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电磁波被带电粒子散射时,波长增加。
经典理解:
入射光与散射光的波长相同,例如丁达尔效应,瑞利散射,弹性散射过程中电磁波能量不变。
实验矛盾:
散射射线的波长,稍微长于入射射线的波长。
实验原理:
如果光是纯粹的波,而没有粒子性,那么光的散射过程中,波长就无法发生变化。整个散射的过程中守恒,光波的方向改变了,也伴随着电子可能的激发射出。光波可能并非只与一个电子发生作用,如果光波的能量足够大,可以与不同的电子连续作用。可见光到X射线的光波能量最高对应大概几个KeV,足以把电子从原子核中激发射出,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光电效应。
其中λ是入射光的波长,λ‘是散射光的波长,θ是散射角度,m是电子的静止质量,c是光速,h是普朗克常数。
在具体实验中,通过光栅过滤特定角度的散射波,就可以分别测定它们的波长。波长随着散射角度增大而增大,这里体现了光的粒子性,上述的公式从单光子与单电子碰撞推到出,类似于两个实体粒子发生了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