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 21Dianyuan 社区原创技术文章,作者 westbrook,感谢作者的辛苦付出。
2018年写了一篇三相三电平 Vienna 的文章,反响还不错。这次准备花费一点时间制作一个全数字电源 Demo,基于 Mircochip 全新 dsPIC33C 系列,可能时间周期有点长,但是我尽量坚持做完。随着数字化的到来,很多传统电源由模拟控制平台转向数字平台,而作为一线工程师觉得数字电源比较难进入,借着这次机会,我将会逐步的介绍全数字电源的详细制作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 Buck 变换器的由来
2. 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仿真及分析(基于Saber)
3. Buck 变换器计算(基于 Mathcad)
4. Buck 变换器功率级小信号分析(基于 Saber/Mathcad/Matlab)
5. Buck 变换器环路分析与设计
5.1 环路设计知识要点分享
5.2 各种补偿器的设计以及 Bode 图(基于 Mathcad)
5.3 S 域设计
基于 dsPIC33C 内部模拟器件实现峰值电流控制的 Sync buck,只需配置底层,不需要调用算法(Type 2/3型补偿)。
5.4 S 域到 Z 域的变换以及系数的确定(基于 DCDT/Mathcad/Matlab)
5.5 DSP 补偿器 3P3Z 实现方式
6. 尽量实现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电压控制模式/平均电流控制
6.1 代码说明
7. 其他
支持 UART/I2C/CAN(FD) 等协议,OLED 显示
▶ Demo 板的初步规格如下:
Vin:9-18Vdc;
Vout:3.3-5Vdc;
Iomax:2A;
工作频率:fs=350kHz;
支持逐周期限流,过流保护,输入输出过欠压保护。
我知道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要想把这个写完,确实需要花费一些精力,我的愿望是大家通过这个帖子能对数字电源有个初步的概念,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然了,毕竟本人水平有限,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拍砖留言。谢谢。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链接至原贴。原贴中的附件是我初步的原理图,有什么不对的还请指正,后续优化后再上传。
欢迎有接触这方面技术的工程师朋友,来围观,一起交流探讨。
Buck 的由来
电力电子的发展史我不想多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最初的线性电源低效率、大体积到目前的高频、小体积和高效率。下面将介绍三种最基本的拓扑之一 Buck 变换器是如何演变过来的。
学过电子的应该都知道,如何从一个电压(高)得到自己想要的电压值(低),可能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电阻分压,如下面的方式。
这种方式最方便快捷,现在一般的电压采样基本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如果功率稍微大一点呢?由于 R1 和 R2 是串联的,所以在 R1 上的损耗不可忽视,如果所要的电压值远低于输入电压,那么该电路的效率就会极其低下。对该电路尝试进行变形,将 R1 更换为三极管,也就是现在的 LDO 模型,如下???
通过变型,那么原来在 R1 上的损耗转移到三极管 Q1 上面去了,由于 Q1 承受输入和输出的压差,所以该电路的效率也比较低下。
为了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