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类与方法与函数_【python系统学习13】类(class)与对象(object)

类(class)和实例

整数、字符串、浮点数等,不同的数据类型就属于不同的类。

想想看当初学数据类型,我们用type验证数据类型后打印的结果

忘了就再来看看:strs = '字符串'

ints = 1

floats = 2.3

print(type(strs)) # 

print(type(ints)) # 

print(type(floats)) # 

以上,class就是类。

顾名思义class 'str'就表示是字符串类。

同理,剩下俩个就是整数类、浮点数类...“ 类之所以为类,是因为每一个类之下都包含无数相似的不同个例。

类,是对某个群体的统称。 比如:人类、犬类

实例“ 在Python的术语里,我们把类的个例就叫做实例 (instance),可理解为“实际的例子”。

比如上边代码中的'字符串'、1、2.3。这三个就分别是字符串类的实例、整数类的实例、浮点数类的实例。“ 类是某个群体,实例是群体中某个具体的个体。

群体里的每个个体都有着相同/相似的特征和行为。也就是说实例之间会有相同/相似的特征和行为。

比如,字符串中的实例举几个例子:str1 = '我是字符串'

str2 = '1'

str3 = '2.3'

str4 = 'True'

以上四个都是字符串,因为他们都是用英文引号包裹。这就是他们的相同特征。

即使他们四个的内容值完全不一样。

而也因此,值不一样就是他们实例之间的区别、是区别于其他实例个体的特征。

小测试

请问:狗、秋田犬、忠犬八公、list、[1,2]

以上这五个元素,哪个是类、哪个是实例?答案见源码同目录下files中同名py文件

对象(object)“ 佛说:万事万物,皆可为对象。

咳咳,佛说,我说的不是男女对象那个对象!“ 这里所谓Python中的对象,等于类和实例的集合:类可以看作是对象,实例也可以看作是对象。

比如列表list是个类对象,[1,2]是个实例对象,它们都是对象。

再比如说人类是个类对象,也可以说小红是个实例对象(这里小红依旧不是你的女对象!!!清醒点!!蚂蚁竞走了十年了!!!)。

属性和方法

区别于其他类的依据,细分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描述事物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 - 这就是所说的【属性】

第二种是描述事物能做什么,有哪些行为和作用 - 也就是所说的【方法】

Python中每个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attribute)和方法(method),是这个类的所有实例都共享的。换言之,每个实例都可以调用类中所有的属性和方法。

不过各个类的属性和方法,是需要我们自行创建的。除了python中已有的数据类型其属性和方法是内置建好的。

比如:列表的内置方法有append、pop等。而这些方法任何列表实例值都可以使用listObject = [1,3,'列表实例里的第三个元素']  # 一个列表实例

listObject.append('我是列表实例利用类上的append方法添加进来的元素') # 调用列表类的内置方法append

print(listObject) # [1, 3, '列表实例里的第三个元素', '我是列表实例利用类上的append方法添加进来的元素']

类的创建

上节,函数用def关键字定义。

本节,类的创建用class关键字定义。

伪代码class 首字母大写的类变量名:

自定义属性名 = 属性值

def 自定义方法名(self,参数1,可以没有参数2):

方法函数体内容

具体的含义:用class关键字创建,class+类名+英文冒号

类名首字母大写,是自定义命名,大写字母开头,不能和python关键字冲突。

类的代码体要放在缩进里。

属性名自定义,不能和python关键字冲突。属性值直接用等号赋值给自定义属性名即可

实例方法名自定义,不能和python关键字冲突。方法(也就是函数)通过def关键字定义,和函数的定义语句很类似,

实例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必须传self,固定值。(下详)

类中创建的属性和方法可以被其所有的实例调用

实例的数目在理论上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同时“新建”多个实例【类被称为“实例工厂”的由来】

示例代码# 创建一个男朋友类对象

class MyBoyfriend:

sex = 'male'

def caring(self):

print('好了,不哭了~')

boyfriend = MyBoyfriend() # 调用类对象,得到男朋友实例对象。

print(type(MyBoyfriend)) # 

print(boyfriend) # <__main__.MyBoyfriend object at 0x109922400> MyBoyfriend类的是一个实例对象。后面的一串字符(0x109922400)表示这个对象的内存地址。

print(type(boyfriend)) #  表示boyfriend类属于MyBoyfriend类。

属性(attribute)

在类中赋值的变量叫做这个类的“属性”

方法(method)

在类中定义的函数叫做这个类的“方法”。

类中带self的参数的方法是实例方法,是类方法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类的实例化

还是以上边创建男朋友类的代码为例,类的实例化过程就是MyBoyfriend()这句。 最后创建的实例对象被赋值给变量boyfriend。

调用类对象的过程叫作类的实例化,即用某个类创建一个实例对象。

实现形式/伪代码是实例变量名 = 类名() # 类名后+小括号调用

实例对象调用类属性和方法

实例化类对象后,得到一个实例对象。因为类的方法和属性,实例对象都有。所以实例对象boyfriend可以调用类中的属性sex和方法caring。

调用类的属性实例名.属性

调用类的方法实例名.方法(传参) # 参数不用考虑self

示例代码# 调用类的属性

print(boyfriend.sex) # 打印"male"

# 调用类的方法

boyfriend.caring() # 打印“好了,不哭了~”

值得说明的是,调用类方法时,传参不用考虑self参数的存在。 fa

特殊参数:self

可以看到上例,为什么实例调用方法时不用传参,在定义时那个参数self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参数self的特殊之处:“在定义时不能丢,在调用时要忽略。”

1、代指实例化对象的作用

其实这个self有点像JS中构造函数内部的this。self是所有实例化对象的替身。指的是任何用这个类生成的实例化对象:# self

class SelfMean:

content = '类SelfMean中的属性'

def oneFn(self):

print(self.content) # self在此指向实例化的对象"selfMean"

selfMean = SelfMean()

selfMean.oneFn() # 打印类中content的值 - "类SelfMean中的属性"

注意上例中,在oneFn函数内部,使用类中的属性content时,不能直接当变量使用,否则如下写法就会报错:class SelfMean:

content = '类SelfMean中的属性'

def oneFn(self):

print(content) # 不用self调用类属性,就会报错NameError: name 'content' is not defined

selfMean = SelfMean()

selfMean.oneFn()

变量未经定义就使用,就会报这种NameError的问题。详见第三章错误类型总结篇。

有人会疑问,代码中oneFn上边不是定义了content还给她赋值了吗?怎么能说未定义呢?

函数的作用域中也说了,自己oneFn函数内部找不到的变量,会向上找父级作用域、层层向上查询乃至全局作用域的变量啊,他自己虽然没有、但是他爸爸有啊!为啥还说未定义呢?

同志啊,醒醒。这里是类啊!不是函数。类内部的变量是定义给实例化对象的属性的啊。换句话说,上述代码实例化对象转换成字典的模样长下边这样:selfMean = {

'content': '类SelfMean中的属性',

'oneFn': 一个函数体在这里~

}

所以你如果不用字典的方式(1、selfMean.content;2、selfMean['content'])调用这个属性,他是拿不出来的。

而在类内部,实例化对象还没出生,你不知道他未来的名字叫selfMean1、还是叫selfMean37。也就没有办法用selfMean.content或selfMean37['content']的方式去调用它。

所以在这之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self,来代指未来的实例化对象,并达到提前在类内部使用实例化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的目的。

使用方式就是self.属性、self.方法名(除self以外的传参)。看下例:class SelfMean:

content = '类SelfMean中的属性'

def oneFn(self):

print(self.content) # 提前在类中使用了实例化对象的属性 content,等价于selfMean.content

self.twoFn('哈哈哈哈哈~') # 提前在类中使用了实例化对象的方法 twoFn、并传参

def twoFn(self, txt):

print('实例化对象的第二个方法,打印内容:', txt)

selfMean = SelfMean()

selfMean.oneFn()

2、定义方法必传self

看上边的代码中,oneFn和twoFn都有self参数,并且都是第一个参数,这并不是巧合。

只要在类中定义的方法,第一个参数就必须是self。不过调用方法时,可以忽略它,不用给self传参。

3、调用方法传参时self可忽略

我们调用实例方法的时候,传参不用考虑self。以此往后类推就行:class SelfParams:

content = '类SelfParams中的属性'

def twoFn(self,name,sex,age,weight):

print(self.content)

print(name,sex,age,weight) # 2、依次打印传递过来的位置参数的值:小石头 female 19 91

selfParams = SelfParams()

selfParams.twoFn('小石头','female',19,91) # 1、调用方法时忽略self参数,依次按位置传递name,sex,age,weight的参数

初始化方法(构造函数)

1、定义初始化方法

定义初始化方法的格式是def __init__(self),是由init关键字加左右两边的【双】下划线(__)组成。

双下划线是英文输入法下,shift + 0右边的那个键打出来的。

2、初始化方法的作用

无需调用自执行

一、当每个实例对象创建时(即类调用时),该方法内的代码无须调用就会自动运行。无需"实例名.init"的方式调用# init

class InitTest:

def __init__(self):

a = 321

b = 345

print("初始化就会执行init里的代码: ", a+b)

initTest = InitTest()

# 运行后直接打印:初始化就会执行init里的代码:  666

可见 ,触发类对象的调用时,就直接触发了__init__方法的调用。

为类属性设置初始值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在初始化方法内部完成类属性的创建,为类属性设置初始值,这样类中的其他方法就能直接、随时调用。

上述代码改写如下:class InitTest:

def __init__(self):

# 为类属性设置初始值,要写在__init__函数内部的最上方,否则会报错

self.a = 321 # 注意self的存在。

self.b = 345 # 同上

# 定义完属性的初始值以后,才能在下变写__init__里边要处理的其他逻辑

print("初始化就会执行__init__里的代码")

self.plusAd()

def plusAd(self):

print(self.a + self.b) # 使用类属性

initTest = InitTest()

# 打印结果如下

# 初始化就会执行init里的代码

# 666

3、初始化方法接收其他参数

除了设置固定常量,初始化方法同样可以接收其他参数,并把这些参数赋值给类的属性并被类中其他方法使用:# 初始化方法接收参数

class InitParams:

def __init__(self,aP,bP):

self.a = aP

self.b = bP

print('初始化执行并设置属性、把参数aP和bP的值给了属性a和b')

self.plusAd()

def plusAd(self):

print(self.a + self.b) # 其他方法也能用同一个属性

def sub(self):

print(self.a - self.b) # 其他方法也能用公用的属性

initParams1 = InitParams(12, 4) # __init__需要的参数在类调用时传递

# 打印结果:

# 初始化执行并设置属性、把参数aP和bP的值给了属性a和b

# 16

# 8

initParams2 = InitParams(30, 5) # __init__需要的参数在类调用时传递,可以多次调用,传不同的参数,进而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 打印结果:

# 初始化执行并设置属性、把参数aP和bP的值给了属性a和b

# 35

# 25

当初始化方法__init__有多个参数的时候,在实例化(类调用)的时候就要传入相应的值。

上例第一次调用,12传给了aP、4传给了bP。

上例第二次调用,30传给了aP、5传给了bP。

这也是初始化方法的好处,传参一次可被多次调用,

番外 - 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

面向过程编程:首先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即“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然后用函数实现各个步骤,再依次调用。一个示例:# 全局变量定义

globalA = 12

globalB = 20

globalCount = 0

# 加

def plus():

global globalCount

globalCount = globalA + globalB

sub()

# 减

def sub():

global globalCount

globalCount = globalCount - globalA/2

print(globalCount)

# 主流程

def main():

plus()

# 启动流程

main()

我们根据“全局变量数据整理——主流程——加法计算——减法计算”这个过程封装了三个函数,再依次调用,按规定顺序执行程序。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编程,会将程序看作是一组对象的集合。通过调用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来拼凑完成一段功能。# 面向对象

class Calculator:

def __init__(self,a,b):

# 公共属性定义

self.globalA = a

self.globalB = b

self.globalCount = 0

# 是加法方法,能做加法

def plus(self):

self.globalCount = self.globalA + self.globalB

print(self.globalCount)

# 是减法方法,能做减法

def sub(self):

self.globalCount = self.globalCount - self.globalA/2

print(self.globalCount)

calculator = Calculator(12,20)

calculator.plus()

calculator.sub()

用这种思维设计代码时,考虑的不是程序具体的执行过程(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考虑先创建某个类,在类中设定好属性和方法,即是什么,和能做什么。

接着,再以类为模版创建一个实例对象,用这个实例去调用类中定义好的属性和方法(plus、sub)即可。

面向对象的好处参数的传递会比普通函数要省事很多。(不必考虑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因为类中的方法可以直接调用属性。)

代码的可复用性也更高。(类能封装更多的东西,既能包含操作数据的方法,又能包含数据本身。)

代码结构会更清晰。(代码的可读性、可拓展性和可维护性这几个方面都会优于面向过程编程。)

一目了然。(面向对象编程将代码具体的数据和处理方法都封装在类中,不用完全了解过程也可以调用类中的各种方法。并且还可以分开调用)

可以在 Python 中轻松地调用各种标准库、第三方库和自定义模块(别人写好的类框架代码)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