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艺术需“传、帮、带”
全国刻字名家作品邀请展暨厦门刻字艺术作品展今日落幕
展览旨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再树刻字之“闽风”
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 冬
图/市书协 提供(除署名外)
今天(3日),正在市文联一楼展出的全国刻字名家作品邀请展暨厦门刻字艺术作品展,即将落下帷幕。悬挂于墙的89件作品,或古朴庄重、或精雕细凿、或粗犷豪放,显示了刻字艺术家在审美取向、构图方式和创作理念等方面的独具匠心。
这场展览,围绕“以刻攻坚”的主题,用刻字独特的艺术形式,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同时也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切磋技艺,推动厦门刻字的再繁荣、再发展,再树刻字之“闽风”。
厦门是中国现代刻字艺术活动的重要基地
时间回到展览开幕当天。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以下简称“福大厦门工艺美院”)绘画系国画专业大三学生徐明灿,和几位同学一早便来到市文联展厅。当看到书法家陈秀卿时,徐明灿有些激动,“陈老师好,我也是厦工艺的学生,自己对刻字艺术挺感兴趣,这次展览,还有我6位同学的作品。”陈秀卿握着徐明灿的手,欣慰地说道,“太好了!你们让我看到了厦门刻字艺术的未来。”
厦门是中国较早介入现代刻字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而陈秀卿正是厦门现代刻字艺术的奠基人。“与刻字结缘,纯属无心插柳。”1982年,陈秀卿在福大厦门工艺美院教书法时,为了让学生爱上书法,她就研究如何把印章的边款发展成新的艺术门类。她找来寿山石,切割成片,刻上她自己书写的诗文,没想到受到许多人的青睐。此后,陈秀卿潜心研究起现代刻字艺术。
有一支全面发展的队伍
被誉为刻字的“厦门现象”
不仅自己酷爱刻字艺术,陈秀卿还培养出了一大批现代刻字艺术家,并于1994年发起成立了厦门市书协刻字研究会。
从那年开始,厦门先后举办了“厦门·日本刻字交流展(1994年)”“全国第二届现代刻字理论研讨会(1998年)”“全国第五届刻字艺术展(2004年)”“第八届国际刻字艺术交流展(2004年)”“第二届国际刻字大展赛(2011年)暨庆祝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成立20周年”“全国首届中青年刻字名家作品提名展(2017年)”等各种形式的刻字活动,厦门逐渐培养了一支创作、理论全面发展的刻字艺术队伍,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刀阔斧、大璞不雕,喜欢色彩的古朴,喜欢少许的艺术语言,被誉为刻字的“厦门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首家刻字艺术馆——鼓浪屿国际刻字艺术馆2006年正式开馆,曾在厦举办的全国刻字艺术展和国际刻字艺术展的参展作品都是该馆的藏品。
通过近30年的发展,厦门现代刻字艺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无论是入展数量还是入展作品质量,目前在福建乃至全国均属一流,成为厦门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刻字艺术传承需要“前浪带后浪”
由于社会上有些人对刻字艺术存在偏见,不少优秀的作者不再继续刻字艺术的创作,造成人才的青黄不接。“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培养年轻一代的作者,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作者基础性的内容。”陈秀卿说,对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更需要我们“前浪带后浪”,需要社会对它的包容,让其能在实践中得到成长,探索发展之路。
此次作为厦门女性刻字艺术家参展的胡美玉,就是陈秀卿带出来的“后浪”之一。在福大厦门工艺美院期间,胡美玉曾学习过一个月的书法课程,后来主攻服装设计,1998年毕业后也从事与设计有关的工作。直到2015年,因为陪伴孩子学习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触动了胡美玉,重新练起了书法。机缘巧合,2017年,胡美玉跟随陈秀卿学习刻字艺术。刻字艺术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结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被各种生活琐事“绑”住的女性,如果不是因为真心热爱刻字艺术,或许很难坚持走下去。胡美玉说,每当自己拿起刀、凿子和木头,敲敲打打,就能抛开所有烦恼。“完成一件作品常常是筋疲力尽,却又心情愉快。”
站在展厅,面对老中青三代之手的刻字艺术作品,陈秀卿的心情颇为复杂,“这项新门类艺术,需要更多新生力量的加入。”陈秀卿说,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厦门的高校能够开设刻字艺术专业,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人才辈出,让刻字艺术永续传承下去。
【延伸阅读】
何为现代刻字艺术?
在中国,文字与刻字同步产生,关系最为密切,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现存的原始划纹和甲骨文等都是很好的佐证。刻字作为传统工艺,在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一直只是书法的附属。在今天,现代刻字给古老的刻字注入了新的生命,在艺术意蕴、书法特色、色彩构成、构思立意、造型特点、刀法肌理、文化品位等方面,已经确立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成为“大书法”中相对独立的一种门类。
现代刻字是以书法作为第一媒体的艺术创作,它要求刻字家不但有书家的功力和情性,还要从篆刻、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体味其表现汉字书法情性和思想内容的章法、刀法、色彩等形式。
现代刻字艺术将传统的阴刻、阳刻、透雕、浮雕等技法融会贯通,在一块材料上能同时雕刻出二维和三维空间的汉字形态,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扩张力,加之其将色彩技法运用到刻字作品塑造上,更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效果。
【来源:厦门日报】
2021年1月3日 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