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的爱情故事大多以久别重逢展开,重逢后,他们忆起往日温存、重拾美丽花火,而在真实的生活里,没有既定的剧本,久别重逢的恋人,诚实地面对自我感受、勇敢地拥抱真实的改变,好像没那么简单。
从爱的燃烧到爱的覆灭,这当中的充满沟壑的细节和流动的情感体验,只有身处其中的人们才能体会。
那么,再一次直面旧爱,再一次揭开戕害,再一次面对满目疮痍后的废墟,再一次对抗某种宿命,失望?
喜悦?
掩饰?
化解?
哪一种才是正确的选择?
今天要讲的故事,是上周七夕特别版中的一个,这是我听过最像电影的故事,这其中太多的巧合、天意、遗憾,就好像,我们不会一直在一起,我们终会告别在那条不会再见的街道。
他们是在摄影课堂上认识的。
那个时候,她正在经历着一场漫长疲惫的感情。
这段感情在别人眼中很甜很暖,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是好像少了点味道。
她那时想,可能所有感情走到最后,大约除了结婚,就是无疾而终,好没意思。
暑假的时候,她报名了摄影课。
第一堂课,他来晚了,匆匆走进教室。
在所有人群的注视中,不紧不慢地跨过人群,走到了教室一隅,一个离她很远的位置坐下了。
不知为何,她的眼神在他身上多停留了几秒。
后来他回忆,那天下着雨,他穿了双拖鞋就来上课了,很局促,特别是看到她回过头来的时候。

那个时候,她的旁边坐着一个很浮夸的男生,下课约她一起去看电影。
她倒是一点也不留情面。
「不好意思,我家教很严。
」
「你都这么大了,你爸妈还管你这么多呀。
」
「我的意思是,我有男朋友管呀。
」
她从不避讳像异性透露她的感情状态,然而面对他的询问时却除外。
上课没多久后,他们意外地被分到一组。
常常组队完成拍摄习作,也会课后一起去采风。
聊得兴致勃勃的时候,他问「你有男朋友了吗?
」
她还是愣了一下,「嗯。
」 索性其他组员的说笑打断了这尴尬的沉默。
本来在她心中开始荡漾的暧昧情愫,好像在那一刻暂时被搁置了。
课程快结束的时候,他也快回到英国继续学业。
她收到他的微信,说想最后拍一拍北京,请她这个土著带他去转一转。
毫无疑问,她的内心是雀跃的,这种雀跃说不出具体的原因,当然她也不想去知道原因是什么。
风和日丽,她们从鼓楼走到南锣,在四合院里吃了小火锅,她们聊了很多,关于爱好、关于各自的学业和经历,她抬起头来,看到阳光透过庭中的树荫漏下来,一闪一闪的,而他正在注视着自己,眼睛里满含笑意,却也情绪万千。
她想着,「眉目传情」也就是如此了吧。

人生总是充满悖论,有时候你越想拒绝的事情,它就越缠绕着你。
她知道,空气中微妙的情绪反复在他们之间传递着。
这顿饭吃了好几个小时,出来后,他们溜达着去地铁,想着以后不知道还是否有机会见面,盘算着怎样告别。
这时,本来秋日晴好的天气忽然狂风大作,紧接着雨滴就哔哩啪啦地砸下来了,他们躲进了旁边的一家咖啡馆。
咖啡馆的设计风格有些复古,此刻里面空荡荡的,黑胶唱片机里放着舒缓的爵士,只有服务员一个人在擦拭桌椅。
她望着窗外的雨滴,觉得这一幕仿佛应该是在电影里发生的,浪漫得有些失真。
雨滴顺着屋檐慢慢落下,她觉得这就像他们之间相处的时间,正在有形地流逝着。
两个人聊了多久,她已经没有印象,只是出来后,夜幕低垂。
踱步到地铁站,他终于开口,想留她再坐会儿。
于是,他们便随意地坐在地铁站的台阶上,眼前是车辆川流不息的桥,和这个城市忽明忽暗的灯火。
两个人在这个巨大的城市图景中,缩成了两个小小的身影,可此刻他们却觉得拥有着全世界。
他忽然开始哼起歌,仿佛每一段恋情都是从两人有说不完的话开始。
当夜色一点一点包围他们,她看看表,已经半夜两点了。

如果说此前他们一直在边缘试探,又在将要越界前完美避开,那这一次,两个人仿佛都无法逃走了。
她甚至想好,自己愿意背起所有的负疚,来拥有这段冒险而浪漫的感情。
在向男朋友坦白一切后,虽然愧疚感常常缠绕着她,让她夜不能寐。
但是想到可以和他真挚而坦诚地交往,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很值得,尽管这段感情的开始已经让她背负很多。
在一起后,他们一度很开心。
他有恐高症,却拉着她去游乐场,坚持要坐跳楼机,说是要证明和她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充满勇气。
她学业很忙,却总是抱着论文,争分夺秒地和他在一起。
是的,在这段感情里,始终有着倒计时存在。
一个月后,他就要回到英国,而他们至少一年后才能再见。
对于未来,他们没有人提起。
她说「今天相见的人,不要等到明天。
」但实际上,她心里对这个「明天」充满疑惑。

在分别前,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她高中对面的一家奶茶店,奶茶店里提供便签条,供客人把自己的心愿写下来,挂在墙上。
纸条上满是「月考要第一」、「数学再涨分」的愿望。
他和她心血来潮,拿起笔,写下了「一年后,再见」的约定。
他们在旁边的小店里简单吃了卤肉饭,两个人的谈话都试图掩盖着内心面对别离的伤感,约定着以后美好的生活。
饭后,他们再次走到地铁,真挚满怀,挥手道别。
他们没有想过的是,这是作为恋人关系,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浪漫终有从云端跌入现实的那一天。
分开后,距离和时差都让他们疲惫不堪,大多时候两人一天只能说上十句话。
然而在这短暂的交谈中,却也夹杂着琐碎、不安、争吵、怨念,到最后激情不再。
她觉得自己在他心里没有优先级,每次她想找他说话的时候,他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和朋友聚餐。
他觉得她不够理解自己,自己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应付生活已是艰难,无暇顾及她的琐事。
两个人能说的话越来越少,电话里的空白却越来越长。
在上一段感情中备受体贴的她,几乎受不了如此被忽视。
分手的那天来得很突然,但那是痛苦却解脱的瞬间。
似乎再不分开,连以前所有美好的回忆都要消耗掉了,留下的只有彼此的自私、冷漠甚至狭隘。
那个晚上,他们都想起了奶茶店的约定,这像是能给予彼此最后的安慰。
他们互道感谢和珍重,依然表达着想念和不舍。

分手分得体面,似乎便对得起爱情曾经的美好。
只是过后一个人的难熬悲凉,也时常让他们各自觉得狼狈。
失恋的周期总是奇妙,时间像有一个真空格,总能让你在以为一切恢复如常的时候,忽然再让你掉进悲伤的状态里,告诉你一切还没过去。
她曾在500人的政治课堂上忽然哭起来,他也曾在黄昏醒来后陷入长久而痛苦的想念。
生活逐渐回归平淡,他们很少再联系了,只是偶尔在朋友圈里给对方点个赞。
大约在6月中旬,她看到他发了一条回国的朋友圈,忽然感觉心跳加快。
那一刻,她感觉这段感情的倒计时仿佛并没有随着分手而结束,她的内心还是隐隐有一股力量在期待着重逢。
那天晚上,她独自又去了一趟他们曾经彻夜畅谈的地铁站,站在桥上,车水马龙间过去的回忆一点点再现,她没有忍住,发了一条微信给他。
再次见面,两人都很局促,彼此的眼神回避着。
随意寒暄了几句,他问她有没有在接触的男生。
她有些愕然,摇了摇头。
他倒是笑得坦然,让她抓紧时间多谈几个,结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你看想想,其实我们也不合适,其实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算你的男朋友,曾经的那些,梦幻得不真实…」
她已经听不下去了,泪水渐渐地蒙住了眼睛。
她总是在怀念的过往、努力想挽回的记忆,都在一句「不真实」中烟消云散了。
那些他曾让她心动的眼神与微笑,好像都不会再出现了。
眼前的这个人,仿佛这世界上千万普通男人一样,不够完美,甚至自私又固执。
回忆总是美好的,可惜真实不是。
恋人们期待久别重逢后的美好结局,是因为忽视了个体和感情的流动性。
当再见时所产生的化学效应在爆炸后满目疮痍,人们才发现,与其「好久不见」 还「不如不见」。
还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经历过这些,她才明白感情久处不厌的珍贵,漫漫人生路上,某一刻的心动,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有趣的是,在他们一年之约即将到来的时候,北京的「拆墙打洞」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奶茶店和卤肉饭小馆都宣布拆迁,他们约定着再去一次。
她先到奶茶店,店里的墙上早就换了便签纸。
老板将以前的便签纸都装在盒子里,收了起来。
她一张一张翻了很久,按照日期,终于找到了他们在一年前写下的心愿。
然而她发现,另外有一张相同日期的便签上写着「明天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留她一个人在这里我是真的很愧疚,希望她每天都开心。
」
是不是他写的,她没有再问过,只是独自收好了这两张卡片。
和他吃过卤肉饭后,他们再次走到地铁站道别,深秋的风很大,他顺手替她围好了围巾,然后道别。
他们再也没有见过。
这是我们的第 13 个故事
2019.8.12
——
END
再次面对旧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欢迎给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更多文章
人间 | 纷纷情事
社畜周年总结
渣男回忆录
愿你腰围三尺 啤酒下肚 仍是少年
二十年间,追星嬗变史
25年母胎单身,我怎么做到的
高考的故事,后来的我们
在北京,我离死亡很近
口述 |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演员?
口述| 向父母出柜之后
毕业一年,宜远游
90后选择向|25岁 她们踏入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