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基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中易错难点轻绳连接体加速度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问题的来源加以科学严密的分析,以学生和教师最易理解的层次对其进行深度解读。
一根轻绳悬挂在定滑轮上,两端各系上质量为m和M的两个物体,不计滑轮质量和一切摩擦,如图所示

左边m 右边M(m不等于M)
我们现在来分析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借此为这类题的解答提供思维基础。由于m不等于M轻绳两端拉力不等,两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获得加速度,在这里我们深入分析轻绳的受力特点:平时我们经常都会说绳子上受力处处相等,而大家不清楚的是绳子受力处处相等这个字眼,不是说绳子两端受力相等。这里的处处相等,是指绳子内部各个质点之间的内部应力相等,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自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你也可以想象成绳子是由无穷多个小人手拉手,那么处处相等指的是这些小人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但是,两端最外面的小人再也不是手拉手了,而是,手和m,M之间了,那么这两个作用点之间的受力分析和绳子内部是不一样的。它受两个小物块的影响。你可以把两个端点的力想像成牛奶,或者某种流质,绳子让它一滴不剩地在两个质量块之间作用,这才是要求绳子没有质量的原因,这种情况下讨论它的加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绳子只是假设轻质,并不是真的没有质量。轻绳上受力处处相等。但轻绳两端的受力是可以不等的。(既可以是两端互不相等,也可以是和绳子的内力不等)因为绳的两端是对外的,是与外界接触的。
绳子连接的物体只是速度相同(绳子无弹性的情况下成立) 加速度不一定相同, 但如果上一时刻和下一时刻的速度相同 或者说绳子保持紧绷且不伸长 ,则可以判断连接的物体加速度也相同,我们用微元法分析轻绳两端物体m和M的加速度关系,在极短时间△t内,轻绳两端固定的小物块发生的位移△s相同,所以由a定义式△v/△t=△s/△t2,若两物体固定在轻绳两端,绳子两端的物体可以看作一个结合体,则两个小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由于绳长一定,滑轮左端轻绳向上缩短,右端必定向下同步伸长,相反左端向下伸长,右端必定向上同步缩短,两个小物块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高中阶段我们一般不考虑绳子的质量即轻绳,在这样的背景下若绳子两端固定物体或绳子保持紧绷且不伸长,则两端物体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若不固定为自由端,则不一定相等。

我们再把这种思维推广到具体实际问题当中,以求能精准快速解题。

此题答案CD,但在做题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理解D选项为什么是可能,此题绳子两端并不是固定,人与绳子左端是自由的,故人和物块的加速度不一定相等。再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问题迎刃而解。
深深贯彻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是每一个教师的使命,挖掘事实背后的理论,对核心概念的解读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才能教的好,学的牢。才能真正做到核心素养在物理课堂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