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横评了各家的全画幅微单,现在来看看APS-C画幅的产品。
在实际使用中,虽然全画幅会让我们感觉到拍摄的劲爽,但系统的重量和体积还是相对可观的。APS-C和M4/3画幅微单的便携性和长焦优势不容忽视。
我们在此选择了索尼的Vlog神器A6400,曾经的王子索尼A6500,刚发布不久的富士X-T30,以及松下G9和GH5s,当然,这次佳能M50也来到了我们中间!
01外观对比
每一个厂家都有自己外观的设计风格。
富士外形复古,倾向于把自己的型号刻在正面,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其正面配备了对焦模式选择,可以进行对焦模式的调节;六颗螺丝也把卡口牢牢锁死(方便上富士X卡口电影头),虽然作为X-T3的低配版,但它的视频功能强悍,值得注意。
索尼的A6400和A6500整体外观传承性很好,外观时尚,都是横平竖直的设计,模具改动小,可以压缩整体成本。另外相对于其他APS-C机型,索尼的E卡口是最大的,在这几款机器里,镜头设计占有优势。
佳能M50在右下角标注了属于EOS的家族标志,卡口仅有四颗螺丝,EOS-M的镜头都属于较为轻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卡口的释放按钮与其他机器,使用了哑光的材质,看起来凸显质感,不过也让白色的塑料质感更加浓重。佳能现在已经把重心放在了R卡口上,M50也许是我们测试的最后一款该系列机型了。
松下M4/3微单的设计很成熟。机身没有因为采用M4/3卡口而刻意做小,握在手里大小刚好,而且散热最得非常优秀。和富士一样,它们都借鉴了单反的很多设计元素。
松下G9,GH5S和佳能M50的屏幕都可以侧翻,用来实现两个维度上360度观看,可在一些特殊角度上提供监看。
索尼A6500的屏幕只支持简单翻转,实现一些低角度或高角度拍摄监看。
在这一方面索尼A6400与众不同,屏幕在竖直方向可以呈180度翻转,实现了与G9等机器一样的前看功能,不过对热靴的遮挡稍有遗憾。
富士X-T30可以上下翻转,当然,这对拍照(竖拍)很友好,对视频拍摄用处不大。
顶部最复杂的属X-T30,三个转盘的设计,外加开关机按键和自定义按键,把整个顶部挤满了,这几个转盘会让操作更快速,但没有锁定键,有可能发生误操作。
顶部最简洁的是佳能M50,只有一个档位转盘,其把录制键独立于快门键,也体现这台机器对视频的重视。
唯一有肩屏的是G9,在单反时代肩屏是专业的象征,而G9的肩屏也更加体现了作为摄影快速用机的定位。
GH5S左侧的转盘是照片拍摄档位的选择,右边则是拍摄模式的选择,并配有锁定按键,防止误触,录制键的小红点上还刻有REC的字样,这可是在专业的摄影机上才享有的待遇。
索尼的A6400相较于A6500,少了一个自定义键,并在一些小细节上发生了变化,其他的布局则一模一样,从A6000过来的任何用户,拿到它们都可以快速上手。
现在的微单基本都标配了HDMI接口,搭配录机可实现长时间录制。作为中端产品,这些机器也都具备麦克风接口,当然,耳机接口不是每台机器都有,只有G9以及GH5S配备。其他几台机器需要通过带有监听接口的监视器进行监看监听。
富士X-T30、佳能M50、索尼A6400和A6500的储存卡槽都与电池仓放置在一起;而G9和GH5S则在侧面放置双卡槽,更加方便取用。其实从耳机和卡槽位置的设计,也说明了G9和GH5S定位更高端,只是由于是M4/3画幅,才被安排到非全幅测试中来。
02性能对比测试
各款产品的纸面性能大家早在各种渠道中熟知(官网都有),另一些对实拍颇有影响的性能,我们则在下边为大家呈献。
快门压力测试
我们用压力计测试快门力量,每一台机器测试5次,最后选取中间值作为参考。
通过这样的测试来获取的每台机器快门力度,显然,所需的力度越轻,越容易触发快门,在抓拍一些转瞬即逝的画面时更方便,当然,也更容易误触。
从以上数据可见,快门最轻的是松下G9(G9的快门轻是出了名的),习惯了G9的快门,甚至会出现GH5S快门按不下去的情况(以为已经释放了)。
其次是富士X-T30,只需轻轻一碰也可以触发快门,在平时使用中不小心扫过快门按键也会拍下照片。
索尼A6400的快门相较A6500更轻了,在对焦提升的同时抓拍也有所提升。而且个人感觉,2.5N左右的力确实适中。
这里边按压力度最大的是GH5S,与之接近的是佳能M50,不过作为视频机,这样的设计也是可以理解。
充放电测试
索尼A6500,A6400和富士的X-T30支持机身充电,G9则不能通过Tpye-C和Micro usb进行充电,只能通过独立的接口进行机身充电,佳能M50和GH5S都不能进行机身充电,只能单独把电池拆下来进行充电。
A6400
A6500
X-T30
我们将电压电流测试仪直接转接到机器上,可以看到电路的通路情况。
索尼A6500和A6400的充电效果都是一样,可以达到5V的电压,1.5A的电流,充电功率为7.5W,在没有快充技术的情况下这样的充电功率中规中矩,不算低,但在拍摄过程中如果边充电边进行4K视频的录制,还是会产生掉电现象,只是掉电较为缓慢。
富士X-T30在电压一样的情况下,电流弱了许多,只能通过0.8A的电流,所以功率只有4.5W,充电较为缓慢,建议使用座充更加方便。
总的来说,以上三款产品,加上G9的直充功能,都会让日常更为方便。剩余的两款产品,没有这一功能多少有点遗憾(还好各家最新的产品,都普及了直充)。
防抖测试
1/10s
1/5s
通过手持慢门拍摄,我们可以了解各机身的防抖性能。
松下G9稳如狗果然名不虚传。该机的机身防抖结合镜头防抖,再配合良好的握持感,完全做到了敌动我不动,敌不动我更不动!
索尼A6500内置有五轴防抖,这也是当年价格敢贵A6300两倍的原因,在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A6500的防抖性能处于中上游。
A6400、M50和松下GH5S、富士X-T30在防抖上的水准,与所用镜头关联巨大。
比如GH5S的12-60镜头防抖强劲,在此局中表现就不错。而M50又垫底了一把(小饼干有点吃亏)。
总的来说,有机身防抖功能的机型在防抖测试中优势明显(毕竟还可以结合镜头的防抖,增强稳定性)。而依赖镜头防抖的机型,真要看天吃饭,碰到好的镜头,防抖性能可能爆表,但碰到防抖垃圾的镜头,那就真没啥防抖性能可言了。
对焦速度
索尼的A6400在对焦上有很大的提升,相较于A6500,对焦更加迅速,并且配备人脸识别,只要对焦合上了就不会丢。
对焦一直是佳能的核心技术,M50也配备了全像素双核自动对焦,对焦速度在这几台测试的机器中最快,虽然在追焦时偶有丢失主体,但还是非常迅速,值得称道。
松下的对焦一直是其用户吐槽重点,甚至还有一些用户通过设置快门角度来达到对焦效果的提升。G9的对焦反应非常灵敏,也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对焦点的选择,GH5S作为视频机在对焦速度方面就明显弱了点,最好在机内设置精准的AB点切换(这是好多跟焦器才能实现的效果,在这台视频机上轻松的实现)。
富士X-T30的对焦点密密麻麻布满整个屏幕,也可以通过拨杆进行对焦点的选择,它的对焦速度和X-T3一样迅速。
升格
现在的微单基本上都有升格功能,慢动作的展现可以让画面更加唯美,但升格的画质一贯是我们所吐槽的对象,毕竟在升格的同时还能保障画质对于微单来说是一大难题。
索尼A6400和A6500的升格功能接近,最高可录制120fps的高清视频,但是升格后噪点明显,画质损失严重。
松下GH5S的升格可以达到240fps,并且可以保持较好的画质,当然噪点也很明显。G9的升格功能为180fps,画质也不逊色于GH5S,只是同样噪点明显。这里让我们意识到一个误区,就是过去都认为G9主打摄影,往往忽略了它的视频功能。其实G9的视频功能是相当不错的,某些全画幅单反未必胜过它!
对于佳能的机器来说,升格一直是奢望,在微单上实现升格效果已经很可喜,但是最高帧率下画质涂抹严重,细节丢失。
富士的X-T30的升格与X-T3一样,也是可以录制120fps的高清视频,噪点相较于其他几台机器较少,画质损失也较小。
个人感觉,索尼和佳能都是有相关技术,但为了区别于更高端产品,所以对APS-C画幅产品的升格功能做了些限制。而松下GH5S、G9本来就是顶级机,所以性能强劲完全正常。
富士得益于没有专业摄像机(还有尼康),所以任何视频技术都可以放到自己的微单上!
果冻效应
我们通过转动风扇叶片,观察叶片的形变,可以测试机器的果冻效应是否明显。
通过极端快门下的录制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果冻最明显的是佳能M50,其次是索尼的两台机器。这三台机器将竖直的叶片都拍成了半弧形。
富士X-T30的果冻效应也略为明显,而松下的两台机器果冻效应最轻微,只有轻微的形变。而且G9的果冻效应还比GH5S弱一些(这到是让人意外)。
ISO测试
通过截取不同ISO拍摄的细节图,我们可以看出这6台机器在ISO 400内都可获得较好的画质,放大300%后暗部也较为干净。
当ISO达到800时,G9的暗部出现了明显噪点。比较奇怪的是,佳能M50在暗部已经出现明显的噪点,只是细节保留尚可。
ISO 1600时,索尼的2款产品也出现了明显噪点,其中A6400的噪点还比A6500略多(但A6500所保留的细节比A6400多一些。所以两者应该算同一水平)。
ISO 3200时,所有机器的噪点都很明显,GH5S得益于像素密集度低,又采用了工业级感光芯片,画质损失相对较小。
再往上走,各家机器的高感可用性下降,部分机型甚至出现了色彩失真等现象。个人觉得,APS-C机型,ISO 6400已是极限。
色彩还原测试
索尼6400
索尼6500
松下G9
松下GH5S
佳能M50
富士X-T30
各家机型默认标准模式下,色彩还原千差万别。
松下的颜色较为接近真实,其中GH5S比G9略微厚重一点。
索尼的两台微单都有一定程度的偏暖,两相对比,A6400的更为明快,A6400则更为深沉。
富士的颜色虽然与现实有差异,但是整体观感非常舒服,这是富士的必杀技,我们在此不必多言。
佳能M50色彩饱和度偏高,从而导致看起来颜色偏重,但是在接近肤色的颜色上又做了淡化处理。
总之,色彩这东西,各有所好,我们无法说谁家绝对好,谁家不可取。另外数码相机,大家要想自己的机器有啥色彩风格,自己也可在菜单里调节,或者通过后期软件处理。
03 综述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摄影领域画幅高于一切的理论在视频市场并不如此。APS-C或M4/3在CMOS尺寸的短板,可以通过算法等进行优化,散热等方面也可以做得更好。
在A6400的加入后,索尼APS-C画幅的微单产品定位又有所提升,6300主打性价比,6500具备五轴防抖,而6400在翻转屏的设计和对焦的提升上,可能成为VLOG神器。
作为视频机,松下GH5S的画质依旧是目前“残幅”里最好的,无论升格还是最高码率视频的录制都很出色。
G9作为摄影市场的M4/3顶级机,对焦连拍,包括快门力度等都有特点,视频拍摄性能竟也非常优秀,值得旅行用户关注。
富士X-T3是一台摄影、摄像兼顾的好机器,而X-T30延续了这一特点,胶片模拟是直出利器,在视频拍摄中自然也是如此。
佳能M50比较尴尬,在视频拍摄中不算强悍,不过其对焦性能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