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篇文章小评给大家讲了讲什么是车联网,其中提到了车联网的第二阶段:手机车机互联。现在小评想跟大家专题介绍一下车机手机互联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方案,由此理解这一技术的主要价值及未来方向。

汽车行业发展至今,一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用户都喜欢在车上装一个手机支架来导航,这也是让众多车联网从业人员无奈的地方。车机始终无法赶上手机的迭代速度,也无法企及手机APP的更新频率,与其用一个基本道路都无法辨别的老套车机,很多驾驶员宁愿选择手机导航。
到2011年的时候,以大众、本田为首的汽车厂商和以诺基亚、HTC、三星为代表的手机厂商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些手机上的APP通过投影的方式呈现在车机里呢? 既省力又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保证一定的驾驶安全。于是,他们组建了一个联盟CCC(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一起研究这一方案的可行性,MirrorLink技术由此诞生。
1. MirrorLink
MirrorLink确实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它依靠一根USB线的连接,可以将手机上的部分APP传递给车机,以实现投影。要实现手机车机互联,无非要解决这几个问题:手机如何与车机建立连接?手机上的界面怎么传递给车机显示?用户在车机上点击界面上的元素如何实现操作?手机上播放的音频怎么在车内扬声器播出?怎么来保证车机上显示的APP不会像手机支架方案那么危险?
如下这些协议就是来保证这一方案的可用性的:
(1). USB : 物理层,连接建立的基础。
(2). UPnP:设备发现协议,保证连接的建立。
(3). VNC: 实现手机界面到车机的传递,并可以实现车机上的操作反向给到手机APP。
(4). RTP : 实现音频的传输,比如用户听导航路线指引的时候,可以直接从车载扬声器听到。
(5). DAP:设备认证协议,确保能够投影到车机的APP,都是满足驾驶安全性要求的,对于手机上那些交互异常复杂的APP,这一协议可以将它们拒之门外,来保证车内使用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