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子基础知识
1.1 欧姆定律
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导体内的电子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为电子(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即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图1-1为由电池、开关、灯泡组成的电路模型,当开关闭合时,电路形成通路,电池的电动势形成了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子便会定向移动,这就形成了电流。
图1-1 由电池、开关、灯泡组成的电路模型
电压也称电位差(或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电流之所以能够在电路中流动是因为电路中存在电压,即高电位与低电位之间的差值。电位是指该点与指定的零电位的大小差距。电位也称电势,单位是伏特(V),用符号“φ”表示,它的值是相对的,电路中某点电位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电阻是指物质对所通过的电流产生的阻碍作用。
欧姆定律规定了电压(U)、电流(I)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在电路中,流过电阻器的电流与电阻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即I=U/R,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1.1.1 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在电路中电阻阻值不变的情况下,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流经电阻的电流也成比例增加;电压降低,流经电阻的电流也成比例减小。
图1-2为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例如电压从25 V升高到30 V时,电流值也会从2.5 A升高到3 A。
图1-2 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1.1.2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在电路中电阻两端电压值不变的情况下,电阻阻值升高,流经电阻的电流成比例减小;电阻阻值降低,流经电阻的电流则成比例增加。
图1-3为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例如电阻从10 Ω升高到20 Ω时,电流值会从2.5 A降低到1.25 A。
图1-3 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1.2 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1.2.1 电功与电功率
- 电功
能量被定义为做功的能力。它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电能、热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以及声能等。电能是指电荷移动所承载的能量。电能的转换是在电流做功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电流做功所消耗电能的多少可以用电功来度量。电功的计算公式为
W = UIt
式中,U为电压,V;I为电流,A;W为电功,J(焦耳)。
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电功也常用度作为单位,家庭用电能表如图1-4所示,是计量一段时间内家庭的所有电器耗电(电功)的综合。1度=1kW·h=1kV·A·h。
图1-4 家庭用电能表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原子能发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电能也可转换成其他所需能量形式。它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的形式进行远距离传输。
- 电功率
功率是指做功的速率或者是利用能量的速率。电功率是指电流在电位时间内(秒)所做的功,以字母“P”标识,即
P = W/t = UIt/t = UI
式中,U的单位为V;I的单位为A;P的单位为W(瓦特)。例如图1-5为电功率的计算案例。
图1-5 电功率的计算案例
电功率也常用千瓦(kW)、毫瓦(mW)来表示。例如某电极的功率标识为2kW,表示其耗电功率为2kW。也有用马力来表示的(非标准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kW = 103W
1mW = 10-3W
1马力= 0.735kW
根据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表达式还可转化为:由P = W/t = UIt/t = UI,U=I R,因此可得
P = I2 R
由P = W/t = UIt/t = UI,I =U/R,因此可得P= U2 / R
由以上公式可看出:
- 当流过负载电阻的电流一定时,电功率与电阻值成正比;
- 当加在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功率与电阻值成反比。
大多数电力设备都标有电瓦数或额定功率。如电烤箱上标有22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