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并口使用方法,计算机并口定义.pdf

计算机并口定义

通过 JTAG 下载文件到 ARM 的原理(四):并口一

1 并口

1.1 历史

最初的并口设计是单向传输数据的,也就是说数据在某一时刻只能实现输入或者输出。后来 IBM 又开

发出了一种被称为 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 的双向并口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时输入和输出,这样就

将原来的半互动并口变成了真正的双方互动并口; Intel 、 Xircom 及 Zenith 于 1991 年共同推出了

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 ,增强型并口) ,允许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针对要求

较高数据传输速度的非打印机设备,例如存储设备等;紧接着 EPP 的推出,1992 年微软和惠普联合推出了

被称为 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 ,扩展并行口) 的新并口标准,和 EPP 不同,ECP 是专门针对打印机

而制订的标准;发布于 1994 年的 IEEE 1284 涵盖了 EPP 和 ECP 两个标准,但需要操作系统和硬件都支持

该标准,这对现在的硬件而言已不是什么问题了。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并口都支持EPP 和 ECP 这两个标准,

而且我们可以在 BIOS 当中自己设置并口的工作模式。

1.2 管脚和寄存器介绍

标准的 PC 并口有 25 针和 37 针两种,分别称为 D-subh 和 Centronics,具体管脚定义见表 4.1 -4.3 。

标准的 PC 并口使用 3 个 8 位的端口寄存器,这些端口寄存器与并行口管脚存在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

过这三个端口寄存器去监控并口管脚。这三个端口寄存器依次是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1.2.1 数据寄存器

数据端口或称数据寄存器保存了写入数据输出端口的一字节信息。数据端口可以写入数据,也可以读

出数据(即可擦写);写进去的当然是我们希望从数据端口引脚输出的数据,不过读进来的也只是我们上

次写进去的数据,或是原来保留在里面的数据,并不是从端口引脚输入 PC 的数据。

表 4.1 SPP 模式下的信号定义 1

数据寄存器(基地址)

第 1 页第 1 页

计算机并口定义

引脚:

位 引脚:D-sub 信号名 信号源 是否在连接器处倒相

Centronics

D0 2 数据位 0 PC 否 2

D1 3 数据位 1 PC 否 3

D2 4 数据位 2 PC 否 4

D3 5 数据位 3 PC 否 5

D4 6 数据位 4 PC 否 6

D5 7 数据位 5 PC 否 7

D6 8 数据位 6 PC 否 8

D7 9 数据位 7 PC 否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