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添加力矩_ANSYS转矩施加三种方法

本文介绍了在Ansys中添加力矩的五种方法,包括将力矩转换成力偶施加在节点上、建立mass21单元并耦合形成刚性区域、使用mpc184单元、通过rbe3命令以及基于表面边界法。还分析了各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给出部分方法的命令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将矩转换成一对的力偶,直接施加在对应的节点上面。

2

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

定义为

mass21

单元,

然后跟其他受力节点耦

合,形成刚性区域,就是用

cerig

命令。然后直接加转矩到主节点,即中心节点

上面。

3

.使用

mpc184

单元。是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

,

跟其他受力节点分别形

成多根刚性梁,

从而形成刚性面。

最后也是直接加载荷到中心节点上面,

通过刚

性梁来传递载荷。

4

.通过

rbe3

命令。该方法与方法

2

很接近。

5

.基于表面边界法:主要通过定义一个接触表面和一个目标节点接触来实现,

弯矩荷载可以通过在目标节点上用“F”命令施加。

对于方法

1

,通过转换为集中力或均布力,比如施加扭矩,把端面节点改成柱坐

标,

然后等效为施加环向的节点力;

而施加弯矩,

可以将力矩转化为端面的剪切

均布力;但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方法

2

,定义局部刚性区域,施加过程

venture

讲的很详细,这里就不在赘述。

根据他的例子,

我在下面给出了一段命令流。

该方法有个不足,

它在端面额外的

增加了一定的刚度,只能适用于小变形分析。

方法

3

,相对方法

2

来说,采用刚性梁单元,适用范围更广一些,对于大应变分

析也能很好的适用。但在小应变分析下,方法

2

和方法

3

没有什么区别。

方法

4

,定义一个主节点,施加了分布力面,应该说跟实际比较接近一点,但端

面的结果好像不是很理想,结果有点偏大,在远离端面处的位置跟实际很符合。

方法

5

,它具体的受力形式有如下两种:

刚性表面边界

(

Rigid

surface

constraint

)

-认为接触面是刚性的,

没有变形,

和通过节点耦合命令

CERIG

比较相似;

分布力边界(

Force-distributed

constraint

)-允许接触面的变形,和边界定

义命令

RBE3

相似。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用

KEYOPT(2) = 2

打开接触单元的

MPC

(多点接触边界)算

法,

下面针对

venture

给出的例题,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的命令流。

方法

1

不介绍了,方法

2

/PREP7

ET,1,95

ET,2,21

KEYOPT,2,3,0

R,1,1E-6

MP,EX,1,2.01e5

MP,PRXY,1,0.3

CYLIND,15,10,0,200,0,360,

wpro,,90,

vsbw,all

wpro,,,90

vsbw,al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