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顿效应是弹性碰撞吗_康普顿散射(Compton scattering)

定义:

  电磁波被带电粒子散射时,波长增加。

经典理解:

  入射光与散射光的波长相同,例如丁达尔效应,瑞利散射,弹性散射过程中电磁波能量不变。

实验矛盾:

  散射射线的波长,稍微长于入射射线的波长。

实验原理:

13d1bc48916cda7b51aa0ab6a3acb898.png
X射线在石墨处散射,栅格收集特定角度的散射射线

  如果光是纯粹的波,而没有粒子性,那么光的散射过程中,波长就无法发生变化。整个散射的过程中守恒,光波的方向改变了,也伴随着电子可能的激发射出。光波可能并非只与一个电子发生作用,如果光波的能量足够大,可以与不同的电子连续作用。可见光到X射线的光波能量最高对应大概几个KeV,足以把电子从原子核中激发射出,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光电效应。

e908724fcfc0bd6f8054f69484347e89.png
光波从左侧入射,与电子发生散射后,角度会有偏移,波长会增加。

  其中λ是入射光的波长,λ‘是散射光的波长,θ是散射角度,m是电子的静止质量,c是光速,h是普朗克常数。

equation?tex=%5Clambda%5E%7B%27%7D-%5Clambda%3D%5Cfrac%7Bh%7D%7Bm_%7Be%7Dc%7D%281-cos%5Ctheta%29

  在具体实验中,通过光栅过滤特定角度的散射波,就可以分别测定它们的波长。波长随着散射角度增大而增大,这里体现了光的粒子性,上述的公式从单光子与单电子碰撞推到出,类似于两个实体粒子发生了散射。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