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填写教学设计内容,请不要出现参赛选手姓名和班级)
一、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认识小数的意义,以及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认识每相邻两位计数单位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并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具:
尺子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导入
从实际生活中导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家里小孩去超市买一盒纯牛奶的时候,发现价格签上面标着‘4.5’,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老师需要付多少钱呢?
学生:需要付两元五毛
教师:好,那问题来了,请竖起你们的耳朵,‘4.5’在我们数学王国中,也有它自己的名字,那它的名字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含义呢?我们应该怎么运用它呢?
教师:好,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它的名字—小数,以及它的意义。(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这里通过让学生帮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并且在这里可以唤起学生对"小数初步认识"知识的映像)
展开
1.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教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小数。除了在超市里,还有哪里能看到我们的小数呢?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直尺,先观察一下自己手中的直尺,仔细地观察,你能直接看到小数在哪里吗?
观察完之后,学生:不能
教师:好的,现在呢,是暂时不能的。那神奇的地方来了,老师可以带大家通过直尺来找出小数在哪里。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拿着手中的直尺一起来量一量数学书,量它的长和宽。
学生跟着教师进行操作
教师:用厘米作为单位,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数学书的长怎么样啊?宽又怎么样啊?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长…… 宽……得不到整数。
教师:对的,在测量数学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进行测量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所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不用担心,在很早很早之前,我国的数学家最早提出了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的名称的部分称为小数。
教师总结:所以,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那我们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直尺来理解小数运用,能加深学生在测量和计算中运用小数的映像)
2.把1m平均分成10份
教师:所以,我们数学书的长和宽怎么用小数来表示呢?
有的学生之前就预习过课文,所以能直接说出结果
教师:有的同学知道,有的同学不知道。现在,大家一起来系统地学习米尺所表达的小数含义。
教师:现在有一把一米长的尺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仔细看一下米尺的刻度线,每一部分是多少厘米啊?那又是多少分米呢?
学生:10厘米 1分米
教师:如果用分数表示米尺的一个部分,如何表示呢?
教师:如果用小数表示米尺的一个部分,那又如何表示呢?
教师:对的,0.1m。左边是整数部分0,中间是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1,怎么读呢?零点一厘米。0.1m代表的是一米中的一分米。
教师:那么0.1在这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教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就是几个0.1。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本32页的第一个空白括号,那里填什么呢?接着下面的括号填什么呢?再下一个呢?
教师:好,在这里,0.3m代表了什么呢?
学生:0.3m代表一米中的三分米
教师:那0.3在这里表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教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在这里就是3个0.1。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右边空白括号,那里填什么呢?接着下面的括号填什么呢?再下一个呢?
教师:好,在这里,0.7m代表了什么意思?
学生:0.7m代表一米中的七分米。
教师:那0.7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学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在这里就是7个0.1。
(以把1m平均分成10份为例子,详细讲解小数的意义和读法,以及小数代表的含义,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进行基础铺垫)
3.学生自主探究规律
教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发动一下自己的小脑筋,现在前后座各组成一个四人小组,一起来合作学习。先完成填空,再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规律。
(板书:1.把1m平均分成100份时
2.把1m平均分成1000份时)
教师:现在请第一个小组代表来说一下把1m平均分成100份时的答案。
教师:接下来请第一个小组代表来说一下把1m平均分成1000份时的答案
教师:他们回答的对不对?好,大家一起表扬这两个小组。
教师:那大家有发现到什么规律吗?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发现到的规律:(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教师:回答得真棒,请坐下。好,现在全班同学在课本中把这三句话画出来,并读一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认识每相邻两位计数单位的进率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1往后的数位都有哪些吗?
学生:不太记得了
(教师板书 :万 千 百 十 一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教师:同学们将笔记做好,计数单位就是数位上最小的计量数。
教师: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二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教师:那么每相邻两位计数单位的进率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教师板书:

教师:所以,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测量单位之间的分数换算来认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有利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进率的概念)
巩固:
1.课本33页做一做
教师:现在,全班同学翻到课本33页做一做,给四分钟时间
2.同步的一些练习题
学生做题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加深映像)
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呢?知道了哪些计算方法?
说课稿其它内容省略,主要说一下教学过程:
第一点通过创设我带家里小孩去超市购物的场景来唤起对原有知识的印象和学习兴趣
第二点是通过用直尺测量数学课本,让学生直观了解到什么时候运用到小数
第三点是通过详细地讲授把米尺平均分成十份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一位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数位上最小的计算量)是十分之一。
第四点,通过让学生小组学习共同探究规律来引出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五点,通过认识测量单位之间的小数换算来认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有利于学生能理解进率的概念
第六点是通过题目练习来巩固新学知识
第七点是通过小结来回顾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