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算机考组成原理知识点讲解(含例题解析)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复习要点: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硬件基本组成工作过程
了解校验码引入的目的、原理及其应用;
理解本章的基本概念,如真值、机器数、最小码距、并行进位等;
理解定点数的表示原理,掌握定点数的运算、溢出的概念与判断方法,了解阵列乘法器; 理解浮点数的表示,掌握浮点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理解算术逻辑单元相关术语的定义、ALU的基本功能、组成和结构
第三章 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
本章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点重点章节,通常都有与本章相关的大题和若干个小题。
复习重点:
1、在了解主存储器处于全机中心地位的基础上,理解存储器芯片的外特性、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及其与CPU的连接,掌握存储器容量扩展技术,并能够对给定存储器芯片进行主存设计。
2、掌握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理解设置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的目的、理论依据,以及理解Cache和虚拟存储器的构成与运行原理,并能熟练地对它们的命中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相关的计算。
3、了解提高访存速度的各种技术。
本章难点:
1、SRAM、DRAM基本单元的读/写原理,扩展技术。
2、Cache和虚拟存储器各种组织中的地址映象、地址变换、多级页表和TLB的理解,以及分析和相关的计算。
第4章 指令系统
复习要点:
理解指令的基本、定长与扩展操作码格式
掌握指令寻址方式的基本概念、常见寻址方式及其有效地址的计算
了解CISC和RISC 预备性知识: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指令的格式、功能,寻址方式。清楚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具体功能和它的线路实现原理;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5个功能部件各自的功能及其相互连接关系,清楚信息在各部件之间传送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理解运算器部件的组成和运行原理,运算器部件在整机系统中的作用,与其他部件的物理连接关系和信息传送通路。以理解定点运算器部件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为基本要求。
理解寄存器组的构成和使用方法,了解通用寄存器的数量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掌握数据在运算器中实现运算和处理的过程,了解标志位(C、Z、V、S)的产生、保存和使用。
掌握控制器部件的组成和运行原理,控制器部件在整机系统中的作用,与其他部件的物理连接关系和信息传送路径。
准确理解程序计数器PC和指令寄存器IR的功能,它们与其他部件的信息传送关系。
理解硬连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在组成和运行原理两个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能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对控制器部件的理解深度。
在硬连线控制器中,清楚节拍发生器的功能和运行原理。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案。
在微程序控制器中,了解下一条微指令地址的可能方式和实现思路。
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清楚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
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控制存储器和微指令寄存器的作用与实现方案。
指令流水线的概念、表示、分类与性能指标。
指令流水线中的3种相关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超标量和超级流水线的概念。
2. 基本技能与实践 会设计很简单的定点运算器部件并原理性给出需要控制器提供给它的控制信号。
对硬连线控制器的组成和设计过程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会用有限状态机理论设计节拍发生器。
正确理解指令的指行步骤,理解步骤之间的次序关系,会原理上划分简单常用指令的指行步骤。
了解从指令中的形式地址得到内存储器有效地址的实现方案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实现。
对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设计过程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会对微指令下地址的方案进行分析。
可以对指令不同的执行方式进行原理上的性能分析。
第六章 总线
复习重点:
掌握总线总线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性能指标总线CPU与外设的信息交换及其控制方式;
理解常用外设的基本工作原理;
理解中断、DMA的基本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了解I/O接口的功能及编址方法;
本章难点:中断、DMA的工作原理,I/O系统中有关逻辑电路的分析。
★ 重点知识和概念精讲
1.1 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与应用
硬件的发展
自从1946年诞生人类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以来,即从1946年直至现在,构成计算机硬件的主要器件从电子管发展成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直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从第一代发展到四代,直至现在正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它的速度从40 000次/秒发展到100 000 000次/秒。
微处理机的字长从4位的4004发展到8位的8080直至目前64位的Pentium Ⅳ。
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容量大体上每18个月翻一番,可能今后的10年仍然会如此。
软件的发展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与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经了面向机器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面向问题的高级语言;高级语言的发展也从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