            //
//                        ____/`---'____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_|  ''---/''  |   |                     //        
//                      .-__  `-`  ___/-. /                     //        
//                  ___`. .'  /--.--  `. . ___                   //    
//                ."" '<  `.____<|>_/___.'  >'"".                //
//              | | :  `- `.;` _ /`;.`/ - ` : | |               //    
//                 `-.   _ __ /__ _/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佛祖保佑       永无BUG        永不修改                    //
/

此外还有多年的TODO注释也是需要消灭的。

注释章节就写到这,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量

常量是用final修饰符修饰的不可变数值基础类型(或数值类型),本节可讨论话题不多,笔者想强调4点:

  1. 在工程中不要使用一个常量类维护所有常量。
  2. 常量类请加修饰符final以表示他是不可继承的。
  3. 合理地放置常量类,即区分是类内部常量,还是包内常量,还是是整个工程常量。
  4. 几个具有相关性的常量(比如type,state)请使用枚举。

下面针对第一点,第三点说明:

反例:在工程中使用一个常量类维护所有常量

笔者曾见过很多老工程使用一个SystemConsts包含系统内定义的所有常量,在不断迭代后,多数类似SystemConsts这种类定义的常量常常是100+(注释至少都是300行+),面对几百行的常量,维护会特别麻烦:即使是老手,有时你还是不清楚到底有没有定义过该常量,如果定义过,那么很可能你需要花点时间去找是哪个常量,如果关键字搜索不对,那么很可能这个时间成本还不低;如果不凑巧关键字没找到,那么你得重新定义一个,但很可能出现常量重复定义,当需求发生变更时,diamante改动特别容易出现遗漏,引发bug。

正确的做法是:

  • 按功能分类,比如:缓存相关常量放在CacheConsts下,系统配置类常量放在ConfigConsts下;
  • 按业务划分,如果是在指定范围取值的常量,需要替换成枚举;

反例:不合适地放置常量类

易懂变量也要统一定义成应用内共享常量,两位程序员在两个类中分别定义了表示 “是”的变量:

// 类 A

预期是 true,但实际返回为 false,导致线上问题。

合理地放置常量类,正确的做法是:

  • 跨应用共享常量,放在准备提供给外部jar包所在module的consts目录;
  • 工程内共享常量,放在工程common module下consts目录;
  • 子模块内部共享,在相应子模块consts目录;
  • 类内共享,放在类内部,注意加private进行限定;

常量章节就写到这。

异常处理

在介绍异常处理规范之前,实在有必要了解Java的异常体系,什么时候使用受检异常,什么时候使用非受检异常。

  • Java异常体系:
    在 Java 中,所有的异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Throwable(可抛出)。Throwable 指定代码中可用异常传播机制通过 Java 应用程序传输的任何问题的共性。Throwable 有两个重要的子类:Exception(异常)和 Error(错误),二者都是 Java 异常处理的重要子类,各自都包含大量子类。Exception(异常)是应用程序中可能的可预测、可恢复问题。一般大多数异常表示中度到轻度的问题。异常一般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通常出现在代码的特定方法和操作中。在 EchoInput 类中,当试图调用 readLine 方法时,可能出现 IOException 异常。
    Error(错误)表示运行应用程序中较严重问题。大多数错误与代码编写者执行的操作无直接关系,而表示代码运行时 JVM(Java 虚拟机)出现的问题。例如,当 JVM 不再有继续执行操作所需的内存资源时,将出现 OutOfMemoryError。
    Exception 类有一个重要的子类 Runtime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 类及其子类表示“JVM 常用操作”引发的错误。例如,若试图使用空值对象引用、除数为零或数组越界,则分别引发运行时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ArithmeticException)和 ArrayIndexOutOfBoundException。
  • 受检异常:
    可检测异常经编译器验证,对于声明抛出异常的任何方法,编译器将强制执行处理(解决这个异常)或声明规则,例如:sqlExecption 这个异常就是一个检测异常。你连接 JDBC 时,不捕捉这个异常,编译器就通不过,不允许编译。受检异常可预知可能出问题,必须处理。
  • 非检测异常:
    非检测异常不遵循处理或声明规则。在产生此类异常时,不一定非要采取任何适当操作,编译器不会检查是否已解决了这样一个异常。例如:一个数组为 3 个长度,=E5__你使用下标为3时,就会产生数组下标越界异常。这个异常 JVM 不会进行检测,要靠程序员来判断。有两个主要类定义非检测异常:RuntimeException 和 Error。
    Error 子类属于非检测异常,因为无法预知它们的产生时间。若 Java 应用程序内存不足,则随时可能出现 OutOfMemoryError;起因一般不是应用程序的特殊调用,而是 JVM 自身的问题。另外,Error 一般表示应用程序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Error子类是非受检异常另一个原因是应用程序根本无法处理。
    RuntimeException 类也属于非检测异常,因为普通 JVM 操作引发的运行时异常随时可能发生,此类异常一般是由特定操作引发。但这些操作在 Java 应用程序中会频繁出现。因此,它们不受编译器检查与处理或声明规则的限制。
  • 封装一个API的时候什么情况下抛出异常
    如果调用方可以从异常中采取措施进行恢复的,就使用checked exception,如果客户什么也做不了,就用unchecked exception。这里的措施指的是,不仅仅是记录异常,还要采取措施来恢复。

Java异常机制是为了在异常情况设计的,在日常开发中不合理使用异常、乱用异常的情况还是很常见,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异常的使用,做到正确使用。

异常处理不能作为正常控制流

反例:将异常处理应用于普通控制流

try{
 int i = 0;
 while(true){
    range[i++].climb(); 
 }
} 
catch(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上面程序通过异常捕获结束循环进而完成数据的遍历,殊不知异常模式比标准模式要慢很多(很可能2倍以上),且正常的逻辑通过这种异常方式让人费解,代码的可读性较差。

以上代码完全可以采用正常的控制逻辑

for(Mountain m : range) {
 m.climb();
}

又比如:状态测试相关的的类应该提前进行状态测试,不应该通过异常机制作为控制流

Iterator<Foo> it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it.hasNext()){
 Foo foo = it.next();
      ...
}

而非:

try{
 Iterator<Foo> it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true){
 Foo foo = it.next();
      ...
   }
} 
catch(NoSuchElementException e){     
}

总之,异常应该只用于异常的情况下,他们永远不应该用于正常的控制流,良好的API也不应该强迫他们的客户端为了正常的控制流而使用异常。对于可以规避的RuntimeException类异常,应该提前做检查。

优先使用标准异常

技术专家和普通程序员的区别在于:技术专家追求并且也能够实现高度的代码重用。对于异常也不例外,jdk提供了一组未受检异常(RuntimeException),他们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API的异常抛出需要,完全没必要自己再写一个异常实现。

常见可重用异常如下:

  • NullPointException空指针,在禁止使用null的情况下使- null
  •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参数非法,非null的参数值不正确
  • IllegalStateException 状态非法,对象状态不合适
  • IndexOfBoundException 下标参数值越界
  •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在禁止并发修改情况下,检测到对象的并发修改
  •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对象不支持该方法调用

重用现有异常有如下好处:

  1. 它能使你的API更易于学习和使用,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异常意味着啥;
  2. 客户端处理异常的代码可读性也能变强;

非受检异常和受检异常

非受检异常:即RuntimeException,应用于未按照API约定错误调用导致的异常,或程序实现自身错误导致的异常,如IndexOutOfBoundExcetion、IllegalArgumentException等;非受检异常本质上希望终止线程。

受检异常:应用于程序正确,但由于操作系统原因、网络原因导致的异常,如IOException、ConnectExption、FileNotFountException等,这类异常是可恢复的,必须在编译时明确告知客户端必须处理该类异常,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更新日志:

2020.01.29 命名、注释

2020.02.09 常量、异常处理

参考文献

【1】码出高效-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终极版(1.3.0)

【2】Effective Java中文版 第2版 / (美)布洛克(Bloch,J.)著;杨春华,俞黎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JavaTM编程语言代码规范;1999.4.20

【4】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 (美)福勒(Fowler,M.)著;熊节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