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微服务框架_微服务:SSH框架微服务改进实战方法论

导引

这篇文章从实操层面详细介绍如何对SSH框架的支付系统实施具体的技改。这里不涉及具体代码写法,重点在于说明方法论。虽然以SSH(Apache Struts + Springframework + Hibernate)框架为例,也适合各种常用的Web架构(Apache Struts/Spring MVC / Apache Velocity + Springframework + Mybatis/Hibernate)。

选取入手模块

如果遗留系统规模庞大,那应该如何挑选入手点?以支付系统为例,如前文所述,支付系统一般包括账户,交易,订单,优惠券,钱包,支付渠道,清结算,支付网关,运营系统等模块。模块很多,如何选择突破点?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寻找对外依赖最小的模块,由此开始调整。 首先模块依赖关系整理出来。

747bb2c6ea614f744e3bb945aae59f21.png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账户系统在依赖树中是处于树根的位置,对它的调整相对容易。只要保持对外接口不变即可。

重构目标

其次是确定本模块重构的目标,也就是通过重构,将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目标的制定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

  1. 功能泛化:即让相同的接口支持更加通用的功能,比如将代扣和充值功能完善并重构为支付产品商务系统,建立支付商品,出入库,订单等子系统。
  2. 功能完善:对现有功能进行完善, 将原来未实现的功能补充完成。 比如建立和完善账户系统,为清结算工作提供支持。
  3. 性能提升:这是最容易说服人的一个理由了。 比如:在存储上,调整原依赖单一依赖mysql数据库的问题,接口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实现读写分离,比如对高性能需求的接口采用内存数据库。

重构策略

重构如同飞行中更换引擎,必须非常小心,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小步快跑,积小胜为大胜。

  • 每一个改进点,需在1~3天内完成,不能超过一个周。
  • 每次改进,均可直接上线运行,不需要长时间的AB测试。

在功能也就是对外接口不变的前提下,开始进行拆分工作。 在结构上,原SSH系统是一个大项目,所有代码分层分模块堆在一起。微服务系统需要将它们拆分。直观的拆分方法是按层,按模块同构的拆分成各个独立运行和维护的系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调整。

基于层的全面重构

如果遗留接口不多,人力足够,老板又认可,那当然需要执行全面的系统重构了。 在SSH架构下,重构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这样可以确保每一层的重构都有明确的输入输出,并且是可测试的。

API网关

在SSH架构下,对API网关需求不大,一般都不需要这个网关。如果有的话,也是通过NGINX的rewtite模块来实现,逻辑简单,人工维护即可。而一旦接口层按照业务来拆分后,网关路由逻辑复杂多了,通过人工维护配置文件难度激增,必须调整成自动注册更新路由的方式。也就是每个服务需要将自己提供的服务和API注册到API网关上, API网关需要自动识别并加载新的路由。

针对这个需求,我们开发了一个Connector, 其工作原理如下:

3bb1095f7462d7add109fbd2b8d08d55.png
  • 服务在启动完成后,注册到ZooKeeper上。
  • Connector监听ZooKeeper,一旦有变更,则获取服务列表,更新nginx.conf文件。
  • Connector在更新完成nginx.conf文件后,执行Nginx的reload命令,让配置生效。
  • load balancer 将服务打到Nginx上,Nginx可以按照新配置来执行服务路由。

在服务关闭时,执行类似的操作。第一步是在服务关闭前,将服务从ZooKeeper上删除。注意必须在服务关闭前删除,否则会发生服务不可用的错误。 服务注册项从ZooKeeper上删除,并且本地服务没有流量后,才能关闭服务。

Connector可以和Nginx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上。

服务接口调整

使用Spring MVC实现的Controller或者使用Apache Struts实现的Action,需要按照业务进行组合,拆分到具体项目中,原则上,一个项目不应该有超过5个接口,避免接口过于复杂。本次调整需要做的工作包括:

  • 增加服务注册机制,在服务启动时将服务注册到ZooKeeper上;
  • 增加服务退出机制,在服务关闭时将服务解除注册;
  • 将服务按照业务组合,建立对应的项目;
  • 将服务依赖的业务逻辑层打包到同一个jar中,作为后续改进的基础。
  • 服务上线,替换掉现有的服务。

业务逻辑层调整

在Spring Framework框架下,业务逻辑层被实现为服务层和DAO层之间的桥梁。 对于绝大多数应用来说,业务逻辑层都是非常薄的一层封装,调整为微服务架构下,业务逻辑层有三种处理方式:

  • 抽象为独立的RPC服务,对于功能比较复杂业务逻辑,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 下沉到DAO层,如果逻辑上涉及数据访问操作多,或者需要事务处理的,可以合并到DAO中,一同实现为RPC。
  • 上浮到接口层。如果业务逻辑比较简单,也可以上浮。

DAO层的重构

DAO层的重构的工作量比较大。 需要将原来访问数据库的逻辑,调整为远程RPC调用:

  1. 针对DAO的接口,开发RPC服务,将数据访问逻辑通过RPC来隔离;
  2. 提供DAO的RPC接口客户端,替换原DAO服务接口的实现。

这样在业务逻辑层和服务层中调用的DAO,调整为RPC调用,将数据访问逻辑和业务逻辑分离。这样在DAO层就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选用合适的存储数据库。

性能优化

完成上述调整,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码农们最心爱的性能优化了。 对于大部分线上应用来说,性能优化主要的工作是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来满足性能的需求。

  1. 数据可以直接写入MySQL或者其他的持久化存储。这个库也会被称之为主库。但是如果写入性能要求高,可以调整为先写入内存数据库,再同步到持久化存储中。
  2. 线上数据访问,指根据ID或者其他的某个属性值来读取1-2条数据。一般不要直接从MySQL等持久化存储中出,需要采用Couchbase、Redis等内存数据库。
  3. 线上数据检索,检索和访问需要分开。按照关键字、时间等条件的检索,一般用Elastic来满足。
  4. 线上数据列表,如最新、最热、推荐等,都需要将数据预先计算好,放在Couchbase或者Redis等内存数据库中,读取的时候直接从库中出数据,不能执行实时计算。

通过这几个步骤,就可以优化线上服务的性能,最终呢,瓶颈应该不是在数据库或者CPU上,而是在带宽上。 那这就是砸钱的商务行为了。这样处理,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空间浪费,是典型的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 技术上的挑战,那就是数据一致性问题。 对于一致性要求不强的需求,这个做法是没问题的。

那如何在不同存储之间同步数据呢?主要的做法有:

  1. 使用数据库本身自带的同步机制。好处是一般不需要开发,问题是数据库的同步机制,如MysQL、HBase的Replication机制,仅支持少数类型的备库,对数据库本身也有压力。
  2. 使用公共同步工具,如阿里的canal。
  3. 使用消息中间件来实现数据同步。

采用消息中间件目前主流的做法,适合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如下图所示,在数据写入的服务中,完成写入后,抛出消息。其他数据库通过接受消息来更新数据。

优点是系统灵活,无论是同DC还是跨DC的情况都可以正常工作。 对数据同步的情况,可以通过MQ提供的监控系统也能够了解。 缺点是开发工作量大,数据同步实时性不高。

cbe6224fb369fcffde9948a40377648c.png

如果时间不够

上述重构是非常理想的场景了,那如果时间不足,只能部分重构,应该如何处理?一种方式是针对DAO层来改进。

一般来说,重构往往意味着数据结构的变更。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写入的服务相对数据读取服务要少得多,所以可以采用的策略是:

  1. 调整DAO服务中数据写入操作,将数据写入到新的库表中。
  2. 采用MQ来实现新库表和老库表的数据同步, 参见上图。
  3. 老的DAO服务中数据读取的操作保持不变。

毕竟大部分的服务并不需要太高的性能需求。 只需要将性能要求高的服务进行重构,实现读写分离即可。重构方式如上描述。

总之,技改的难度在于如何梳理出头绪来。 本文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附注:

原文已不可靠,二手分享自:http://dockone.io/question/1233

编者觉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于本头条号再次分享了此文,或可借鉴参考。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