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计算机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和发展.doc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和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和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基本要求,回顾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过程和现状,同时指出继电保护将朝着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继电保护 作用 组成 现状 发展

0 引言

通常情况下,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配线路及用电设备等共同组成电力系统。危险故障和一些异常运行状态在电力系统中比较常见,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现象会进一步发展成事故,进而破坏整个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造成对用户少送电、停止送电或者降低电能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不容许的地步,严重时会损坏设备和人身伤亡等。因此,必须在十分之一秒内控制故障元件的切除时间,或者切除时间更短。通过人工操作是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的,为了执行这一任务,需要一套自动装置。

1 继电保护的作用及组成

1.1 继电保护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在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线路等被保护元件,以及自身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将会自动、迅速,从电力系统中有选择地切除故障元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故障范围继续扩大,同时确保无故障部分继续正常运行,同时保护故障元件防止继续遭受损害;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根据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做出及时反应,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维护条件,向运行值班人员发出声光报警,以及相应的图文信息等。为了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动作,或者误动作,当发生故障时,对继电保护系统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结合故障元件对电力系统及元件的危害程度设定相应的延时。

1.2 继电保护的组成

通常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包括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2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来说是必须满足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且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1 选择性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来说,所谓的选择性就是指借助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将故障切除,进而实现保护功能。通常情况下,在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发生拒动时,通过相邻设备、线路、断路器失灵等切除故障,完成保护。对于整定上、下级电网(包括同级)之间的继电保护,通常情况下,需要遵守相应的逐级配合原则,进而在电网发生故障时,选择性的切除故障。

2.2 速动性

所谓速动性是指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同时将故障波及的范围缩到最低,需要保护装置将短路故障尽快切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

2.3 灵敏性

所谓灵敏性是指在被保护范围内,设备或线路发生金属性短路,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具备相应的灵敏系数。通常情况下,利用继电保护的整定值来完成。

2.4 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正常运行状态时,在保护范围内继电保护装置该动作时就进行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线路、母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都不允许运行,通常情况下,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可靠性是其最根本的性能要求。

3 继电保护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当前,用电设备的数量、功率,以及发电机组的容量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力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同时人民生活对电力系统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因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进而对继电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可以说,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先后经历了50年代的机电式继电保护时代、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的晶体管式继电保护时代、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的集成电路式继电保护时代、从90年代到现在的微机式继电保护时代。

目前,我国新建的发电厂、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等电力系统已全部实现微机式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

4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综合自动化发展。

4.1 计算机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逐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对继电保护系统提出新的要求:继电保护系统除了具备基本的保护功能外,还要对数据有更高的处理能力,更大丰富的故障信息,更大的数据存储空间,更完善的通信功能,以及与其他保护装置、控制装置、电力调度系统等联网以实现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共享的能力等。计算机的运算、存储,通讯等性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得到了巩固和强化,为继电保护系统实现计算机化奠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的数字转型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旨在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农业全流程的再造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提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乡村的建设面临乡村治理、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分阶段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来解决。农业数字转型的需求包括满足市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解决产销对接问题、形成优质优价机制、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农业政策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以及解决农业融资难的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1+3+4+1”工程,即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商业、新农民、新文、新农村为核心,推进数据融合,强农业大数据的汇集功能。数字农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以农业数字底图和数据资源为基础,通过可视监管,实现区域农业的全面数字管理。 数字农业大数据架构基于大数据、区块链、GIS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平台和农村综合服务指挥决策平台三大基础平台。农业大数据中心汇聚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支持大数据应用。信息采集系统覆盖市、县、乡、村多级,形成高效的农业大数据信息采集体系。 农业物联网平台包括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预警预报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收集和监测数据,实现对农业环境和生产过程的智能管理。综合服务指挥决策平台利用数据分析和GIS技术,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 数字乡村建设包括三大服务平台:治理服务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治理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乡村治理的数字;民生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各类民生服务;产业服务平台融合政企关系,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数字乡村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农业管理和农村社会服务。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利用AIoT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和智能。农产品智慧流通管理系统和溯源管理系统提高流通效率和产品追溯能力。智慧农业管理通过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农村社会服务则通过数字手段,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总体而言,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