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Docker 配置固定IP和桥接的实现方法的相关资料,这里详细介绍了Docker 的四种网络模式及如何实现桥接的案例,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docker默认使用bridge模式,通过网桥连接到宿主机,而容器内部的ip则从网桥所在的ip段取未用的ip。这样做一个不方便的地方在于容器内部的ip不是固定的,想要连接容器时只能通过映射到宿主机的端口,因而有很多项目使用overlay来为docker提供网络的配置,比如Pipework、Flannel、Kubernetes、Weave、opencontrail等。
想要使用overlay来为docker配置网络,需要首先了解下docker的网络模式:
一、Docker的四种网络模式
Docker在创建容器时有四种网络模式,bridge为默认不需要用--net去指定,其他三种模式需要在创建容器时使用--net去指定。
- bridge模式,使用--net=bridge指定,默认设置。
- none模式,使用--net=none指定。
- host模式,使用--net=host指定。
- container模式,使用--net=container:容器名称或ID指定。(如:--net=container:30b668ccb630)
bridge模式:docker网络隔离基于网络命名空间<Network Namespace>,在物理机上创建docker容器时会为每一个docker容器分配网络命名空间,并且把容器IP桥接到物理机的虚拟网桥上。
none模式:此模式下创建容器是不会为容器配置任何网络参数的,如:容器网卡、IP、通信路由等,全部需要自己去配置。
host模式:此模式创建的容器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络命名空间,是和物理机共享一个Network Namespace,并且共享物理机的所有端口与IP,并且这个模式认为是不安全的。
container模式:此模式和host模式很类似,只是此模式创建容器共享的是其他容器的IP和端口而不是物理机,此模式容器自身是不会配置网络和端口,创建此模式容器进去后,你会发现里边的IP是你所指定的那个容器IP并且端口也是共享的,而且其它还是互相隔离的,如进程等。
二、Docker配置自己的网桥
例子一、
1)、自定义新网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
|
注:veth设备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一端是容器内部命名eth0,一端是加入到网桥并命名的veth17f560a(通常命名为veth*),他们组成了一个数据传输通道,一端进一端出,veth设备连接了两个网络设备 并实现了数据通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
例子二:
首先,配置一个用于创建container interface的网桥,可以使用ovs,也可以使用Linux bridge,以Linux bridge为例:
1 2 3 4 5 6 |
|
接着,可以启动容器了,注意用--net=none方式启动:
1 2 3 4 |
|
下面,为该容器配置网络namespace,并设置固定i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这样,容器的网络就配置好了,如果容器内部开启了sshd服务,通过192.168.33.3就可以直接ssh连接到容器,非常方便。上面的步骤比较长,可以借助pipework来为容器设置固定ip(除了设置IP,还封装了配置网关、macvlan、vlan、dhcp等功能):
pipework docker0 be8365e3b2834 10.88.88.8/24
那么,当容器需要删除的时候,怎么清理网络呢,其实也很简单:
1 2 3 4 5 |
|
更多docker网络的配置,可以参考官方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