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中,自然时间度量非常重要,为了获得瞬态响应,必须精确地表示模型的实际质量和惯性。然而,许多复杂的动态模型包含了一些尺寸极小的单元,使显示动态分析采用很小的时间增量。这些小尺寸单元通常是在生成复杂网格时形成的。通过在分析步起始时对这些控制单元的质量进行缩放,可以显著地增加稳态时间增量,而对整个模型的动态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对真正的动态问题,只能对少数单元进行质量缩放,并且不允许明显地增加整个模型的质量,否则会降低动态结果的精度。
受质量缩放影响的参数:质量,转动惯量(rotary inertia),刚性,无限元,梁和壳中的转动惯量,体积粘度(Bulk viscosity),质量比例阻尼(mass proportional damping)。
不受质量缩放影响的参数 :重力荷载,绝热计算,完全耦合热应力分析中的热液响应,状态材料方程,流体和流体连接特性,弹簧和阻尼元件。 计算时间快慢的决定因素:整体计算时间由每一个稳定时间增量 ∆t 决定,∆t 越大,计算越快,而 ∆t 的表达式如下:


对于动能必须保持很小的准静态分析中,直接定义质量缩放因子很有用。用户可以对指定单元组内的所有单元定义一个固定的质量缩放因子。
根据上述公式,如果质量缩放因子增大 X2,则稳定时间增量增大 X 倍。如下图所示:质量缩放因子为 100,则计算时间增快 10 倍。
注:对于初学者,为了增加计算速度,可以把质量缩放因子设置为16,出来的结果基本跟不缩放相同。若要让计算更快,就需要自己判断所做的结果是否满足分析要求,在后文会提到如何判断。
定义最小的稳态时间增量:- 缩放所有的单元,使得 ∆t 统一到给定的值,如上图的 1e-5,适用于拟静态分析。
- 如果最小时间增量 ∆t 小于给定的值,则将其调整到给定的值,适用于拟静态分析和动力分析。
- 缩放特定的单元,使得 ∆t 统一到给定的值,适用于拟静态分析。
在分析步中变比例缩放方法同期性地缩放单元质量。当采用此类型的质量缩放方法时,需定义最小的稳态时间增量:质量缩放比例因子自动计算,并按要求施加到单元上。当分析步中控制稳态时间增量的刚度变化剧烈时,变比例缩放非常有用。准静态体积成形分析和单元压缩量很大的动态分析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设置方法如下图所示:
中间部分的 Type 设置跟定比例质量缩放的含义一样,不同的是下方多了个Frequency,即设置几个增量步来改变一下质量缩放比例。
如果针对某个集合进行缩放,则将Region由Whole model 改为Set即可。
质量缩放系数过大带来的主要影响:
1)由于质量缩放导致惯性力过大,使结果失真;
2)质量缩放导致部分单元动能过大,因此可能导致单元变形速度过快,甚至超出波速而终止计算。
判断质量缩放的好坏标准:通常情况下,质量缩放系数越大,计算速度越快,呈线性关系;计算精度越低,动能(ALLKE:Total kinetic energy in whole model)与内能(ALLIE:Total internal energy in whole model)的比值越大,呈抛物线关系;因此对于准静态加载过程中,将动能与内能的比值视为质量缩放系数是否合适的标准,通常将这一比值控制在5%以内。
总结:若想要整体提高模型的计算时间,首先要做的是划分优质均匀的网格,确保最小的网格尺寸相对较大,但网格的大小跟计算精度挂钩,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网格大小。其次进行质量缩放,如果质量缩放太大,要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查看动能与内能的比值是否小于5%以内且结果曲线没有震荡的情况。
扫描关注下方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