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servlet时路径缺少工程名_浅谈从纯Servlet到Spring的请求分发机制

本文将分享从纯Servlet时代到Spring框架时代的过程中,关于请求分发的一些思考。

在讲请求分发之前先梳理一下一个Web请求的交互逻辑:

  1. 首先用户在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到服务器。
  2. 这个请求首先会经过操作系统的TCP/IP协议栈解析后发送至某一个端口
  3. 在该端口运行着一个Web应用服务器(假设是Tomcat)
  4. 接着Tomcat会把请求根据请求路径传送给对应的Servlet处理
  5. (要注意的是,Web服务器本身是不处理请求的,比如说Tomcat,它只负责分发请求)

Servlet时期的请求分发

在还没有spring框架的时候,只能单纯用Servlet处理请求。

具体做法是:把Servlet及其映射路径配置在一个叫web.xml的配置文件中,当服务器启动时,Tomcat会自动读取这个文件,然后根据文件中的配置,把请求分配到对应的Servlet。

afd93fe2f1966ac5dbf10ee855aaca31.png

这个时候请求分发的工作是在Tomcat中完成的,通常一个业务对应一个Servlet。比如说关于用户的增删改查,对应的Servlet很有可能是这样子的:

  1. AddUserServlet
  2. DeleteUserServlet
  3. UpdateUserServlet

对应的结构图如下:

e53130d4a49d1e65f9ea3ee75b65712c.png

这和我们如今开发中的架构很不一样,因为现在通常是一个类里面包含了对同个业务所有处理逻辑。比如说对用户的增删改查都放在同一个类里,用不同的方法区分。

但在以前,一个Servlet里面通常只有一个service是有用的,其他和生命周期相关的方法基本只是给一个空壳的重写,所以一个service方法就对应一个业务处理逻辑。这种分类方法不仅给web服务器带来很大负担的,而且会导致web.xml文件十分庞大。(User的增删改查逻辑对应4个Servlet,要是能把和User相关的处理逻辑分发给一个大的UserServlet就好了)

后来有人找到了把和User相关的处理逻辑分发给一个大的UserServlet的方法。具体方法就是使用Java中的反射。详细代码如下:

/** * 该Servlet不需要进行配置,因为该Servlet从来不需要被直接访问,使用来被继承的 * 可以定义为abstract class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Overrideprotected void servic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解决post表单中文乱码问题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获取method属性的值(方法名)String method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method");if(methodName == null || methodName.trim().isEmpty())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您没有传递method参数!无法确定您想要调用的方法!");}//使用反射调用方法try {//获取当前Servlet的Class信息Class clazz = this.getClass();//实际访问的Servlet,不是BaseServlet,是BaseServlet的子类比如UserServlet//使用反射创建对象//Object obj = clazz.newInstance();//获取方法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methodName, HttpServletRequest.class,HttpServletResponse.class);//使用反射执行方法method.invoke(this, request,response);}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这样一来,分发请求的结构就变成了这样:

786bceba7630ca4ad0556757b6ff50da.png

也就是说同类业务的请求分配给同一个Serlvet,当具体到细分的业务逻辑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区分;在运行的时候使用反射调用具体的方法。

23828a2d7f7011345641c51ccdac4d28.png

这么做能明显减轻服务器分发请求的压力,也让web.xml文件变得更加简洁。而且同类型的业务逻辑能够编写在同一个类中,方便管理维护。但是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呢?

Spring框架的请求分发

先用一幅图来描述Spring框架的请求分发,图片通俗易懂:

ca7bbd316733619e51a26af482308f01.png

从图中可以看到web服务器此时已经不用考虑分发请求的问题了,它只需要把请求发送给DispatcherServlet即可。请求分发的任务将落到DispatcherServlet身上。

而DispatchServlet也不再是把请求分发给其他Servlet,而是根据请求路径分发给对应的Controller,然后再分发到Controller中对应的处理方法。

下面给出一个迷你简写版的DispatchServlet代码:

public class DispatcherServlet implements Servlet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ServletConfig servletConfig)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 @Override public ServletConfig getServletConfig()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rvice(ServletRequest servletRequest, ServletResponse servlet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for(MappingHandler mappingHandler : HandlerManager.mappingHandlerList){ try{ if (mappingHandler.handle(servlet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turn; }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stantia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ServletInfo()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DispatcherServlet处理请求的逻辑也很简单,就是根据请求路径找到对应可以处理的处理器。

至于MappingHandler是怎么初始化的,这就涉及到Spring框架中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的知识了。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再把请求路径配置在web.xml里面,而是通过注解的方式配置在每一个个处理方法的上方。当spring框架启动后,会根据注解把每个处理方法初始化为一个个MappingHandler(里面包括请求路径和处理逻辑),供DispatcherServlet调配使用。

a789f037fab8cb00eb717c7d75bc0496.png

这样的请求分发方式无疑比Serlvet时期的请求分发更加灵活,强大。它把请求分发的工作从web服务器上移植到框架中,可扩展性更强。而且配合spring框架的控制反转机制,把处理逻辑类的初始化及生命周期控制交给框架管理,更加安全高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