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程序员或许都有一个梦,那就是成为大牛,我们或许都沉浸在各种框架中,以为框架就是一切,以为应用层才是最重要的,你错了。在当今计算机行业中,会应用是基本素质,如果你懂其原理才能让你在行业中走的更远,而计算机基础知识又是重中之重。下面,跟随我的脚步,为你介绍一下计算机底层知识。
CPU
还不了解 CPU 吗?现在就带你了解一下 CPU 是什么
CPU 的全称是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它是你的电脑中最硬核
的组件,这种说法一点不为过。CPU 是能够让你的计算机叫计算机
的核心组件,但是它却不能代表你的电脑,CPU 与计算机的关系就相当于大脑和人的关系。CPU 的核心是从程序或应用程序获取指令并执行计算。此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提取,解码和执行。CPU从系统的主存中提取指令,然后解码该指令的实际内容,然后再由 CPU 的相关部分执行该指令。
CPU 内部处理过程
下图展示了一般程序的运行流程(以 C 语言为例),可以说了解程序的运行流程是掌握程序运行机制的基础和前提。
在这个流程中,CPU 负责的就是解释和运行最终转换成机器语言的内容。
CPU 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控制单元
和 算术逻辑单元(ALU)
- 控制单元:从内存中提取指令并解码执行
- 算数逻辑单元(ALU):处理算数和逻辑运算
CPU 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它和内存都是由许多晶体管组成的电子部件。它接收数据输入,执行指令并处理信息。它与输入/输出(I / O)设备进行通信,这些设备向 CPU 发送数据和从 CPU 接收数据。
从功能来看,CPU 的内部由寄存器、控制器、运算器和时钟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电信号连通。
寄存器
是中央处理器内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用来暂存指令、数据和地址。可以将其看作是内存的一种。根据种类的不同,一个 CPU 内部会有 20 - 100个寄存器。控制器
负责把内存上的指令、数据读入寄存器,并根据指令的结果控制计算机运算器
负责运算从内存中读入寄存器的数据时钟
负责发出 CPU 开始计时的时钟信号
CPU 是一系列寄存器的集合体
程序员基础笔记note.youdao.com(这里有更多详细的笔记 是学习时整理出来的)
在 CPU 的四个结构中,我们程序员只需要了解寄存器
就可以了,其余三个不用过多关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程序是把寄存器作为对象来描述的。
不同类型的 CPU ,其内部寄存器的种类,数量以及寄存器存储的数值范围都是不同的。不过,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寄存器划分为下面这几类
| 种类 | 功能 |
| ---------- | ------------------------------------------------------------ |
| 累加寄存器 | 存储运行的数据和运算后的数据。 |
| 标志寄存器 | 用于反应处理器的状态和运算结果的某些特征以及控制指令的执行。 |
| 程序计数器 | 程序计数器是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 |
| 基址寄存器 | 存储数据内存的起始位置 |
| 变址寄存器 | 存储基址寄存器的相对地址 |
| 通用寄存器 | 存储任意数据 |
| 指令寄存器 | 储存正在被运行的指令,CPU内部使用,程序员无法对该寄存器进行读写 |
| 栈寄存器 | 存储栈区域的起始位置 |
其中程序计数器、累加寄存器、标志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和栈寄存器都只有一个,其他寄存器一般有多个。
下面就对各个寄存器进行说明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是用来存储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
程序执行时,PC的初值为程序第一条指令的地址,在顺序执行程序时,控制器
首先按程序计数器所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然后分析和执行该指令,同时将PC的值加1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
我们还是以一个事例为准来详细的看一下程序计数器的执行过程
这是一段进行相加的操作,程序启动,在经过编译解析后会由操作系统把硬盘中的程序复制到内存中,示例中的程序是将 123 和 456 执行相加操作,并将结果输出到显示器上。
地址 0100
是程序运行的起始位置。Windows 等操作系统把程序从硬盘复制到内存后,会将程序计数器作为设定为起始位置 0100,然后执行程序,每执行一条指令后,程序计数器的数值会增加1(或者直接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然后,CPU 就会根据程序计数器的数值,从内存中读取命令并执行,也就是说,程序计数器控制着程序的流程。
条件分支和循环机制
高级语言中的条件控制流程主要分为三种:顺序执行、条件分支、循环判断
三种,顺序执行是按照地址的内容顺序的执行指令。条件分支是根据条件执行任意地址的指令。循环是重复执行同一地址的指令。
- 顺序执行的情况比较简单,每执行一条指令程序计数器的值就是 + 1。
- 条件和循环分支会使程序计数器的值指向任意的地址,这样一来,程序便可以返回到上一个地址来重复执行同一个指令,或者跳转到任意指令。
下面以条件分支为例来说明程序的执行过程(循环也很相似)
程序的开始过程和顺序流程是一样的,CPU 从0100处开始执行命令,在0100和0101都是顺序执行,PC 的值顺序+1,执行到0102地址的指令时,判断0106寄存器的数值大于0,跳转(jump)到0104地址的指令,将数值输出到显示器中,然后结束程序,0103 的指令被跳过了,这就和我们程序中的 if()
判断是一样的,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指令会直接跳过。所以 PC 的执行过程也就没有直接+1,而是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标志寄存器
条件和循环分支会使用到 jump(跳转指令)
,会根据当前的指令来判断是否跳转,上面我们提到了标志寄存器
,无论当前累加寄存器的运算结果是正数、负数还是零,标志寄存器都会将其保存
CPU 在进行运算时,标志寄存器的数值会根据当前运算的结果自动设定,运算结果的正、负和零三种状态由标志寄存器的三个位表示。标志寄存器的第一个字节位、第二个字节位、第三个字节位各自的结果都为1时,分别代表着正数、零和负数。
CPU 的执行机制比较有意思,假设累加寄存器中存储的 XXX 和通用寄存器中存储的 YYY 做比较,执行比较的背后,CPU 的运算机制就会做减法运算。而无论减法运算的结果是正数、零还是负数,都会保存到标志寄存器中。结果为正表示 XXX 比 YYY 大,结果为零表示 XXX 和 YYY 相等,结果为负表示 XXX 比 YYY 小。程序比较的指令,实际上是在 CPU 内部做减法
运算。
函数调用机制
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函数调用机制,哪怕是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函数调用处理也是通过把程序计数器的值设定成函数的存储地址来实现的。函数执行跳转指令后,必须进行返回处理,单纯的指令跳转没有意义,下面是一个实现函数跳转的例子
图中将变量 a 和 b 分别赋值为 123 和 456 ,调用 MyFun(a,b) 方法,进行指令跳转。图中的地址是将 C 语言编译成机器语言后运行时的地址,由于1行 C 程序在编译后通常会变为多行机器语言,所以图中的地址是分散的。在执行完 MyFun(a,b)指令后,程序会返回到 MyFun(a,b) 的下一条指令,CPU 继续执行下面的指令。
函数的调用和返回很重要的两个指令是 call
和 return
指令,再将函数的入口地址设定到程序计数器之前,call 指令会把调用函数后要执行的指令地址存储在名为栈的主存内。函数处理完毕后,再通过函数的出口来执行 return 指令。return 指令的功能是把保存在栈中的地址设定到程序计数器。MyFun 函数在被调用之前,0154 地址保存在栈中,MyFun 函数处理完成后,会把 0154 的地址保存在程序计数器中。这个调用过程如下
在一些高级语言的条件或者循环语句中,函数调用的处理会转换成 call 指令,函数结束后的处理则会转换成 return 指令。
通过地址和索引实现数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基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通过这两个寄存器,我们可以对主存上的特定区域进行划分,来实现类似数组的操作,首先,我们用十六进制数将计算机内存上的 00000000 - FFFFFFFF 的地址划分出来。那么,凡是该范围的内存地址,只要有一个 32 位的寄存器,便可查看全部地址。但如果想要想数组那样分割特定的内存区域以达到连续查看的目的的话,使用两个寄存器会更加方便。
例如,我们用两个寄存器(基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来表示内存的值
这种表示方式很类似数组的构造,数组
是指同样长度的数据在内存中进行连续排列的数据构造。用数组名表示数组全部的值,通过索引来区分数组的各个数据元素,例如: a[0] - a[4],[]
内的 0 - 4 就是数组的下标。
CPU 指令执行过程
几乎所有的冯·诺伊曼型计算机的CPU,其工作都可以分为5个阶段: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访存取数、结果写回。
取指令
阶段是将内存中的指令读取到 CPU 中寄存器的过程,程序寄存器用于存储下一条指令所在的地址指令译码
阶段,在取指令完成后,立马进入指令译码阶段,在指令译码阶段,指令译码器按照预定的指令格式,对取回的指令进行拆分和解释,识别区分出不同的指令类别以及各种获取操作数的方法。执行指令
阶段,译码完成后,就需要执行这一条指令了,此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指令所规定的各种操作,具体实现指令的功能。访问取数
阶段,根据指令的需要,有可能需要从内存中提取数据,此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指令地址码,得到操作数在主存中的地址,并从主存中读取该操作数用于运算。结果写回
阶段,作为最后一个阶段,结果写回(Write Back,WB)阶段把执行指令阶段的运行结果数据“写回”到某种存储形式:结果数据经常被写到CPU的内部寄存器中,以便被后续的指令快速地存取;
内存
CPU 和 内存就像是一堆不可分割的恋人一样,是无法拆散的一对儿,没有内存,CPU 无法执行程序指令,那么计算机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内存,无法执行指令,那么计算机照样无法运行。
那么什么是内存呢?内存和 CPU 如何进行交互?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什么是内存
内存(Memory)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程序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又被称为主存
,其作用是存放 CPU 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 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主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主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内存的物理结构
内存的内部是由各种 IC 电路组成的,它的种类很庞大,但是其主要分为三种存储器
- 随机存储器(RAM): 内存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关闭时,内存中的信息会
丢失
。 - 只读存储器(ROM):ROM 一般只能用于数据的读取,不能写入数据,但是当机器停电时,这些数据不会丢失。
- 高速缓存(Cache):Cache 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它分为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缓存(L2 Cache)、三级缓存(L3 Cache)这些数据,它位于内存和 CPU 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内存
更快
的存储器。当 CPU 向内存写入数据时,这些数据也会被写入高速缓存中。当 CPU 需要读取数据时,会直接从高速缓存中直接读取,当然,如需要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CPU会再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内存 IC 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内部也有电源、地址信号、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用于寻址的 IC 引脚来进行数据的读写。下面是一个虚拟的 IC 引脚示意图
图中 VCC 和 GND 表示电源,A0 - A9 是地址信号的引脚,D0 - D7 表示的是控制信号、RD 和 WR 都是好控制信号,我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将电源连接到 VCC 和 GND 后,就可以对其他引脚传递 0 和 1 的信号,大多数情况下,+5V 表示1,0V 表示 0。
我们都知道内存是用来存储数据,那么这个内存 IC 中能存储多少数据呢?D0 - D7 表示的是数据信号,也就是说,一次可以输入输出 8 bit = 1 byte 的数据。A0 - A9 是地址信号共十个,表示可以指定 00000 00000 - 11111 11111 共 2 的 10次方 = 1024个地址
。每个地址都会存放 1 byte 的数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内存 IC 的容量就是 1 KB。
内存的读写过程
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内存 IC 对数据的读写过程上来吧!我们来看一个对内存IC 进行数据写入和读取的模型
来详细描述一下这个过程,假设我们要向内存 IC 中写入 1byte 的数据的话,它的过程是这样的:
- 首先给 VCC 接通 +5V 的电源,给 GND 接通 0V 的电源,使用
A0 - A9
来指定数据的存储场所,然后再把数据的值输入给D0 - D7
的数据信号,并把WR(write)
的值置为 1,执行完这些操作后,即可以向内存 IC 写入数据 - 读出数据时,只需要通过 A0 - A9 的地址信号指定数据的存储场所,然后再将 RD 的值置为 1 即可。
- 图中的 RD 和 WR 又被称为控制信号。其中当WR 和 RD 都为 0 时,无法进行写入和读取操作。
内存的现实模型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内存模型映射成为我们现实世界的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内存的模型很想我们生活的楼房。在这个楼房中,1层可以存储一个字节的数据,楼层号就是地址
,下面是内存和楼层整合的模型图
我们知道,程序中的数据不仅只有数值,还有数据类型
的概念,从内存上来看,就是占用内存大小(占用楼层数)的意思。即使物理上强制以 1 个字节为单位来逐一读写数据的内存,在程序中,通过指定其数据类型,也能实现以特定字节数为单位来进行读写。
二进制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的底层都是使用二进制数据进行数据流传输的,那么为什么会使用二进制表示计算机呢?或者说,什么是二进制数呢?在拓展一步,如何使用二进制进行加减乘除?下面就来看一下
什么是二进制数
那么什么是二进制数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把 00100111
这个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看一下,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直接将各位置上的值 * 位权即可,那么我们将上面的数值进行转换
也就是说,二进制数代表的 00100111
转换成十进制就是 39,这个 39 并不是 3 和 9 两个数字连着写,而是 3 10 + 9 1,这里面的 10 , 1
就是位权,以此类推,上述例子中的位权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就是 7 6 5 4 3 2 1 0
。这个位权也叫做次幂,那么最高位就是2的7次幂,2的6次幂 等等。二进制数的运算每次都会以2为底,这个2 指得就是基数,那么十进制数的基数也就是 10 。在任何情况下位权的值都是 数的位数 - 1,那么第一位的位权就是 1 - 1 = 0, 第二位的位权就睡 2 - 1 = 1,以此类推。
那么我们所说的二进制数其实就是 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它的数值就是每个数的位数 位权再求和得到的结果,我们一般来说数值指的就是十进制数,那么它的数值就是 3 10 + 9 * 1 = 39。
移位运算和乘除的关系
在了解过二进制之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二进制的运算,和十进制数一样,加减乘除也适用于二进制数,只要注意逢 2 进位即可。二进制数的运算,也是计算机程序所特有的运算,因此了解二进制的运算是必须要掌握的。
首先我们来介绍移位
运算,移位运算是指将二进制的数值的各个位置上的元素坐左移和右移操作,见下图
补数
刚才我们没有介绍右移的情况,是因为右移之后空出来的高位数值,有 0 和 1 两种形式。要想区分什么时候补0什么时候补1,首先就需要掌握二进制数表示负数
的方法。
二进制数中表示负数值时,一般会把最高位作为符号来使用,因此我们把这个最高位当作符号位。 符号位是 0 时表示正数
,是 1 时表示 负数
。那么 -1 用二进制数该如何表示呢?可能很多人会这么认为: 因为 1 的二进制数是 0000 0001
,最高位是符号位,所以正确的表示 -1 应该是 1000 0001
,但是这个答案真的对吗?
计算机世界中是没有减法的,计算机在做减法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加法,也就是用加法来实现的减法运算。比如 100 - 50 ,其实计算机来看的时候应该是 100 + (-50),为此,在表示负数的时候就要用到二进制补数
,补数就是用正数来表示的负数。
为了获得补数
,我们需要将二进制的各数位的数值全部取反,然后再将结果 + 1 即可,先记住这个结论,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先获取某个数值的二进制数,然后对二进制数的每一位做取反操作(0 ---> 1 , 1 ---> 0),最后再对取反后的数 +1 ,这样就完成了补数的获取。
补数的获取,虽然直观上不易理解,但是逻辑上却非常严谨,比如我们来看一下 1 - 1 的这个过程,我们先用上面的这个 1000 0001
(它是1的补数,不知道的请看上文,正确性先不管,只是用来做一下计算)来表示一下
奇怪,1 - 1 会变成 130 ,而不是0,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1000 0001
表示 -1 是完全错误的。
那么正确的该如何表示呢?其实我们上面已经给出结果了,那就是 1111 1111
,来论证一下它的正确性
我们可以看到 1 - 1 其实实际上就是 1 + (-1),对 -1 进行上面的取反 + 1 后变为 1111 1111
, 然后与 1 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的结果是九位的 1 0000 0000
,结果发生了溢出
,计算机会直接忽略掉溢出位,也就是直接抛掉 最高位 1 ,变为 0000 0000
。也就是 0,结果正确,所以 1111 1111
表示的就是 -1 。
所以负数的二进制表示就是先求其补数,补数的求解过程就是对原始数值的二进制数各位取反,然后将结果 + 1。
算数右移和逻辑右移的区别
在了解完补数后,我们重新考虑一下右移这个议题,右移在移位后空出来的最高位有两种情况 0 和 1
。
将二进制数作为带符号的数值进行右移运算时,移位后需要在最高位填充移位前符号位的值( 0 或 1)。这就被称为算数右移
。如果数值使用补数表示的负数值,那么右移后在空出来的最高位补 1,就可以正确的表示 1/2,1/4,1/8
等的数值运算。如果是正数,那么直接在空出来的位置补 0 即可。
下面来看一个右移的例子。将 -4 右移两位,来各自看一下移位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在逻辑右移的情况下, -4 右移两位会变成 63
, 显然不是它的 1/4,所以不能使用逻辑右移,那么算数右移的情况下,右移两位会变为 -1
,显然是它的 1/4,故而采用算数右移。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来一个结论:左移时,无论是图形还是数值,移位后,只需要将低位补 0 即可;右移时,需要根据情况判断是逻辑右移还是算数右移。
下面介绍一下符号扩展:将数据进行符号扩展是为了产生一个位数加倍、但数值大小不变的结果,以满足有些指令对操作数位数的要求,例如倍长于除数的被除数,再如将数据位数加长以减少计算过程中的误差。
以8位二进制为例,符号扩展就是指在保持值不变的前提下将其转换成为16位和32位的二进制数。将0111 1111
这个正的 8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为 16位二进制数时,很容易就能够得出0000 0000 0111 1111
这个正确的结果,但是像 1111 1111
这样的补数来表示的数值,该如何处理?直接将其表示成为1111 1111 1111 1111
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管正数还是补数表示的负数,只需要将 0 和 1 填充高位即可。
内存和磁盘的关系
我们大家知道,计算机的五大基础部件是 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输入和输出设备
,其中从存储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存储器分为内存
和 磁盘
,我们上面介绍过内存,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磁盘以及磁盘和内存的关系
程序不读入内存就无法运行
计算机最主要的存储部件是内存和磁盘。磁盘中存储的程序必须加载到内存中才能运行,在磁盘中保存的程序是无法直接运行的,这是因为负责解析和运行程序内容的 CPU 是需要通过程序计数器来指定内存地址从而读出程序指令的。
磁盘构造
磁盘缓存
我们上面提到,磁盘往往和内存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相互协作,彼此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次内存都需要从磁盘中读取数据,必然会读到相同的内容,所以一定会有一个角色负责存储我们经常需要读到的内容。 我们大家做软件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缓存技术
,那么硬件层面也不例外,磁盘也有缓存,磁盘的缓存叫做磁盘缓存
。
磁盘缓存指的是把从磁盘中读出的数据存储到内存的方式,这样一来,当接下来需要读取相同的内容时,就不会再通过实际的磁盘,而是通过磁盘缓存来读取。某一种技术或者框架的出现势必要解决某种问题的,那么磁盘缓存就大大改善了磁盘访问的速度。
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
是内存和磁盘交互的第二个媒介。虚拟内存是指把磁盘的一部分作为假想内存
来使用。这与磁盘缓存是假想的磁盘(实际上是内存)相对,虚拟内存是假想的内存(实际上是磁盘)。
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可用
的内存(一个完整的地址空间),但是实际上,它通常被分割成多个物理碎片,还有部分存储在外部磁盘管理器上,必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通过借助虚拟内存,在内存不足时仍然可以运行程序。例如,在只剩 5MB 内存空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运行 10MB 的程序。由于 CPU 只能执行加载到内存中的程序,因此,虚拟内存的空间就需要和内存中的空间进行置换(swap)
,然后运行程序。
虚拟内存与内存的交换方式
虚拟内存的方法有分页式
和 分段式
两种。Windows 采用的是分页式。该方式是指在不考虑程序构造的情况下,把运行的程序按照一定大小的页进行分割,并以页
为单位进行置换。在分页式中,我们把磁盘的内容读到内存中称为 Page In
,把内存的内容写入磁盘称为 Page Out
。Windows 计算机的页大小为 4KB ,也就是说,需要把应用程序按照 4KB 的页来进行切分,以页(page)为单位放到磁盘中,然后进行置换。
为了实现内存功能,Windows 在磁盘上提供了虚拟内存使用的文件(page file,页文件)。该文件由 Windows 生成和管理,文件的大小和虚拟内存大小相同,通常大小是内存的 1 - 2 倍。
磁盘的物理结构
之前我们介绍了CPU、内存的物理结构,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磁盘的物理结构。磁盘的物理结构指的是磁盘存储数据的形式。
磁盘是通过其物理表面划分成多个空间来使用的。划分的方式有两种:可变长方式
和 扇区方式
。前者是将物理结构划分成长度可变的空间,后者是将磁盘结构划分为固定长度的空间。一般 Windows 所使用的硬盘和软盘都是使用扇区这种方式。扇区中,把磁盘表面分成若干个同心圆的空间就是 磁道
,把磁道按照固定大小的存储空间划分而成的就是 扇区
扇区
是对磁盘进行物理读写的最小单位。Windows 中使用的磁盘,一般是一个扇区 512 个字节。不过,Windows 在逻辑方面对磁盘进行读写的单位是扇区整数倍簇。根据磁盘容量不同功能,1簇可以是 512 字节(1 簇 = 1扇区)、1KB(1簇 = 2扇区)、2KB、4KB、8KB、16KB、32KB( 1 簇 = 64 扇区)。簇和扇区的大小是相等的。
压缩算法
我们想必都有过压缩
和 解压缩
文件的经历,当文件太大时,我们会使用文件压缩来降低文件的占用空间。比如微信上传文件的限制是100 MB,我这里有个文件夹无法上传,但是我解压完成后的文件一定会小于 100 MB,那么我的文件就可以上传了。
此外,我们把相机拍完的照片保存到计算机上的时候,也会使用压缩算法进行文件压缩,文件压缩的格式一般是JPEG
。
那么什么是压缩算法呢?压缩算法又是怎么定义的呢?在认识算法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文件是如何存储的
文件存储
文件是将数据存储在磁盘等存储媒介的一种形式。程序文件中最基本的存储数据单位是字节
。文件的大小不管是 xxxKB、xxxMB等来表示,就是因为文件是以字节 B = Byte
为单位来存储的。
文件就是字节数据的集合。用 1 字节(8 位)表示的字节数据有 256 种,用二进制表示的话就是 0000 0000 - 1111 1111 。如果文件中存储的数据是文字,那么该文件就是文本文件。如果是图形,那么该文件就是图像文件。在任何情况下,文件中的字节数都是连续存储
的。
压缩算法的定义
上面介绍了文件的集合体其实就是一堆字节数据的集合,那么我们就可以来给压缩算法下一个定义。
压缩算法(compaction algorithm)
指的就是数据压缩的算法,主要包括压缩和还原(解压缩)的两个步骤。
其实就是在不改变原有文件属性的前提下,降低文件字节空间和占用空间的一种算法。
根据压缩算法的定义,我们可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
有损和无损
无损压缩:能够无失真地
从压缩后的数据重构,准确地还原原始数据。可用于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严格的场合,如可执行文件和普通文件的压缩、磁盘的压缩,也可用于多媒体数据的压缩。该方法的压缩比较小。如差分编码、RLE、Huffman编码、LZW编码、算术编码。
有损压缩:有失真,不能完全准确地
恢复原始数据,重构的数据只是原始数据的一个近似。可用于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多媒体数据的压缩。该方法的压缩比较大。例如预测编码、音感编码、分形压缩、小波压缩、JPEG/MPEG。
对称性
如果编解码算法的复杂性和所需时间差不多,则为对称的编码方法,多数压缩算法都是对称的。但也有不对称的,一般是编码难而解码容易,如 Huffman 编码和分形编码。但用于密码学的编码方法则相反,是编码容易,而解码则非常难。
帧间与帧内
在视频编码中会同时用到帧内与帧间的编码方法,帧内编码是指在一帧图像内独立完成的编码方法,同静态图像的编码,如 JPEG;而帧间编码则需要参照前后帧才能进行编解码,并在编码过程中考虑对帧之间的时间冗余的压缩,如 MPEG。
实时性
在有些多媒体的应用场合,需要实时处理或传输数据(如现场的数字录音和录影、播放MP3/RM/VCD/DVD、视频/音频点播、网络现场直播、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编解码一般要求延时 ≤50 ms。这就需要简单/快速/高效的算法和高速/复杂的CPU/DSP芯片。
分级处理
有些压缩算法可以同时处理不同分辨率、不同传输速率、不同质量水平的多媒体数据,如JPEG2000、MPEG-2/4。
这些概念有些抽象,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下压缩算法的分类,下面我们就对具体的几种常用的压缩算法来分析一下它的特点和优劣
几种常用压缩算法的理解
RLE 算法的机制
接下来就让我们正式看一下文件的压缩机制。首先让我们来尝试对 AAAAAABBCDDEEEEEF
这 17 个半角字符的文件(文本文件)进行压缩。虽然这些文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很适合用来描述 RLE
的压缩机制。
由于半角字符(其实就是英文字符)是作为 1 个字节保存在文件中的,所以上述的文件的大小就是 17 字节。如图
那么,如何才能压缩该文件呢?大家不妨也考虑一下,只要是能够使文件小于 17 字节,我们可以使用任何压缩算法。
最显而易见的一种压缩方式我觉得你已经想到了,就是把相同的字符去重化
,也就是 字符 * 重复次数
的方式进行压缩。所以上面文件压缩后就会变成下面这样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AAAAABBCDDEEEEEF 的17个字符成功被压缩成了 A6B2C1D2E5F1 的12个字符,也就是 12 / 17 = 70%,压缩比为 70%,压缩成功了。
像这样,把文件内容用 数据 * 重复次数
的形式来表示的压缩方法成为 RLE(Run Length Encoding, 行程长度编码)
算法。RLE 算法是一种很好的压缩方法,经常用于压缩传真的图像等。因为图像文件的本质也是字节数据的集合体,所以可以用 RLE 算法进行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