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更新一下:有很多人在询问我关于面板的选择,国外品牌推荐LG Display的一系列屏幕。国产主流面板观感Nano IPS>友达6.6>友达2.6≥群创K7B>友达2.3,大家在选择屏幕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
在上一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了DIY显示器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本篇主讲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屏幕模组,本篇内容比较硬核,请提前预习并做好笔记。
一、市面上的屏幕面板类型
这里引用一下其他作者较为专业的描述
目前屏幕根据发光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发光无需背光的屏幕,如OLED
一类是需要背光才能发光的屏幕,也就是LCD。由于技术的不同,主要分为软屏跟硬屏两种。硬屏主要是IPS屏幕,软屏主要是TN及VA屏幕
目前已量产的屏幕,从色彩上而言OLED > IPS > VA >TN
从响应时间上而言,OLED > TN > VA >IPS,OLED各项参数均异常优秀,但受制于成本原因,还未大规模应用到显示器领域,只有少量的监视器采用此种屏幕
TN属于软屏,用手指触摸会产生水波纹,另外早期的TN屏色彩只有6bit,通过抖动产生1620万色,最致命的是其可视角度很差,基本脑袋偏一点画面就变色了,而且实际上TN屏的色彩准确性较差,经过技术改进后如今的TN屏也能做到1670万色,但可视角度属于硬伤很难解决。随着IPS的普及TN屏本该退出中端市场,但电竞行业的火爆让一些高端电竞显示器为了追求响应速度而采用TN屏,特别是高刷新高速响应的特点使其能很好的支持AMD Freesync技术
VA屏幕主要是富士通和三星所主推,特别是三星推出的PVA屏幕更是被誉为中高端的旗舰。VA屏幕虽然也是软屏,但其可提供8bit色彩并实现1670万色,并支持广视角显示能力。早期三星推出的一些高端显示器运用的就是S-PVA屏幕,性能可谓高端,比如戴尔的U2407。而中后期又推出了简化版C-PVA屏幕,用于普及PVA和广视角产品,C-PVA屏保留了关键的广视角特性,不过黑场性能十分低下,色彩性能也很一般。不过VA屏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出色的,没有太明显的短板,无论看电影还是上网都有不错的体验。
除了三星PVA系列外还有富士通主导的MVA屏,但已经转让给台湾的奇美电子和友达光电,目前MVA被一些电竞显示器所运用,因为MVA屏幕可视角度非常好,色彩还原性也很优秀。而且MVA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漏光率偏低黑色效果非常好,对于液晶来说漏光率越低黑色图像下图像越黑,而一些TN屏幕则会发灰发白,IPS会出现漏光,目前一些台系品牌也用MVA屏做电竞显示器,因为性能不错。
IPS最早是日立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super tft技术,后来LG与飞利浦购买了相关专利,只是飞利浦没有继续研发,而LG则不断的研发改良IPS技术。
日立早期的IPS技术为s-ips技术(super ips),LG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研发出色彩更好的H-IPS,不过LG为了打入中低端市场,于是在H-IPS基础上进行部分阉割,产生了
E-IPS(改善光圈传输,可以使用功耗更低更便宜的背光),为了透光率获得更高的亮度以及提高色彩准确度,提高分辨率和PPI,LG在H-IPS基础上进行升级,研发出AH-IPS。
大体上ips的画质排行是h-ips>s-ips>ah-ips>e-ips,
随着IPS屏幕市场不断火热,其他面板厂也开始推出类似于IPS的面板,如三星的PLS屏幕,友达的AHVA屏幕,国产面板厂京东方采用IPS技术研发出性能接近于AH-IPS的ADS-IPS屏幕,且成本更低。
除此之外还有QLED(实质上是量子点技术作为背光的VA屏)的显示器等等

二、显示亮度
市面上大部分屏幕面板的最大亮度在200~500cd/m²,正常使用环境下已经够用了。如果想要支持HDR的话尽量选择亮度大一些的显示器,详细可以去了解一下HDR400、HDR600和HDR1000的标准。作为参考,颜色校准时D65白点的标准亮度取160cd/m²
三、对比度
对比度指的是明暗区域中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亮度层级的测量,差异范围越大代表对比越大,差异范围越小代表对比越小。大部分IPS显示器的对比度在1000:1左右,这是IPS显示技术的结构决定的,而OLED的对比度普遍可以做到100000:1以上。
四、PPI和分辨率
分辨率我就不多介绍了,这里着重说一下PPI的问题。PPI指的是每英寸内所拥有的像素数目,也就是说相同的分辨率下,屏幕尺寸越大,清晰度就越低。
苹果的Retina屏也是超高PPI的体现,Retina屏幕是显示效果的一个标准,并非面板材质的类型,所以不同设备达到Retina标准的分辨率不同,苹果曾经给出个一个标准:手机屏幕达到300PPI、平板屏幕达到220PPI、笔记本电脑屏幕达到200PPI即可认为是Retina屏幕。
一般常见的15.6英寸笔记本1080p的屏幕为142PPI,而27英寸的4K显示器为164PPI。通常认为超过Retina标准过后其像素就肉眼不可见了,如果15.6英寸的笔记本上4k屏的话PPI就达到了283,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五、色域和色准
色域表示的是一块屏幕所能显示的最大色彩数量
显示器色域是以你的屏幕对于标准色域的颜色覆盖占比。比如说ntsc、srgb、adobe rgb。这三个色域标准是比较常用的,NTSC是其中最老的标准,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定制定的,主要用于电视领域。SRGB有微软和惠普由1996年提出,但是应用范围很广,现在大部分的照相机,你网页上浏览的内容等都是基于srgb标准的,我的建议是不要低于这个标准。
Adobe RGB色彩空间是一种由Adobe Systems于1998年开发的色彩空间。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在CMYK彩色印刷中利用计算机显示器等设备的RGB颜色模式上囊括更多的颜色。Adobe RGB色彩空间粗略包括了50%的Lab色彩空间中的可视色彩,主要在青绿色(cyan-green)色系上有所提升。 DCI-P3或 DCI / P3是美国电影业数字电影投影的常见RGB色彩空间,是电影行业,工作室,高清内容制作商的色域空间标准。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色准,色准直观的反映了这款屏幕色域的准确程度,是否达到了标准。ΔE是色准值,一般专业显示器ΔE <2,ΔE值越小屏幕的色彩还原就越准确,后面的文章会对如何校准屏幕颜色单独讲解。

六、色深
RGB显示的原理是通过控制红、绿、蓝三种光混合成不同的颜色,而每种颜色所能显示的色彩数是2的多少次方即为色彩深度。列如8bit面板的红色可以显示出2的八次方即256种不同的红色,而红、绿、蓝三种颜色相互组合一共就可以显示出256的三次方即1670万种颜色。同理6bit面板为262万种颜色,10bit面板为1.07亿种颜色。市面上大部分10bit面板是使用8bit+FRC(色彩抖动)做到的,原生10bit面板在少数艺卓的显示器上见到过。
色深越高相邻色彩过渡越平滑,色彩断层越不明显,建议大家选购面板的时候最好8bit起步。

七、响应时间
IPS显示器的响应时间一般在30ms左右,较好的可以做到15ms甚至8ms。相比于厂家偷换概念所使用的其他标准黑白响应时间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数值,屏库上的响应时间大部分都是黑白响应时间。
八、刷新率
目前比较热门的四大金刚参数都在2k144hz及以上,对于fps类游戏玩家来说,高帧率是第一位需要考虑的参数。而有制图,印刷等专业用途的用户更应该考虑的是色域和色准,刷新率在60hz就够用了。但在选购高帧率的屏幕面板时要注意其响应时间,不然就有可能出现难看的拖影。

九、背光类型
从光源类型上来分,背光模组有W-LED,RGB-LED,GB-LED,GBr-LED和CCFL几种。
RGB-LED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LED来模拟白光,这样发出的光线频谱均匀,色域更广色差更小,但成本高昂,少数顶尖的专业显示器使用过。

而W-LED背光直接使用白光LED,W-LED 主要是由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后,同時发出蓝光和黄光,由于黄光可同时刺激人眼球的红色和绿色视觉细胞,所以我们会以为看到了白光。这样成本控制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光谱不均,无法到达RGB-LED那样优秀的色域。

GB-LED和GBr-LED可以理解是同一种技术,原理为把原本的 RGB-LED 的红光 LED 去掉,改换成红色的荧光粉,色域覆盖范围尚可,同时又把成本降低了。

CCFL即冷阴极荧光灯管,广泛应用于显示器、照明等领域。现在已经很少有显示器使用这种背光了,主要是因为色域覆盖范围过小的问题。

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大部分显示器使用W-LED背光模组,比较高端一些的屏幕会使用RGB-LED(GBr-LED)背光。
从背光排布类型上来分有直下式和侧入式(滑稽)。
直下式背光,是把LED晶粒均匀地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当作发光源,使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画面细节更细腻逼真。
直下式的好处是能够分别设置不同的背光源模块权责区域,可以做到在屏幕的背光源设定多个区域,让这些区域能够独立调整明暗度。
直下式LED技术在画面调控上的优势要出色于侧入式LED技术。采用了直下式背光的屏幕把LED背光划分为若干单元格,在显示黑色的时候,直接关掉其对应LED区域的光,就能够表现出非常完美的黑色。
侧入式背光是把LED晶粒配置在液晶屏幕的四周边缘,再搭配导光板,让LED背光模块发光时,把从屏幕边缘发射的光透过导光板输送到屏幕中央的区域去,这样整体就有了背光。通过这种设计能够打造比较轻薄的机身,让屏幕面板的后方不需要配置LED模块,而是放置在侧方,可减少屏幕整体的厚度。

十、屏幕型号推荐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对自己想要的屏幕面板有了更明确的要求了,选择对应的参数在屏库中进行筛选基本上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屏幕,千万记得要看屏幕模组带不带背光。在这里笔者为大家总结了不同分辨率下值得推荐的面板。
4K QFHD (3840*2160)
LG的LM270WR系列
该系列某宝售价在800到1500,其中后缀SSA的为超窄边框,实测边框宽度在6mm左右。笔者自己DIY所使用的是LM270WR4-SSA1,参数还行但是亮度不高。
其中LM270WR6-SPA1是该系列的最强屏幕模组,某宝售价一千五左右。采用GBr-LED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4k10bit,覆盖98%的DCI-P3色域,是DELL的UP2718Q(某东售价16999¥)同款屏幕。要注意的是直下式背光需要特殊的背光驱动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侧入的背光不用加这个),下图连着六条FPC的两个细长板子就是。

友达M270QAN02.2
这是华硕的PG27UQ和ACER的X27所采用的屏幕,参数彪悍,可以做到4k144hz,可惜的是只能做到8bit,而且匹配的驱动板可能不好找。
京东方MV238QUM-N20
喜欢小屏的朋友可以选这一款,尺寸为23.8英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参数还是挺好看还支持4k10bit,是DELL P2415Q的同款屏幕。
2K WQHD (2560*1440)
友达M270DTN、M270DAN、M238DTN系列
M270就是27英寸的,M238就是23.8英寸的,DTN是TN屏,DAN是VA屏。全系都是144Hz的,使用LVDS信号接口。
京东方HV320QHM-C81
同上是一块2k144hz的屏幕,只不过用的是eDP接口,喜欢玩游戏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LG的LM270WQ1系列
综合性能较好,参数为2k60hz,适合专业用途。
1080p Full HD(1920*1080)
这个分辨率下的屏幕大部分都是LVDS的信号接口,我也没怎么查过这个分辨率下的屏幕。
友达P320HVN03.1
亮度1000cd/m²,10bit色深,从参数上来说可以支持HDR1000,但尺寸稍大达到了31.5英寸。
以上的面板是专门挑选的参数较好的面板,降低一点点要求的话可以用很实惠的价格(低于五百)拿下4k面板。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不同分辨率和帧率所需要的信号接口,附上两张chh上的图。至于YUV4:4:4和YUV4:2:2还有YUV4:2:0的区别大家上网查一查吧,这里面的内容都够我再写(水)一篇文章了,篇幅有限不多介绍了。


下一篇会以自己DIY的显示器为例(使用屏幕LM270WR4-SSA1),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动手组装显示器,多点点赞吧,我看情况更新快点。最后自己DIY的显示器镇楼

第三篇文章已发布
偏磷酸锂:省钱大法!DIY4k显示器(三)zhuanlan.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