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图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张维丽

摘 要: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教学方式有限,往往是处于静态教学中,对于新的概念定义只有文字描写,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时的难度。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时,需要通过教师一遍遍重复的讲解,配合上练习,不断的重复记忆,才能进行掌握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教师在教学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却事半功倍,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教学中也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将静态的教学变为动态,借助视频、图片、声音的方式,增添教学中的趣味性,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7-0-01

引言

隨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改革,网络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获得教学的乐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将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便利性和重要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往往会对所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备课,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需要的备课资料及信息。目前实践教材和教师资料的内容往往较为简单,不能很好地提供全面的知识点,以至于教师往往在备课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课前知识点。这样就导致教师的工作效率不高。如果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效资源,将大大减少教师在备课时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如在《桥涵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书本上大段的文字转化为视频、图片、声音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将枯燥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有趣易学。同时,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和知识点的整理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对内容进行删减、增加、改变。大大增加了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有趣,教学内容清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工程照片,有助于对T梁、箱梁、空心板等复杂结构的直观理解,还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穿插大量生动、形象的动画,如场地平整、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钻孔灌注桩、梁的预制与架设等,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施工技术相关内容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在实践课中提高教学质量

所有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持。一般理论课的教学都在教室内进行,室内理论的存在奠定了学习的基础。如今,我国在这方面的教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大多数理论教学采用的都是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书本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图片、视频、声音的表现方式。这是对我国教学上的一大创新,突破了以往教学课堂沉闷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学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有趣。对于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课堂上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教学中知识点的广度,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对于一些用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内容,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演示的方法,模拟实际作业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如地形测量是《路桥工程测量》中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要讲授一个三维测区的测量过程,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或一般的多媒体教学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现场测量过程,使得教学具有了实时动态的特点,达到了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避免实训课程中学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造成的仪器损坏,节约的大量资金。

三、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总结复习

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往往十分繁琐,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点之间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信息技术中制作表格、思维导图、动图都能很好地反映出知识点的关系,易于学生的复习和掌握。同时,有数据证明,人对图像的记忆时间要远远长于对文本记忆。这样有逻辑地将知识点组合,向学生强调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于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复习,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Excel可以将大量的操作知识点进行组合排列。对于其中重点、难点、易错点可以加入flash动图,对其操作重点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同时对于Excel操作的时候,对于重点公式可以制作表格,易于学生对其进行区别,进而掌握。至于Excel后期的美化知识点,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加以复习。利用信息技术,对Excel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也利于教师后期复习过程中的教学。

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教师在进行日常的工作时,任务和工作都比较繁琐复杂,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划总结一定是其中最频繁的工作任务,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统计的,比如关于学生期末成绩的表格、体育健康分数统计、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各类活动的总结安排,都离不开教师的编排统计。这些工作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但是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教师的教学进度,以至于减少了教师在教学当中投入的时间。

五、结束语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一方面在课堂实践中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过程,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则可以拓宽学生思维,而不是拘泥于书本上的固定知识,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信息技术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当中的趣味性。

最后,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勇敢地应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做出改革,并以积极、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方式的创新,合理将其融合在教学当中。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中,实践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们应不断完善,从而推动我国的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宏稳.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3(26):39-39.

[2]常志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10):117-117.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