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生产管理者,每月的月底或者月初都要对生产上消耗金额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目的是明确本月相比于上个月消耗品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做到心中有数,我们需要数据分析找出原因消除浪费,为下个月的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生产过程中作为管理者主要抓Q(安全)C(成本)D(纳期)S(安全)四个项目,C(成本)决定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是在统计过程中面对满屏的数据往往让管理者感到头疼,看到如此庞大的数据感觉无从下手。此时作为管理者更应该思路清晰,明确目的,在大量的数据中找出划分类别,找出增加或者减少的项目,进行原因调查判断是否必要购买物品,如果是购买了不必要的物品,那么在下个月中就要进行主观干涉,消除浪费节约成本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现在给大家展示生产消耗品金额对比增加原因分析(10月-9月)的真实案例,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1.明确项目类型

2.统计项目类型数据

3.明确增加减少趋势

4.找出原因,增加的原因是买了哪些东西

5.确认是都必要购买

6.插入整体图表便于明确信息,让领导清晰了解你要表达的信息

7.插入分类图表便于明确信息,让领导清晰了解你要表达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