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怎么开根号_2019年注会财管那么难,我是怎么过的?

最近好多网友问我2019年财管哀鸿遍野,我是怎么考过的。就像我前面文章提到过的,2019年的财管考试真的是难出天际,这种难我到现在都刻骨铭心,考完出来一点底气都没有,完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过,查成绩时非常忐忑,看到成绩71分那一刻,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下面,还是谈谈我具体是怎么备考的。

首先,我需要解释一下,对于一个逻辑思维强的理科生,我从备考之初就没有怕过财管这一科,财管这门也是我自认为备考最有信心、学得最好的一门。但是,我在备考之初,接触到很多一起备考的小伙伴(包括中级备考的小伙伴),都跟我吐槽过,说觉得自己很害怕财管这门,看到大量公式、大量计算就头疼,自己从小数学就差,所以担心自己学不下去。这就是典型的从一开始就在心里设了一道防线,告诉自己不行。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备考,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所以,在正式备考之前,我一定要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给自己设定这样的心里防线。因为财管毕竟属于CPA考试,不属于数学考试,跟大学里的高数相比简单多了。其实财管里的公式,绝大部分靠加减乘除就能搞定,再复杂一点也就是带了开根号。正常接触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可以克服公式的计算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卡在数学关上。因此,一定要破除掉自己心里的魔障,以平常心态去对待,不要给自己人为地增加难度,因为财管的难根本不是你所认为的难。CPA之所以是CPA,每一科都有自己的难点,平常心对待每一科,坚持到最后的才可能胜利。

下面,就具体讲一下我的备考过程吧。

就像我在《#财管#章节架构梳理》系列文章中写的,财管这本书的难度设定是先难后易,很多人容易卡在第二章过不去,然后就选择放弃了。我自己刚备考的时候,遇到第二章也很痛苦,痛苦在于公式真的很多,而且需要结合会计知识去理解(当时的我会计知识也比较薄弱)。原本,按照正常的学习计划,第一遍学习肯定就是一章接着一章学。但备考中阴差阳错,第二章节,我听了一遍视频,上了一遍课程,做了一遍题目。第一遍听视频,重在理解,针对每一个公式,去理解它想要分析什么,为什么这个公式可以分析出这样的结论。听明白了公式背后的逻辑,也就理解了公式。听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理解了,开始做题,但做题的错误率很高,需要翻着书去做。我就反思,为什么?找到原因:确实,我理解了,但理解了不代表就掌握了。虽然理解了,但扛不住量大,并且有很多公式具有相似处,所以没记住,没区分,题目做起来自然很难上手且错误率高。然后我再重新学了一遍,这一遍学习,我有意识地去背诵公式,去对公式进行分析。这一遍下来,其实就是把自己理解的知识点真正载入大脑,完成从理解到记忆的过程。这样知识点才算真的是自己的知识点,做题目也不用翻着书做,正确率也提高了。

回忆一下上学学习数学的过程,第一遍上课就是听讲,重在理解老师对公式的解读,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如何解释结论。第二遍做题,做题就是辅助大家去记忆,继续认知公式。然后针对错题,针对重点知识,老师会再次讲解、分析,后面再加上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最终完成对公式的掌握。

财管对公式的学习方法很类似数学的学习方法,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题目练习,也没有老师会给你讲解错题,给你一遍又一遍地梳理重点知识,直到你会了为止。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是:第一遍听视频,重在理解,一定要去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原理,理解公式是如何能解释结论的。第二遍不着急做题,自己在脑海里过一遍知识点,可以对着书本,对着辅导书,对着思维导图,用小时候最原始的方式,遮着要点背诵公式,遮着公式说出含义。第三遍再开始做题,此时会有一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这样做题,一方面你的正确率会提高,大大地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把无效的错误过滤掉,此时针对错题,去做对比分析,留下思维痕迹,达到最终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解决了公式繁多如何记忆的问题,第二章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上文说的理解。财管的公式本身不难,难的在于需要结合会计知识去理解,且财管对会计知识的认知与会计科目中的理解不完全一致。这才是理解的难点所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管理用财务报表。学习会计,我们不太会重点去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不会去重点关注他们的作用。但财管里,我们需要把传统的资产负债表转化为管理用的资产负债表,并且基于管理用资产负债表去核算分析。尤其对于小白来说,可能连基本的会计知识都没有,还要基于传统会计知识之上去转化理解,那就是难上加难。这一点,如何克服呢?

下面教一个简单通俗的方法,也适用小白去理解。举个例子,应收股利是经营资产还是金融资产?答案:长期股权投资带来的应收股利是经营资产,其他一般认定为金融资产。小白的疑问是什么是应收股利、什么是长投?而有会计基础的人的疑问是为什么长投带来的应收股利就是经营资产,而其他的就是金融资产呢?【财管书本的解释:长投的目的一般是长期持有,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作为一项经营活动产生的股利自然也就是经营资产了。】其实这句话本身很好懂,对于小白的难点在于为什么长投是长期持有,是经营管理活动?偷偷地说,很多学过会计的人可能在学习这个知识之前,也不知道为啥或者说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因为学习会计时,大家关注的重点在于长投如何核算。那么小白去百度下概念或者拿出会计书来看下长投的概念,就明白了,长期股权投资嘛,顾名思义,长期持有。而且你不需要知道长投如何核算,是权益法还是成本法,是控制、共同控制还是重大影响。你如果明白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有股份,是要指导子公司的经营管理,那么你就明白长投是经营管理活动了。至于股利,你如果炒股或者知道炒股,或者听说过分红,你也就明白股利是什么了。这样,你也就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理解了背后的逻辑原理,自己也就会判断了。所以即使你是小白,你没有很强的会计基础知识,你依然可以用通俗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财管。否则那些一年过6科或多科一起报考的学员是如何通过考试的呢?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先学一遍中级会计,打好基础,再来学CPA;学CPA先把会计这一门学好,再去学习其他科目。这是理想中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当然是最好的,也是我一直主张的以会计科目为核心的道理。但,当我们没有这个条件时,那就创造方式去理解,尽量找到自己通俗易懂的思路去解读即可,这个方式没那么精准,理解也未必都百分百对,但至少有用,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精进,可以不断去打破、重建和补充。

财管的备考,第二章就像是过山车的一个高峰,当你一上路就来到高峰,往后走,你会觉得后面章节的学习都没有那么难了。但是,千万别掉以轻心,否则很快会被打脸,CPA之所以是会计界的大佬,总有你想象不到的难点。

总结一下,第二章的难点在于公式繁多,难以理解,要精确记忆和分析运用。那么,财管这本书的难点大致就是这些,学习的方法基本也可以贯穿整书了。总结如下:

1、心态上,以平常心对待每一科目,不要人为给自己增加难度,也不要掉以轻心(有基础的学员要以空杯心态对待)。

2、第一遍听视频,重在理解,理解老师怎么解释这个公式的,理解这个公式背后的原理是什么,理解公式需要注意的点是什么,理解公式是如何得出结论的。这个过程,我不建议使用倍速听的方式,因为第一遍最基础但也最重要,直接关乎你到底理解了多少。一定要沉下心来,这一遍掌握一个原则:慢,就是快。

3、第二遍,不要着急做题,利用思维导图(或其他工具)梳理知识,尽可能自己回顾/说出/分析知识点,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也是让变理解转化为记忆的过程,非常重要,尽量不要省略。这个步骤运用的好,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3、第三遍,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错题,参照答案对比错误的原因,一定要分析差异,留下思维痕迹。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真正改正错误,避免以后再犯。另一方面,也便于后面复盘,随时拿取使用。

4、这里没提到的点,注意复习。不要学完所有章节后再开始复习,那个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学过的忘得差不多了,复习等于重学一遍,费时费力不讨好。在学了两三章后,就要开始复习了。复习不要费太大力气,可以每天练5道题。

5、理解有困难时,不要觉得自己没基础就一定理解不了,要学会找到自己通俗易懂的思路去解读,最好的方式是举例,尤其是平时工作或生活中接触过的知识去解读,最容易上手、好理解且不易遗忘。

最后,以上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我在《注会经验贴三:学习方法篇》里所描述的,理解为王+题不离手+螺旋上升。写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写总结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就是把这套方法在财管科目备考中的应用阐释了一遍,因为真的是自己一年备考高分通过中级+注会四门的经验所谈,自己受用也希望能让更多人受益。

PS:写文章真的很累,虽然只是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也花了近一个上午的时间。后面还有遇到难点章节或难点知识点有需要分享的,可以评论或私信我。我不能保证一定都会拿出来分享,我只能做到尽我所能。且写且珍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